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水稻为主,集水稻稻田、两栖湿地、池塘水面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利用生态湿地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和土壤治理生活污水和轻工业污水,此湿地除可以净化污水水质外,还可以起到减少空气浮尘、保护农业耕地、降低农业成本、发展旅游休闲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抚灌渠污水构筑湿地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沈抚灌渠下游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响应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首先对现场场地条件进行调查.现场采样分析,并进行湿地构筑物模拟试验研究,考查了温地构形、基质与水力停留时间对COD,NH4+-N,TP去除效果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表面流和垂直流构筑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COD,NH4+-N,TP,采用构筑湿地作为核心技术修复沈抚灌渠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黄锦楼  陈琴  许连煌 《环境科学》2013,34(1):401-408
人工湿地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工程技术,它将污水处理和环境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效处理污水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创造了生态景观,带来了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人工湿地自发展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广受人们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采废水等.但是人工湿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易受气候条件和温度的影响,基质易饱和易堵塞,易受植物种类影响,占地面积较大,管理不合理,设计不规范,生态服务功能单一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缩短了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阻碍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针对目前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期望能够为人工湿地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洱海流域生态塘湿地氮截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生态塘湿地对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氮截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洱海子流域生态塘湿地为例,对其基本设计参数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生态塘湿地对氮的截留效果,识别不同形态氮在湿地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剖析生态塘湿地中氮截留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污水经生态塘湿地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出水氮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比例为37.5%. 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湿地净化效率与湿地氮输入密切相关,生态塘湿地可以有效实现氮的截留,η(TN)(η为去除率)分别与ρ(NH4+-N)(R=0.226,n=84)、ρ(TN)(R=0.215,n=84)呈显著正相关,与ρ(NO3--N)(R=-0.201,n=84)相关性不强,硝酸盐氮截留是其效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③丰水期、枯水期高低水位交替运行有助于氮截留效率的稳定,枯水期生态塘几乎可以截蓄汇水分区内全部农村面源污水,实现污水的收集消纳及净化.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η(NH4+-N)分别为57.72%和55.30%;平均η(NO3--N)分别为49.45%和46.73%;平均η(TN)分别为54.41%和54.20%. ④单因素分析法有助于识别影响湿地氮净化效率的主控因子.研究显示,当生态塘湿地面积(< 8 000 m2)、库容(< 15 000 m3)、水深(< 2.0 m)在一定范围内时,氮净化效率与面积、库容、水深响应关系不显著,但合适的水深(< 0.4 m和>1.5 m)有利于氮的截留.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植被种植对污水净化具有显著性的改善作用,分析人工湿地植被种植与污水净化的量化关系,分析人工湿地植被种植对污水改善的原理,建立生态植被污水净化处理模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人工湿地植被对水质控制和小型富营养水体生态恢复的效益因素,以营养物的去除率、重金属的去除率以及有机物去除率为指标,分析人工湿地植被种植对污水净化的生态学改善模型。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植被种植能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物和重金属等物质,对污水具有显著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江阴市新桥镇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生物-生态组合湿地的运行状况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进一步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生态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尾水中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31%、18%和8%,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5.54,0.97,10.77,0.11 mg/L,完全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结果能够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和管理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为以后湿地生态系统的推广和示范研究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文章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盛泽湖是位于苏州相城区东北部的天然浅水湖泊,东临阳澄湖,面积为3.86 km^2。由于当地居民对湖泊进行过度养殖和捕捞、大量的围湖造田和进行农业生产建设、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及湿地附近砖瓦厂的取土等原因引起盛泽湖湿地的生态退化。用生态规划的方法来探讨如何对盛泽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并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分析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湿地污水处理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有着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本文针对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作了一些探讨,介绍人工湿地分类、处理污水的机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一般工艺流程以及人工湿地用作处理污水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保园,是世园会主题园之一,占地15000m2,由辽宁省环保局、沈阳市环保局投资,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设计实施。环保园由污水生态处理展区、绿色能源利用展区(太阳能、风能)、中水回用景观展区三部分组成,主要体现污水生态处理、清洁能源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的园林化设计等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这在历届世园念中尚属首次。污水生态处理工程是整个环保园的主体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1000m3,采用的技术为沈阳环科院自主研发的新型生态工艺-人工湿地与A/O法预处理组合工艺。1.污水生态处理展区以人工湿地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