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汉某湖水体中COD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年来对武汉某湖水中COD的监测,分析COD变化规律与趋势,探讨其成因,结果显示:湖水中COD随着季节的变化呈明显变化的规律,其成因主要是:湖水及底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天然降水量不同对湖水稀释程度不同;底泥的污染物释放量受温度影响。据此,提出保护湖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域PH3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磷化氢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湖面大气中PH3 由于受风向、天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时空分布规律不太明显 .表层湖水和底层湖水由于受到风浪扰动 ,天气变化和船只等的影响 ,不同采样点PH3 的含量变化不大 .同时 ,PH3 浓度沿湖水垂直梯度方向的变化亦较小 .而过滤湖水与原始湖水中PH3 的时空变化在同一采样点位、同一采样时间 ,原始湖水中PH3 的浓度明显高于过滤湖水中PH3 的浓度 .底泥中PH3 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湖底氧化还原环境和温度有关 ,对于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底泥PH3 含量较高 .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浅水湖泊中新发现的磷化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和南京乌龙潭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液两相平衡法,配合柱前2次冷阱富集和GC/NPD法,分析了原始湖水和经过0.45靘滤膜处理的湖水,均检测到了磷化氢.原始湖水比经过0.45靘滤膜过滤的湖水中的磷化氢含量高2~14倍.表层湖水与底层湖水中磷化氢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磷化氢浓度相差不大.太湖,乌龙潭中微量磷化氢的发现,对湖泊水体中磷循环的深入研究和水体富营化的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巴伐利亚的索尔环保公司发明了一种简便的加碱中和方法 ,可迅速有效地治理湖水酸化。湖水和蓄水坝水质酸化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由于酸雨和人为污染 ,导致湖水和蓄水坝的水含有过量重金属离子 ,水的pH值偏低 ,影响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湖水酸化对养殖和饮用水都会造成一定影响。通常治理湖水酸化采用抛洒石灰进行中和 ,但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天然石灰中和过程慢 ,用量不到位 ,石灰颗粒难以和金属离子结合。德国的这家公司是采用一种混合料进行的。经多次实验显示 ,1m3 酸化湖水中和到稳定的pH值只需 40~ 45 g混合料。反…  相似文献   

5.
河湖水系连通下郑州市人水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也是人与水相互作用的媒介,河湖水系对人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河湖水系的连通状况上。河湖水系连通条件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人水关系的变化,开展河湖水系连通下人水关系的变化分析与研究十分迫切和关键。论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系统总结河湖水系连通条件和典型连通工程的基础上,对人水关系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时期人水关系对比,得出河湖水系连通条件下的郑州市人水关系变化情况。总结人水关系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揭示河湖水系连通演变与人水关系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为未来进一步科学调控人水关系、实现人水和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研究城市降雨径流对桂林四湖水质的影响,在某场强降雨的前后,对桂林四湖湖水的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浊度进行了监测与比较,结果显示降雨中各指标农度高于降雨前。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在雨后60min,由于湖水的自净作用,湖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浊度明显下降,而氨氮和总磷浓度的值下降不明显。总的来说,城市雨水径流对湖水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δ18O的青藏高原中部错那湖湖水蒸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稳定同位素方法经常被用来估算湖水水量平衡,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水样的采集和同位素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域相关的气候和水文信息对湖水进行研究。基于对1999-2001年期间获得的18个湖水样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错那湖水δD和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83.3‰和-9.6‰,显著高于流域内同期降水中δD和δ18O的加权平均值-124.5‰和-16.6‰;流域内湖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但展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值较低而冬春季值较高,这种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降水量效应,表明降水是湖水主要补给来源之一。结合所获得的流域内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利用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对非结冰期间错那湖水的蒸发与流入比率(E/I)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受太阳辐射与气温升高的影响,湖水受到强烈的蒸发,流入错那湖的水大约24%消耗于蒸发。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水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郭军明  康世昌  张强弓  黄杰  王康 《环境科学》2012,33(7):2295-2302
为揭示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水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源以及主要控制因子,于2006~2010年连续定点(30°47.27’N,90°58.53’E,4 718 m a.s.l.)采集近岸表层湖水样品;于2009年8月采集湖心区剖面样品;于2010年10月采集湖心区剖面样品及表层湖水样品;对其主要化学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HCO3-.绝大多数离子浓度在季风期较高(6~9月),而非季风期尤其是封冻期(1~4月)偏低;Ca2+浓度的变化则相反,即封冻期较高,而非封冻期较低且变化较小.对垂直剖面湖水分析表明,在湖水垂直结构稳定的非季风期(如10月),除Ca2+浓度随深度无显著变化外,其他离子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纳木错湖水主要离子来源于入湖河水的贡献;影响离子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蒸发、降水、pH值等,其中蒸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它造成湖水Na+浓度不断升高而Ca2+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湖泊和溪流被酸雨造成的污染,一家加拿大谘询公司研究出一种新方法:在湖水或溪流中加入混凝土来中和过量的酸。以往为降低高酸度湖水的pH值,采用的办法是在湖水中施加石灰,据该公司声称,混凝土在化学性质上与石灰相似,用来中和酸性水其效果与石灰相近。土建工程通常要求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长久,因此传统的混凝土配制技术一直在努力  相似文献   

10.
尚贤湖位于无锡市新城区,是典型的封闭型人工湖泊,采用人工净化系统投入运行以维持改善湖水水质。根据近30个月湖水总氮、总磷监测分析,结合雨水和自然蒸发对尚贤湖水质的影响,研究人工净化系统对湖水总氮、总磷的削减功能。结果表明,近年来尚贤湖湖水总磷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总氮含量持续升高,湖水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总氮、总磷浓度呈现夏季、秋季较高,而冬季、春季低的特点。尚贤湖内人工净化系统运行初期对尚贤湖湖水总氮的削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冬季和夏季表现出良好效果,但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能波动较大。结合雨水和湖水蒸发的影响,人工净化系统对尚贤湖总氮年削减量为353.94 kg,总磷年削减量为20.69 kg。通过与无锡市五里湖湖水修复现状的对比发现采用单一的人工净化系统可以在短期内维持湖水水质,但对湖泊的长期治理与改善仍需要结合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方法,最终达到在湖中建立稳定生态净化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措施应用,包括河道缓冲带工程技术、生态浮床工程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旨在为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对藏南羊卓雍错流域进行了水样采集,通过测定与分析,揭示了流域最大湖泊羊卓雍错表层湖水化学水平分布特征和深水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该湖与流域其他水体化学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域特殊的高寒气候、湖泊形状与补给来源、湖岸水系发育程度不同是造成羊卓雍错湖水化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的关键。在水平方向上,湖水HCO3-、Ca2+以及矿化度南高北低,而SO42-和Mg2+南低北高。这是由于湖水从南向北缓慢流动过程中蒸发浓缩所致;卡鲁雄曲径流量经空姆错补给羊卓雍错北部,使其矿化度较低。在垂直方向上,愈向湖泊深处,湖水SO42-、Cl-、CO32-和矿化度愈大,HCO3-则降低。与流域其他湖泊相比,羊卓雍错水化学性质与同属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相近,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差异显著。与河水和地下水相比,羊卓雍错湖水SO42-和Mg2+当量浓度最大,河水和地下水则HCO3-和Ca2+含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2002~2009年红枫湖水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2002~2009年红枫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8a间,红枫湖水质类别以Ⅳ类和V类为主;红枫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水质恶化的驱动力是网箱、围栏和温流养殖,工业废水污染,现代农业生产影响,江湖连通变化与外河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有关酸沉降以及由之引起的湖水酸化对湖泊体系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规律的影响,说明由酸沉降引起的湖水酸化将造成湖泊体系中鱼体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河湖水系连通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治水新方略,科学的分类体系是开展河湖水系连通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必然要求。论文结合河湖水系连通特点和内涵,提出五项分类原则:科学性、系统性、主导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虑河湖水系连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遵循五项分类原则,从连通性质、连通功能、连通区域、连通尺度、连通对象、连通时效、空间格局和连通方向等方面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并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类;选择基于连通性质的分类、基于连通功能的分类和基于地区水资源特征的分类等三个主要分类展开分析,探讨了三种类型的连通特性、连通目标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但羊湖水体pH往往超标,令当地管理部门倍感压力.针对羊湖pH偏高的问题,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从水化学和流域风化的角度寻找相关线索,以揭示羊湖水体pH偏高的成因.结果表明:①羊湖水体pH在8.5~9.3之间,超标率为49%,同时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而羊湖流域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融水等)pH中间值为8.52,基本代表该流域水源pH的背景值.②羊湖流域水源水化学类型为Ca-HCO3或Ca-SO4,汇入羊湖经历长期蒸发浓缩和复杂地球化学过程后,水化学类型转化为Mg-SO4.③羊湖流域不但存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还有硫化物矿物风化特征.羊湖水体pH超标与羊湖流域水源无关,而是流域风化和其自身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流域风化为羊湖水体提供的大量HCO3-,是羊湖pH在特定条件下自然演化的物质基础.羊湖封闭型水动力学特征使HCO3-滞留并累积在水体中,这为羊湖pH自然演化提供了一个必要条件.在长期蒸发浓缩过程中,水体中一部分HCO3-转化为CO32-,导致水体pH逐渐上升,这是羊湖水体pH偏高的充分条件.简言之,羊湖pH偏高是流域风化、封闭型的水动力学和水体长期蒸发浓缩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羊湖水体pH偏高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建议将pH从羊湖水质管理的考核指标中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最大岛本州(Honshu)中部的苏瓦(Suwa)湖,是一个典型富营养化的湖泊;在七十年代的夏季中,水体含有浓密的泡沫浮渣的微胞藻属种群。但自从1981年后,当地居民认识到这种水体污染的危害并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使该湖水中营养物的浓度逐渐下降。1977年湖水中氮与磷含  相似文献   

18.
巴里坤湖水质18年变化及水资源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里坤湖是新疆哈密地区的一个高原咸水湖,附近分布有中国重要湿地巴里坤湖湿地.文章对18年来湖水水质指标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在面积不断缩小的同时,由于人工开采硫酸盐(芒硝),湖水水质总的变化趋势是硫酸盐、氯化物浓度均降低,与硫酸盐相比巴里坤湖氯化物资源储存量更高;湖水酸碱度等因素发生变化,有利于湖中卤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劳动湖水是鹤城的宝贵自然资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水质类别,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污染特征,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劳动湖水质的营养化状况进行现状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劳动湖水质污染特征,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为今后对劳动湖水质的综合整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供应着流域内1400万人口的用水,但让人惊讶的是,今日清澈的湖水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V类水质。琵琶湖治理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实属不易,30多年的治理,耗资不下185亿美元。总体而言,这是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态建设、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等多措施并举的结果,其中全民参与对治理效果功不可没。琵琶湖所在地政府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湖水治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