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拯 《沿海环境》2002,(6):35-36
目前比较流行的“绿色小区”、“环保小区”、“生态小区”、“阳光小区”、“节能小区”等等,尽管其中不乏环保内容比较到位的项目,但也有不少小区是名不符实的,在概念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问题一:“绿色”不等于“环保” 随着社会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出现了“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等产品。由此,人们不仅把“绿色”与“环保”联系在一起,还把“绿色”作为“环保”的形象代表或作为通俗的代名词,这也是多数开发企业推出“绿色小区”的本意。但问题是部分住宅小区有意或无意地把概念简单化,只在“绿”字上做功…  相似文献   

2.
阿海 《沿海环境》2001,(6):17-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 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将越来越注重周围的环境,以及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生活的空间。 升值最快的是“室外环境”在未来15年里,部分老年人、中高收入者将向空气质量优良、气候适宜、风景秀丽的地域迁移。我国今后的15年仍是飞速发展的15年,随着汽车的增加、能源消耗的增长,大城市的大气质量难以有明显改观,故保健意识强的老人、中高收入者将“逃离污染区”,迁移到沿海山水美树木丰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在交通、通讯发达的未来,这种状况将日趋明显。因此,未来房地产的升值很大程度上将是“…  相似文献   

3.
“绿色住宅”不是一般人们认为的绿色较好的住宅,实际上较高的绿化率只是“绿色住宅”内容的一个方面,真正的“绿色住宅”的内涵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环保工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杨州市邗江区加大投入,倾力打造生态住宅示范区,建成新能源栖月苑绿色生态住宅示范区。该生态住宅区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孙庄路与百祥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0.27公顷,建筑面积6.78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46.2%。由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专家教授参与规划设计和指导,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小康住宅滚动项目,2002年4月被命名为扬州市首家“绿色生态住宅示范小区”,2002年10月又被评为首届“扬州市优秀楼盘”。  相似文献   

5.
郑重 《环境》2001,(8):14-15
古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勒出千百年来被奉作人间仙境,至今仍教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才子苏东坡一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不但尽现其清雅脱俗之本色,更触动了多少人思慕久长的心弦。从大自然中来,回大自然中去,这,是一个规律,也是一种呼唤,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江河里激荡不息的浪  相似文献   

6.
陈舜田 《环境》1998,(9):26-26
1973年,美国炸毁了一幢早期建造的高层住宅,并以此宣告“现代建筑”的死亡。美国和西欧是发展高层住宅最早的地区,但在60年代末、70代年初,城市居民纷纷弃楼外迁——冲出冷漠、枯燥的樊笼,回到大自然中去。致使城市中心区域许多高层住宅人去楼空。究其原因。概由住宅区规划和住宅设计忽视了社会心理学这门科学。由于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的各种态度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温·邱吉尔的名言:“人造住宅,住宅造人”,说明不同的建筑空间和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红 《环境导报》2003,(5):15-15
生态住宅,是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建筑物。法国人把生态住宅设想得更为细腻。在法国人眼里,生态住宅要具有最佳的照明效果,卫生间用水可循环使用,使用自然建筑材料,寒带地区的生态住宅本身就要具有保暖功能,热带的则要具有散热功能,住宅自身就能通风排除室内异味或污染性气体。生态住宅在建筑过程中也要具有高质量的环保施工标准,要求建筑材料的废物可回收使用,施工噪声最低等。据统计,法国住宅和第三产业使用的建筑场所的能源消耗量占法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5%,二氧化碳排放量占25%。如果将所有的住宅和第三产业的商用建筑均按照“高环保质量”…  相似文献   

8.
冯蕾 《沿海环境》2003,(1):32-32
节能增效空间巨大近日,上海即将启动100万平方米节能住宅。据介绍,在一间穿上外保温“新衣”、建筑面积16平方米的节能样板房内,开上一天一夜空调,可以比传统住宅节电5度左右,保温效果大幅提高。据了解,目前上海全市年总能耗在5000万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建筑能耗约为1200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市总能耗的四分之一,近几年还有上升趋势。据介绍,通过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建筑节能成为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将这种节能方式推广,我国将有多大的节能潜力?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效率中心主任戴彦德说,目前我国建筑…  相似文献   

9.
殷刚 《环境导报》2003,(24):26-27
社会的进步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观念,许多居民已把方便、美观、防污染作为改变厨房形象的目标。住宅设计中的“三大一小”(即大客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小卧室),也逐渐成为必然。“厨房是住宅的心脏”这句话说明了厨房在住宅中的重要地位。 厨房的设计原则:个性鲜明——充分尊重原建筑的独特个性,利用原有的建筑结构,给予强调性的处理。重点处理——在考虑功能性的前提下,配合整体居家风格,做重点装饰处理。但是风格过于矫情做作的设计反而易成为生活上的另一种无形的负担。善用空间——设计流畅,充分利用空间,不着痕迹地装饰橱柜或  相似文献   

10.
于博 《环境导报》2002,(2):34-35
面为城市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生态学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制定21世纪议程的科学基础,各种害型的国际城市生态住宅学术讨论会如火如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典型的生态住宅,如美国的诺次大学设计并建立的生态房,南加利福尼亚大难寺海岛上的生态村,芝加哥雄伟壮观的生态楼德国的“零能量”住房,日本的生态博物馆及无化学住宅,英国的绿色城市……有人预言:生态型建筑将是世界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陆以良  葛军 《环境科技》1990,3(1):22-26
环境噪声的污染及其控制,今天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督,工程建设中也被列入“三同时”的项目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噪声污染的矛盾逐渐由外及内,人们从对户外环境噪声的抱怨转移到无部门监督又普遍受影响的住宅室内设备噪声方面来,厨卫设备,电气设备,娱乐设备等的固体传声及其振动,给居民休  相似文献   

12.
国际     
《环境》2007,(7):10-11
IMB拟年斥资10亿美元推动“绿色巨人”计划;潘基文称达尔富尔冲突源于生态危机;英国首座“ 零碳排放”生态住宅亮相;英国垃圾费用畸高滋生垃圾处理黑市;八国集团约定“实质性”减排……  相似文献   

13.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51-51
天津在创建节约型城市的过程中,把住宅建设节能作为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在建设节能住宅区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本市节能住宅在供热方面比传统住宅可节煤50%,夏季使用空调可节约30%的电,超过了国家建设部建筑节能第二阶段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10.住房 “过去的半个世纪,世界的住宅供应增长大致与人口增长同步.没有政府提供住宅的再次承诺,局势就会变坏,因为全世界住宅需求预计在未来50年里会接近增加一倍,非洲和中东的住宅预计会增加3倍多.”  相似文献   

15.
到2013年.天津市将有四成老旧住宅完成节能改造。通过给楼体“穿”保温外衣、更换塑钢窗等,居民家中将实现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7,(11B):48-48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各类资源的基础上,体现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17.
我市住宅供暖发展速度较快任务艰巨,但采暖收费率低一直是困扰供热企业的一大难题,此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受多年计划经济下福利供热带来的影响,二是与目前按住房面积采暖收费有一定关系。按住房面积收费,容易出现当室内供热温度很高时,用户宁可开窗户也不进行温度调整(因为是包干式收费)的现象,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逐步实现按热量收费。这将对室内采暖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2007,25(2):35-35
人们抵制“注水猪”、“灌沙鸡”,大概没有想过还有“注水书”。一些出版社出的书,书页边空一再加宽,其做法也等同于菜贩子的伎俩。一本书的版页经过“天、地、左、右”一番“扩空”处理,就如同被“注了水”、“灌了食”,能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由“薄”变“厚”,显得气派非凡,从而也达到了书价上涨的目的。殊不知,此举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还造成极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住宅区噪声污染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住宅区噪声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是项目审批不严、市政规划欠佳以及管理松懈。为此,应加强综合治理,即应加强行政法治管理,制订并实施综合技术措施,加强公共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绿色住宅内声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室外噪声辐射和室内声源。室内噪声会对人的听力、语言交流、睡眠休息、心脏功能、心理、工作效率、儿童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分析绿色住宅内部噪声对室内声环境的影响,综述目前绿色住宅建设中存在着的隔声设计隐患,结合“绿色住宅建设技术要求(2001)”,提出改善室内声环境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就如何加强绿色住宅室内噪声污染危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