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既是一场全球性的革命,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之一,而低碳消费模式则成为其重要环节.推行低碳消费模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大众、政府、企业在低碳经济共同理念支撑下,实现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消费模式对资源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建设低碳经济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适度消费     
《环境》1999,(9)
适度消费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资源状况下,相对于过分节俭与奢侈浪费这两种消费情况而言的。从纵向看,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即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资源状态下,适度消费在量上是不等同的;从横向看,它是一个平衡概念,既不一味地节约吝惜物质财富,也不毫无节制地消耗滥用物质财富。适度消费,是一种既能较好地满足生活需要,又不致奢侈浪费、恰到好处的消费。过分节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全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热潮,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并启动了绿色低碳经济的推进工作.当前,我国在可持续消费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可持续消费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分析了消费与降低碳排放的关系,明确了低碳消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从观念、机制及衣食住行情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对低碳消费的战略框架体系提出了发展建议。最后,笔者倡导在社会上确立低碳观念,创立碳核算文化,创新消费模式,倡导低碳消费,并建立完善的财税扶持机制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有机生活方式?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认为有机生活就是消费有机食品,以保证身体健康。其实,消费有机食品只是有机生活的一个方面。有机生活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包含着关爱自身,保护环境,甚至是为人处事乃至对外面世界、环境等方面,客观地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有机生活通过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是人类持续健康的保障。通常来说,有机生活方式就是消费有机产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7.
魏琦  丁亚楠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3):1456-1465
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碳策略往往受到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构建了消费者、消费领域相关企业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种因素对各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低碳生产的概率与政府补贴力度、消费者低碳偏好、放弃低碳生产的机会成本和市场损失正相关,与生产方式转变成本负相关;消费者低碳消费的概率与政府补贴力度、低碳偏...  相似文献   

8.
何建坤 《环境保护》2013,41(8):15-18
我国必须走出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在全球低碳发展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国际谈判中占据主动和引导地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食物生产消费碳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生产消费系统中碳素的梯级流动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环境影响.基于1990—2013年昆明市食物生产消费变化,测算分析了农业生产的碳汇碳排量、城乡居民食物碳消费动态变化及食物碳消费带来的环境负荷变化.结果表明,食物生产系统中碳汇和碳排总量分别由1990年的705.44 Gg·a~(-1)和496.92 Gg·a~(-1)增长至2013年的1195.53 Gg·a~(-1)和1012.33 Gg·a~(-1),净碳汇水平为正值,但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人均食物碳消费量由61.42 kg·人~(-1)·a~(-1)减少至44.65 kg·人~(-1)·a~(-1),农村居民人均食物碳消费量由87.96 kg·人~(-1)·a~(-1)降至48.78 kg·人~(-1)·a~(-1),食物碳消费总量由336.00 Gg·a~(-1)波动下降到294.53 Gg·a~(-1).畜禽养殖粪便排放和肠道发酵是食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碳源,占到60%以上,其次是农用物资投入所产生的碳排放,约占30%,并呈增加态势,其中,化肥是农用物资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食物消费造成的碳素环境负荷中,损失进入大气的碳素比例最高,占到80%,其次是土壤,最少的是水体.进入大气的碳素由1990年的270.63 Gg·a~(-1)波动下降至2013年的170.68 Gg·a~(-1),减少了36.93%,但进入土壤和水体的碳素明显增长,其中,厨余垃圾碳量由35.42 Gg·a~(-1)增加至129.84 Gg·a~(-1),增加了266.57%.昆明市作为低碳城市试点,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发展低碳农业及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0.
实施低碳色消费方式非权益之计,其实是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长期变化趋势对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减排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历史变化特征,分别设定节能情景和节能-低碳情景预测吉林省未来的碳排放走势。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碳排放先后经历碳排放增长期、高峰期和回落期,整体呈倒"U"型趋势;相较节能情景,节能-低碳情景碳排放增长趋势放缓且各年份碳排放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将倡导推广绿色消费作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何"绿色消费"让总书记如此关注?马克思曾说过:"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消费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消费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告别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创造灿烂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3.
<正>时下,绿色消费四个字眼对于大家并不陌生,从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国家各部委文件到平民百姓的餐桌茶余,绿色消费不时被提及。何为绿色消费?理论上,绿色消费,是一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包括的内容很广,不仅包括通常意义的消费环节,还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陕西省为例在低碳视角下研究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低碳视角下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双向耦合关系建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差距、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问题等低碳视角下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作为内生变量构建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陕西省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的脉冲扰动反映,根据分析结果利用方差得到陕西省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的双向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旸 《世界环境》2010,(1):40-43
<正>无论人们是否愿意,一个全新的低碳时代已经随着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而悄然到来了。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低碳时代的脚步是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6.
低碳城市的建设,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靠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这3大支撑力量。而在这3个方面,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岁末,欧莱雅中国携手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开展"可持续消费全家总动员"公众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对家庭节能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倡导和知识分享,吸引社区百姓将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贯彻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活动的第一站路演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启动。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四川省委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消费模式开始由"追求生存消费为主"向"追求发展和享受消费为主"转变,居民物质性消费迅速增加,成为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为此,环境保护部门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政策切入点,推动消费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总体战略;二是将践行绿色生活作为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推动出台一批绿色消费政策;四是推动建立跨部门绿色消费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期大气环境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短期难以下降,而改善空气质量又需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必须调整现有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居民能源消费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朝着进一步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以及环境损害的定价机制转变,显著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电煤比例和使用效率;能源消费朝着节能、低碳、绿色消费模式转变,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行节能建筑,显著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是绿色消费的社会基础,绿色消费水准的提高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度。文章通过对我国绿色消费公众参与度现状及其相关调查报告和文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消费公众参与度低有其内、外两方面因素,公众环境伦理素质普遍不高是内在关键因素。因此,全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协调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公众环境伦理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升我国绿色消费的公众参与度,并由此带动绿色产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促使我国绿色文化和生态文明走向成熟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