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4.
5.
沙海燕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9):34-34
秋风秋雨秋喜秋悲,思秋恋秋爱秋恨秋。秋之语,绵延不绝;秋之韵,醇厚浓香。单是一个秋,升腾出"鸿儒"的豪放与婉约,更演绎着"白丁"的可歌与可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各有所喜好,我经常在想,我喜欢什么季节?看了余先生的《霜冷长河》的自序一篇,心中豁然,其实我也是喜欢秋天的,而且就海和河而言,我更喜欢河。 相似文献
6.
7.
刘峥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7):1-1
去年春天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那里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印象中的她:群山环绕、绿水莹莹、花香鸟语……虽然那个小镇的主要工业是煤矿,却并不见如今一些厂矿的那种纷繁和嘈杂,那里的人们生活得静谧而安然,简单而幸福,孩子们闲时上山采蘑摘果、下河摸鱼捉虾,故乡给了我最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民族和个人。因此,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其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表明环境与生产力、环境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而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全符合江泽民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积雪草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0):30-30
看到一篇文章署名为"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竟然数不过来,季羡林老师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史连永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2):36-36
久居城市,四季无知。高楼林立,冷暖不觉。城市被人们粉饰打造得连季节的变换都那样虚晃,不真实。城市的春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只有走出城市,触摸大自然,才知春天的存在,感受到春天的呼吸,春天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沙海燕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32-34
说起去成都、走长江、看三峡,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在心中已经幻化成遥远的记忆。零散的碎片只能勾勒出粗线条的走马观花,但那份思绪,那份浓情,还有一次次让人惊喜万分的与山与水与灵猴的亲密接触,却永远融入了生活的每一天,时时激起情感的涟漪,去回味那醇醇的、绵绵的、无法言表的甜美。 相似文献
15.
朱红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3):36-36
昨天又下了场雪,这该是省城去冬以来的最后一场雪了吧。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让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情即刻变得开朗起来。那些因雪而留下的美好记忆,蒙太奇般地慢慢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沙海燕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1):34-34
窗外的北风还依然吹着凛冽的“冬之曲”,伴随着风声,东山魁夷向我款款走来,这个名字,人们已不陌生了,因为喜爱他,我曾用心去解读这位日本著名的画家和散文家。他的画作,他的散文,都让我心驰神往,在他的眼里和笔下所描摩的景色,具有让人无法抵御的美, 相似文献
17.
王奉安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5):27-28
"到了夏天,那更热闹了:河流好像在赛跑;鸟儿歌唱着;池塘里的青蛙也成日成夜地呱呱叫着;牛群羊群在草原上奔跑;路旁的槐树披着一身浓绿的枝叶在风中舞动……"这是作家祝贺在他的一篇作品中对夏季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聂占起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8):33-33
盛夏7月,去辽西班吉塔的山中拜会一位朋友,他在山中养蘑菇已是小有名气。走在长长的山路上,不时有野花入眼。脚步偏偏停在一蓬荆条前,聚敛目光,齐腰高的枝条上无数细小的花蕾相拥着耳语,花心紧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