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湄公河下游五国的水质状况及原因,通过汇总湄公河五国的水质管理法律法规及水质标准和介绍各国的水质管理措施,阐述了湄公河国家在水质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水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湄公河国家在流域水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日益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巨大的用水需求给水质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质,且进一步缓解了水质监测的压力、减少水质监测的工作量,使监测工作日益高效。现今,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不尽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建设水质监测物联网应用框架,有利于扩大监测范围、改善水质监测环境。本文通过揭示发展水质监测技术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构建水质监测技术物联网应用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赵琼美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5-117
用大量实测水质资料,全面分析了柴石滩水库坝前、中部及库尾不同水域的水质现状,分析了南盘江入库河流弹药库水质代表断面的水质现状及水质变化趋势,提出了水库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浦江上游保护区是上海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上海的饮水安全,分析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水质的分布特点和近年(2000年-2004年)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2000年-2004年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常设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浦江上游水质保护区的特征污染因子,再使用幂指数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等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得到了该区域的水质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前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现状,阐述了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定义、判别方法、水源、管材、水质指标、常规水处理工艺等对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限值的重要依据,是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区域环境差异明显,亟需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特征的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控制和管理的理论依据。文章对我国水质基准的概况、水质基准方法学、水质基准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泰兴开发区的建设现状和长江水质(以枯水期水质分析为主)的变化状况调查分析,结合对开发区排污现状和长江水质、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分析,得出工业集中区排污影响长江水质的结论,并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长江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水质采样质量,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分析了影响水质采样质量的因素,即:环境因素、采样设备因素、人为因素.提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策略:加强前期准备,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提高监测人员业务能力与素养,以确保水质采样流程科学合理,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以奥运森林公园南区景观水系为背景,探讨了如何建立基于自动监测的水质预警体系.水质预警体系中包含5个部分:风险因素自动识别、风险因素定量化分析和预测、水质预测、水质警报指标体系与水质预警、对策及防范措施.结合奥运森林公园南区景观水系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上述水质预警体系中各部分的主要实现方法,给出了动态率定法、统计模型法、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环境水质监测的水质采样、水样保存、水样运输、实验室质量保证以及控制几方面探讨了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泸州市龙溪河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实地取样分析等手段,对龙溪河水域流向、水质状况和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龙溪河干流常年为Ⅳ类水质,水质受到轻度污染,而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工业污染源是影响龙溪河水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农药化肥和散养型畜禽养殖业等农村污染。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水质污染成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珊溪水源地是浙江省温州市重要的水源地,运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分析了珊溪水源地水质时空变化,识别了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0年间,珊溪水源地综合水质良好,均满足Ⅱ类水功能区要求。2003年水质最差,此后水质总体呈变好趋势。(2)入库支流水质污染主要以TN、Tp污染为主,黄坦坑断面污染最严重,其次为泗溪、珊溪和李井溪断面。(3)居民生活、畜禽养殖、种植业及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较为显著,其中畜禽养殖和居民生活是流域水质的最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渐变性水源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引黄水库水质渐变性特点,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了水质分析模型并对山东省某市某水库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选取温度、pH、氨氮、浊度、化学耗氧量、亚硝酸盐作为预测变量。水库水质的模拟结果表明除浊度外其余项准确率均达到了80%以上,所建立的水质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渐变性水库中水质的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规划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河流水质灰色模型,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规划。灰色规划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概述了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规划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系统灰色规划模型的求解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价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对河流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8年辽河干流3个主要国控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阈值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度模型构建了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综合测度了辽河干流铁岭、沈阳、盘锦段水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8年,辽河干流各监测断面水质综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分析颍河(河南段)2007-2010年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克服了过去仅用各级评价标准作为训练样本,导致训练样本数过少和不能构建检测样本的缺点,对实测数据仿真有很好的效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六价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项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建立适用于颍河的T-S模糊神经网络水质评价模型,对颍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颍河水质在近几年呈改善趋势;白沙水库断面水质最优,且稳定;周口康店断面水质较差,西华址坊在2007年第2季度水质恶化严重;沈丘纸店断面水质逐渐改善。表明了T-S模糊神经网络对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效果显著,也反映了颍河水质状况,为颍河水质监测、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长江流域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子pH、DO、高锰酸盐指数、NH3-N,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模型对长江流域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长江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定量综合评价显示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为Ⅱ类水,但有恶化为Ⅲ类水的趋势。据此,揭示了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监测数据和水质报告,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长江流域各类水质比例,预测表明,Ⅲ类以上可饮用水的比例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质自动监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国内外水质自动监测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水质自动监测中预警预报、常规监测替代、综合性监测指标研究、监测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瓶颈,并提出解决办法.指出要从水质自动监测标准化、监测标准和监测技术指标现代化、监测服务市场化全面推进水质自动监测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指出明确了水质自动监测的法律定位,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更加扩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利用大沽河2010年-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的6项指标,建立适用的水质评价模型,对大沽河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游水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中游、下游水质评价结果,网络评价水质等级变化趋势同真实指标数据变化趋势一致.验证结果充分表明了T-S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水质变化特征分析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