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聘 《环境教育》2006,(11):62-62
旅游引发的环境问题大量出现,呼唤着全社会建立一种善待自然的新的伦理态度。只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在人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情谊关系,人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然,才会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一切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破坏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环境。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水资源、空气和食品等都受到了污染。生活中,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变成了臭气熏天的水沟;一株株美丽的花草树木被水泥地取代;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在一阵隆隆的机器声中倒下……这些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的生存,使人类受到惩罚,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既有千山万水,高楼大厦,还有花草树木,蓝天绿草,可人们还是不甘心,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我们在创建绿色幼儿园的过程中 ,通过开展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充满儿童情趣的活动教育孩子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组织幼儿走进大自然怀抱增强他们热爱地球妈妈的感情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一本神奇的教科书。在幼儿的眼睛里 ,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 ,我们经常组织他们走进“绿色的课堂”。在那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带领孩子们来到绿色的油菜田里仔细观察嗡嗡的小蜜蜂忙着采蜜的情景 ,使他们感悟到甘甜的蜂蜜来源于大自然 ;在那…  相似文献   

5.
《环球》杂志刊载的对何院士访谈的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驳'人要敬畏大 自然'"。 我的理解,"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 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我想,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把这 个命题理解为既然"敬畏",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事实上,自 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中国古话所说的"沧 海变桑田"等,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一、天人合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古今谈我国古代哲学十分重视天人合一,认为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匍伏在大自然脚下的奴隶,而是参与天地化育、维系阴阳谐调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人是大自然的朋友,同时参加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身上。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那时他就注重保护山林川泽,并且认识到山泽林薮是国家的“天财  相似文献   

7.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美丽的,有蓝蓝的天空,无边的海洋,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在《我们的学校》一课,老师带领孩子来到学校各个花坛,看看青青的绿叶,鲜艳的花朵,抚摸柔软的草被。《植树节》一课,让孩子来到田野里,欣赏早春景色,感受春的气息。在《瓢虫与蜻蜓》、《软体动物》、《昆虫》等课中,让孩子们到草丛中捉蝗虫、瓢虫;在乱石堆里挖蚯蚓、蟋蟀;空旷处用网罩蜻蜓。在高年级的分区地理课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领略北京故宫、颐和园、北海的豪华壮…  相似文献   

8.
<正>大自然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大自然能让人的心情放松自在,能提升人的创造力,从灵性面来说,能在大自然独处探索,也能让孩子变得更独立自主。近日看了英国纪录片《野东西计划》(Project Wild Thing),主人翁是一位爸爸,名叫大卫·庞德(David Bond),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还不过是三岁和五岁,便不愿离开家门,几乎不会想去户外去玩、去探险、去大自然。如果给孩子们一部平板电脑、手机,或让他们看电视,更只会待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远古时期,在地质的作用下,大自然就为我们储存了巨大的资源,她就像一位母亲,哺育着地球上无数的生灵;同时她也是一位严肃又和蔼的老师,教育着我们无知的人类。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开始,大自然就与我们结下了切不断的关系,光着小脚丫,走在光滑的鹅卵石上,伸着小手,抓来一根树枝,枝顶的花儿垂到你的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生长的树种,就群体和景观而言,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古以来,人们观赏大自然风光,欣赏自然野景,对大自然的美赞不绝口。常言道,有山、有水、有树才成景。树木在风景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大自然是美的。千百年来,人们把大自然的美,缩小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且尽可能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第1期《环球》杂志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署名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何祚庥说:"我 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一观点掀起了由院士、学者、环保人士、普通市民、中学生、记者等组 成的大辩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到底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我们该不该"敬畏大自然"?目前大辩论仍在进行之中。 《环境教育》杂志历来批判人类中心论,主张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2005年第1期"思考与探索"栏目为例, 本刊特别邀请了郑度院士、杨通进教授、王民教授、周艳萍编辑共同探讨"环境伦理"。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此次大辩论的 来龙去脉,本期"思考与探索"栏目转载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辩论文章予以刊登,以飨读者。这场论战的价值,应该不 在于谁压倒了谁,而是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推到了理论研究的前沿,也推到了每一个普通人面前。人 类该不该"敬畏大自然"?相信读者诸君自有判断。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朱泾二小")作为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特色教育学校、上海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特色教育十佳模范学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收获快乐人生,学校开展了"爱鸟护鸟你我同行"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活动一:绿野寻踪——如何识别及保护鸟类2016年4月15日,朱泾二小邀请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的科普老师到学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5,(9):73-73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国各校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怎样才能让环境教育既能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仍值得大家积极探索。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第一老师。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的伤     
大自然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幅充满活力的照片。花朵绽开了笑脸,小草摇着大脑袋,大树生机勃勃。可是,人类不珍惜,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你看,工厂中排放大量毒气;夏天时开到26摄氏度以下,空气升高,使冰川毁灭;他们开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等都污染了大自然空气;人类为了取用一次性筷子,常年砍伐大自然的树林,只留下树墩在那儿,许多鸟儿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哭了     
一天,大自然收到月亮大夫开的病单,看了病单后,大自然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原来,病单上写着一、人类排放“三废”,污染大气和河流,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河里的鱼儿越来越少。二、人类滥砍乱伐森林,使地球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引起水土流失。三、人类大量采挖矿石,使地球千疮百孔,  相似文献   

16.
植物二题     
《绿叶》2020,(7)
正探寻和发现大自然中的秘密、美丽、未知和传奇,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它会使你的人生变得很有意义。许多人对此乐此不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更多地了解到世界和自己。每个人都生存在大自然里,每种动植物也都生存在大自然里,各自尊享一方生活天地,相互间的好奇、接近、了解和研究时刻都在进行,但那也是需要缘分和机遇的。幸运得很,我就有了这样的一次缘分和机遇,它让我想把我所熟知的两种植物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5,(8):F0003-F0003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国各校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怎样才能让环境教育既能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学性,仍值得大家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孩子     
童年是值得回忆、值得留恋的.童年的一切都是新鲜.纯洁的.那时的我们就像一只幼雏享受着温暖的阳光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如今,当我回忆起童年.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但同时,对今天的大自然又不免有一些伤感。  相似文献   

19.
<正>亲自然的活动能让孩子在玩耍中释放天性,学会探究和思考,接触自然、探究自然。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为孩子的亲自然活动创造条件,将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所谓亲自然,就是多与自然进行接触和互动。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知识可以供儿童去挖掘与探索,而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且愿意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陈鹤琴教授是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传统教育是固定的、呆板的。因此,在他的校园中经常会发现老师领着学生们一起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1])。幼儿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徐仁修 《环境教育》2005,(10):25-29
当我们走到户外,看见青山连绵、河水蜿蜒,大自然一片美丽又欣欣向荣的景象,你是否想过这景象是无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所共同完成的?这些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生物,通过能源的转移,也就是“食物链”,维持着大自然的丰饶,维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在表面上看来,食物链间是存在着吃与被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