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是全球的淡水资源面对的两大难题。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工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技术不高,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本文针对国家提出再生水回用的政策,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情况,以及再生水回用的途径,并提出城市再生水回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拥有世界 40%淡水资源的加拿大将是 21世纪淡水输出超级大国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世界权威科学家们预言,在 25年内世界淡水资源的短缺的状况将越发严重,未来的水就如同今天的石油, 25年后淡水资源最充足的加拿大将作为水资源超级大国向世界各国出口淡水。   科学家们警告说,世界淡水资源枯竭的速度会超过人们预计的速度,水资源的缺乏会早日到来。加拿大女王大学水源和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郝尔指出,在世界许多国家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淡水将成为宝贵的出口商品。那时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转向加拿大寻求淡水供应,因为加拿大 99…  相似文献   

4.
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及其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耀杰  李平  朱凡  罗丹 《环境工程》2005,23(3):10-14
通过对现有各种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归纳整理,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传统工艺及其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膜分离技术与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集成与组合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指出了污水回用工艺的优化组合与集成对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污水回用—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污水回用的重要意义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但污水处理事业却未能同步发展,使许多河流、湖泊遭到严重污染。据统计我国80%的水域和45%的地下水已被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而我国的淡水资源本身就非常短缺,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居第110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但严重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缺水城市而言,城市污水再生…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对水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资消费的水资源却越来越短缺。饮食结构的改变、洗涤剂的大量使用、节水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污水的成分,这种成分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累积到一定程度将对现有工程设施提出挑战,使人们在污水管理与处理上的观念发生转变。1污水是城市可利用的资源污水是资源的观念正逐渐被接受。我国水资源缺乏且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城市缺水尤为突出。除了不断寻找新水源外,将污水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将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收集、水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污水回用的原则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清涛  王力 《环境保护》2001,(11):42-43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污水回用技术也把水污染防治与解决水资源短缺相结合,可有效实现污水资源化,是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对污水回用技术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污水回用的原则,总结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恒 《环境》2005,(9):2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限水资源短缺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目前全球有10亿人未能用上洁净的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占全球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9.
马恒 《环境》2005,(9):16-20
海水淡化是增加我国淡水资源量,解决水资源危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工增雨、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利用辽宁省气象台站网的常规探空、云和降水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辽宁云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全省云水资源总量年均为4.83×1011m3,具有较多的作业机会和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开发云水资源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