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 ,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 ,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2 2 82和 3 2 98d ;水稻对绿磺隆极为敏感 ,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 0 1 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壤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镶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 ̄2时,就可能对水用产生危害,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 ̄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绿磺隆对水稻的残留危害剂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2时,就可能对水稻产生,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绿磺隆在太湖水稻水中降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东瑞  陈杰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37-39,48
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玉米根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绿磺隆在太湖水稻中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处理下,绿磺隆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2)绿磺隆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明显快于灭菌土壤;(3)在试验范围内,绿碘隆降解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加快,其半衰期在0.7 ̄5.8周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8.
绿磺隆残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 ̄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于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于土壤;经过麦-稻两季(326d)后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严重影响后茬水稻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0.
绿黄隆在麦茬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地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土壤;经过-稻两季(326d)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晋茬水稻根系生长,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1.
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和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待测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丙酮(1∶1,V/V)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吡嘧磺隆的含量,并研究了2010—2011年北京、安徽和海南等3地水稻、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土壤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3%—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吡嘧磺隆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1,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5.29—6.42 d和4.99—6.42 d.秧苗期施药,收获时水稻和土壤中均未检出吡嘧磺隆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墙玫瑰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含水量35%左右,恒温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灿稻〉杂交灿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kg对在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噻吩磺隆在棕壤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呈正相关,与农药初始用量呈负相关,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当温度从5上升到35℃时,噻吩磺隆的降解速率增加了2.9倍;当土壤湿度从饱和含水量的25%提高到75%时,噻吩磺隆的降解半衰期由7.6缩短至2.6d;当土壤中噻吩磺隆初始用量从2.5增加到10.0mg.kg-1时,其降解半衰期由3.1延长至7.6d;未灭菌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迅速,半衰期为3.9d,而灭菌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半衰期延长至14.7d。  相似文献   

14.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培生物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土壤含水量35%左右,恒温培养6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g/kg对江苏大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将黄粉土(水稻土)经甲磺隆结合残留处理98天,检测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甲磺隆结合残留处理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同时还与土壤酶种类有关.培养前期(第14天前),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影响则表现为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时抑制;培养后期(第14天后),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激活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50~0.281mg·kg-1)对土壤蔗糖酶也具有一定激活作用;就土壤酶而言,在污染早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对甲磺隆结合残留较敏感,可以作为表征甲磺隆结合残留土壤污染的生物活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甲酰氨基嘧磺隆在模拟环境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酰氨基嘧磺隆是一种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在环境中的归趋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甲酰氨基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性、水解和光解特性.结果表明,甲酰氨基嘧磺隆在光照强度4000 lx,紫外强度2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甲酰氨基嘧磺隆的光解半衰期为1.72 h,易光解.25℃时,pH4、pH7和pH9条件下水解半衰期分别为4.17、91.2、97.6 d,50℃时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 d、4.75 d和14.5 d,温度和p H值对水解速率具有较大影响.甲酰氨基嘧磺隆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8、16.6、31.5 d,该药在酸性土壤中降解较快,影响其在土壤中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7.
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混合除草剂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Pesticarb/NH2SPE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吡嘧磺隆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田水中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1.0×10-10g.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试验结果显示,8%吡嘧·苯噻酰颗粒剂施药量分别为67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42.2 g(a.i.)·ha-1)和1012.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63.3 g(a.i.)·ha-1),施药1次,2010年北京施药后120 d,安徽施药后92 d,湖南施药后70 d收获期糙米、植株、土壤和稻壳中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1.  相似文献   

18.
嗪吡嘧磺隆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测定了嗪吡嘧磺隆在好氧与积水厌气(或厌氧)条件下的土壤降解和水-沉积物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嗪吡嘧磺隆在好氧条件下,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中降解速率分别为0.041、0.008、0.004 d-1,积水厌气条件下分别为0.028、0.023、0.005 d-1,不同类型土壤中降解快慢顺序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在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积水厌气条件更有利于其降解,且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中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水-沉积物降解中,好氧条件下河流与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农药总量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31、0.032 d-1,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35、0.041 d-1,湖泊体系的降解速率快于河流体系,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快于好氧条件,且嗪吡嘧磺隆在水-沉积物体系中主要存在于水体中,系统降解速率主要受水体中的降解速率影响.可见,嗪吡嘧磺隆在中性至碱性土壤中具有较强稳定性,进入水-沉积物系统时主要分布于水体当中,可能会对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甲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高效降解菌MD对甲磺隆污染环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土壤中,甲磺隆的降解顺序是:加菌鲜土>加菌灭菌土>鲜土>灭菌土,在添加MD时,1.0mg*l-1甲磺隆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10.0mg*l-1;在加菌土壤中,甲磺隆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土壤培养实验中,用菌处理10d的培养土壤中的生长量和不加药对照基本无差别.  相似文献   

20.
碘甲磺隆钠盐在土壤中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碘甲磺隆钠盐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对土壤中碘甲磺隆钠盐的降解影响甚为明显;碘甲磺隆钠盐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及葡萄糖含量呈正相关,与该农药初始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