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环境》2005,(8):1
雨一直下。警告信号从黄色转成了红色,最后换成了黑色。  相似文献   

2.
“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杯酌,彩笔银钩入唱酬。”这是南宋诗人曾几在路过大运河边上的高邮城,登临号称“高邮八景”之一的文游台时发出的感慨。时光的长河只打了几个漩涡,九百年的岁月就已悄悄地流走了。而今,在风光旖旎的大运河边,在波光鳞隐的高邮湖畔,以苏东坡、秦少游等几位  相似文献   

3.
马霁鸿 《环境》2004,(11):46-47
我们是坐着一驾马车出城去的。虽说只是马车,其实一点也不简陋,爱美的师傅已将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其豪华之处,半分也不让轿子了。你瞧,这鹅绒软座多么舒坦,这雕花栏杆多么清俊,这蓝色顶篷多么明秀,顶篷四周的明黄流苏,又是多么飘逸。驾辕的马儿,分明也已被主人精心梳妆过,整齐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1):108-112
关于《天作》的主旨迄今大约有七种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或认为此诗的祭祀对象是周族的祖先,或认为此诗非为祭祀祖先而作。通过对诗中关键语词的细致考释,并结合周初相关史实和颂诗中的相关诗篇,认为祭太王一说既符合史实,也符合全诗的结构和意脉。  相似文献   

5.
秋日     
秋风秋雨秋喜秋悲,思秋恋秋爱秋恨秋。秋之语,绵延不绝;秋之韵,醇厚浓香。单是一个秋,升腾出"鸿儒"的豪放与婉约,更演绎着"白丁"的可歌与可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各有所喜好,我经常在想,我喜欢什么季节?看了余先生的《霜冷长河》的自序一篇,心中豁然,其实我也是喜欢秋天的,而且就海和河而言,我更喜欢河。  相似文献   

6.
与花儿攀谈     
我站在一株花面前,这花孤零零地生长在一座被遗弃的花园里。这花园坐落在沙漠中的一个庭院里。花儿感到孤寂,或者我是这样想像的。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只有她。我以为她一定渴望着一个绿色的伙伴,来慰藉她那无边空旷中的孤独。  相似文献   

7.
故乡随想     
去年春天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那里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印象中的她:群山环绕、绿水莹莹、花香鸟语……虽然那个小镇的主要工业是煤矿,却并不见如今一些厂矿的那种纷繁和嘈杂,那里的人们生活得静谧而安然,简单而幸福,孩子们闲时上山采蘑摘果、下河摸鱼捉虾,故乡给了我最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民族和个人。因此,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其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表明环境与生产力、环境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而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全符合江泽民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在高原     
夜里下了一场雪。上午,梁建平走出房东家的院子,到高家村外的高原上看雪。视野所及之处,起伏的高原,像铺展在画案上的一张硕大的宣纸。陪建平在山塬上漫步的,是一群山羊和一个孤独的牧羊人。从羊群中跑出三只羊,一黑一灰一白,跑进了建平的写生册里。过了一会儿,在建平视野里,闪现出一头毛躁躁的牛犊,它停下来,好像在等待什么。  相似文献   

10.
十万残荷     
看到一篇文章署名为"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竟然数不过来,季羡林老师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相似文献   

11.
艾明波 《环境》2011,(7):1-1
独立于自己的天地之间,自己便是整个世界了,让自己从心灵的蜗居中敞敞亮亮地走出,然后把人世间的喧哗与嘈杂当成背景。双手合一是倾听大自然的歌声,席地而坐是将自己幻化成一粒微尘、一朵白云抑或是一缕轻风。静静地融在这空旷的时间里,让阳光从容地走过自己的额头,走过自己的心境,走过季节的辙印,走过一眼无尽的空朦。这样,冷漠就变成了亲切、伟大就变成了普通!  相似文献   

12.
江镕 《环境》2010,(3):1-1
<正>在哲学的语境下,仪式具有群体狂欢的意味,华人世界里的春节便如是。每一年,在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盛大仪式中,不计其数的人们如候鸟归巢般迁徙、涌动,披星戴月、四面八方,然后相聚一处,只为享受着一个浓字——浓情、浓酒、浓味……浓到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春天     
久居城市,四季无知。高楼林立,冷暖不觉。城市被人们粉饰打造得连季节的变换都那样虚晃,不真实。城市的春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只有走出城市,触摸大自然,才知春天的存在,感受到春天的呼吸,春天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远去的记忆     
说起去成都、走长江、看三峡,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在心中已经幻化成遥远的记忆。零散的碎片只能勾勒出粗线条的走马观花,但那份思绪,那份浓情,还有一次次让人惊喜万分的与山与水与灵猴的亲密接触,却永远融入了生活的每一天,时时激起情感的涟漪,去回味那醇醇的、绵绵的、无法言表的甜美。  相似文献   

15.
雪的记忆     
昨天又下了场雪,这该是省城去冬以来的最后一场雪了吧。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让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情即刻变得开朗起来。那些因雪而留下的美好记忆,蒙太奇般地慢慢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春如画     
窗外的北风还依然吹着凛冽的“冬之曲”,伴随着风声,东山魁夷向我款款走来,这个名字,人们已不陌生了,因为喜爱他,我曾用心去解读这位日本著名的画家和散文家。他的画作,他的散文,都让我心驰神往,在他的眼里和笔下所描摩的景色,具有让人无法抵御的美,  相似文献   

17.
夏季的脚步     
"到了夏天,那更热闹了:河流好像在赛跑;鸟儿歌唱着;池塘里的青蛙也成日成夜地呱呱叫着;牛群羊群在草原上奔跑;路旁的槐树披着一身浓绿的枝叶在风中舞动……"这是作家祝贺在他的一篇作品中对夏季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相见荆条花     
盛夏7月,去辽西班吉塔的山中拜会一位朋友,他在山中养蘑菇已是小有名气。走在长长的山路上,不时有野花入眼。脚步偏偏停在一蓬荆条前,聚敛目光,齐腰高的枝条上无数细小的花蕾相拥着耳语,花心紧闭。  相似文献   

19.
《基础写作》作为每一所有中文专业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针对当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的讲授现状,笔者意在通过对课程本身的静思及其自身牵涉到的文学与理论的关系做一个梳理和阐释。旨在借助主体间的狂欢这一课堂讲授的最高境界,探寻一条真正能为《基础写作》所用的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肖德安 《环境》2010,(3):35-35
<正>喜庆新春佳节,一位乡亲家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仔细琢磨琢磨,觉得这副春联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