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民航业内,一直有“黑色十分钟”的说法,即从全球已发生的飞机事故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航班事故都发生在飞机起飞阶段的三分钟和着陆阶段的七分钟。昨日,韩亚航空214航班在落地前突然发生飞行事故,再次对航班飞行安全敲响警钟。有现役航空公司乘务员表示,飞机安全事故虽然时有发生,但只要旅客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应急逃生方法,反应及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减少伤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1911年美军平均飞行64.83小时发生一起严重飞行事故,至2000年美国空军平均飞行96153小时发生一起严重飞行事故(万时率0.104),飞机的安全性水平在九十年间提高了1482倍。世界民航定期航班已达到平均飞行1428571架次发生一起严重飞行事故(百万飞行架次事故率0.7)的水平。人类航空这一高危行业,在走过了百年坎坷历程后,终于使民航客机成为世界上最安全、最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航空安全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类在航空安全工程发展中倾注了巨大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飞机诞生百年纪念时,回顾这段历程,仍可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进近着陆运输飞行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进近着陆是最容易发生重大运输飞行事故的阶段,笔者对1980—1996年发生的民航运输飞行进近着陆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事故结果主要为飞机失去控制和可控飞行撞地的结果,飞机撞地后起火往往造成机组人员和乘客大量伤亡;加强研究民航飞行安全中的人为因素控制,改善进近着陆的环境系统,重视机场应急计划的编制和应急救援的模拟演练等措施,对降低进近着陆阶段的飞行事故次数、改善航空运输安全和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折断的叶片     
陆译 《劳动保护》2012,(1):93-95
1995年8月21日,美国亚特兰大东南航空529号航班载着3名机组人员与26名乘客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飞机奇迹般迫降后,所有乘客安然无恙,然而噩运并未结束,等待他们的是更为恐怖的经历.事故最终导致10人罹难,而事故的元凶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叶片.1995年8月21日,美国亚特兰大东南航空529号航班载着3名机组人员与26名乘客,从亚特兰大飞往密西西比州.529航班已经成功飞行了1万8 000次,这一天将是它的最后一次飞行.  相似文献   

5.
<正>一、乘客们在安排飞行航班时,第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选择直飞班机"。统计数据指出,大部分空难都发生在起飞、下降、爬升或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减少转机也就能避免遇到飞行意外。二、在选择飞机机型方面,应该选择至少30个座位以上的飞机。专家指出,飞机机体越大,受到国际安全检测标准也越多、越严,而在发生空难意外时,大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类推原理对美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求事故和趋势的内在规律.收集整理美国通用航空1990—2009年的历年飞行事故统计数据和1999—2005年8个飞行阶段的事故统计数据,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事故预测的时序外推分析模型,采用经验试算和递推分割法确定平滑指数值,使用代替法和历史数据加权平均法确定预测初始值,提高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对历年飞行事故的预测相对误差小,精度高,并与历年实际观察值的趋势相一致;虽然对各飞行阶段的预测在爬升、盘旋两个阶段出现了波动,但预测趋势符合实际趋势.最后分析美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趋势下降的首要原因为美国联邦航空局一直在小型机场推进“小飞机运输系统”,同时要求制造商生产出配备自动驾驶仪表的全天候飞行飞机.而部分驾驶人员飞行操作技能不熟练和飞行计划准备不当是近年美国通用航空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事故与事故征候分类标准和统计方法是民航飞行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安全管理内容。笔者运用Reason的事故链模型制订了人因 (HF)事故与事故征候分类标准 ,并成功地运用于36 1起HF事故征候和 35起飞行事故的统计分析之中 ,获得了以下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①不良的机组资源管理 (CRM )技能是影响我国民航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②基本驾驶术较差引起的事故征候率较高 ;③滑行阶段和巡航阶段发生的征候次数和所占百分比高于起飞、爬升、下降以及进近阶段 ;④主要征候类型为偏出、冲出跑道 ,危险接近 ,擦机尾、翼尖、发动机以及地面撞障碍物 ;⑤排在前三位的飞行事故为机组原因造成飞机失控、撞山以及冲出跑道 ;⑥发生次数和百分比排在前四位的机组错误分别是操纵不当、违反规章程序飞行、迷航及飞错高度  相似文献   

8.
乔伊 《安全与健康》2006,(10):50-51
去年仲夏的一天午后,由亚特兰大飞往格尔夫波特的航班准时起飞了,此次飞行全程共566公里,飞行时间大约90分钟.这是一架小型客机,机舱里仅有十排座位.通常这类小型航班上,只配备一名女乘务员.  相似文献   

9.
<正>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令飞机实时监控的必要性再度成为话题。飞机监控弊端再现"利用实时卫星数据传输对飞机飞行情况作记录。这样地面上保留的备份信息,也能够帮助调查飞机失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飞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远距离出行更方便、更快捷。然而,空难,即便是虚惊一场的事故,总是会在人们心里投下莫大的阴影。因此,人类对于飞行安全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步,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来保障航班安全……然而,所有的努力,还是无法杜绝空难的发生。作为最重要的跨国交通工具,飞机真的如一些研究所说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吗?历次空难后,人类如何在伤痛中改进飞机安全性能?现有科技是否有无法突破的安全瓶颈?  相似文献   

11.
包冬冬  李靖 《劳动保护》2015,(3):35-37,9
<正>2014年12月19日,时隔4年,伊春空难终于尘埃落定。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被认定为涉重大飞行事故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涉事飞行员被判刑,这在飞行事故中尚属首例。但是对机长的审判,是否真的能让航空系统吸取教训?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08秒,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航空")的机型为ERJ-190的飞机,在执行哈尔滨到伊春的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30号跑道着陆时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仲夏的一天午后,由亚特兰大飞往格尔夫波特的航班准时起飞了,此次飞行全程共566公里,飞行时间大约90分钟。这是一架小型客机,机舱里仅有十排座位。通常这类小型航班上,只配备一名女乘务员。这天,23岁的菲琦担任了此次飞行的乘务工作,这也是她第一次独自登机服务。中午12:23,随着一阵螺旋浆均匀的轰鸣声,飞机稳稳飞入云端,在7300米的高空。菲琦此时正热情地为26位乘客服务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乘坐飞机的安全性已经超过了其它所有交通工具。但新闻报道中的飞行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空难 ,调查人员首先考虑的是寻找“活证人”———黑匣子。它就是飞行记录器。早在20世纪40年代 ,人们已经开始在飞机上装有简单的记录器 ,用以记录飞机的飞行性能数据和飞行状态资料。它不仅能客观地反映飞机各系统的运转情况 ,而且能帮助调查人员了解事故的真相 ,并提供有力的证据。所以 ,若发生飞行事故 ,就要想方设法找到它。但在现场寻找记录器的人可能从事各种职业 ,不知道什么是飞行记录器 ,常提出“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是黑匣子飞机的飞行情况千变万化,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更是错综复杂。事故经常发生在短暂的瞬间,当飞行员和乘客遇难的时候,事故的检查工作便会很困难了。要了解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就要了解失事瞬间和失事前的一段时间,飞机的飞行情况、机中设备和机件的工作情况、机上人员情况以及外界发生了什么问题等等,这就需要一种设备来记录这  相似文献   

15.
<正>NO.1特内里费空难1977年3月27日傍晚,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上,两架波音747巨无霸客机在跑道上高速相撞。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57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有54人奇迹般地生还。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状态的大型客机,因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多达583名乘客与组员死亡。这是直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因为飞机而引发的灾难中死伤人数最多的一起,也是迄今为止死伤最惨重的空难意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可控飞行撞地造成的死亡人数在民航运输飞行事故中占第1位,因而研究可控飞行撞地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障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事故树模型和贝叶斯网络之间的内在转换关系,采用事故树分析了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机组、管制员和维修人员的失误,技术因素包括燃油重量、风速风向、能见度、飞机速度、偏离航线等,最后将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以人为因素中的机组人员失误为例,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机组人员失误概率.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飞机下降阶段的飞行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建立飞行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国际民航组织给出的基准排放数据建立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模型并改进飞行成本计算模型,之后基于遗传算法建立最佳"表速-马赫数"组合优化模型,最后分析下降阶段优化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下降方式相比,优化后的下降策略能降低0. 296%的综合飞行成本和4. 45%的排放成本。成本指数、飞机质量、温度偏差和污染物价格对下降性能优化参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一、海恩法则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1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1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该结论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1件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对同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处理,防止再次发生重大事故。二、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海恩法则"多被用于安全管理中。许多企业往往忽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  相似文献   

19.
川航3U8633号航班的紧急迫降与英航5390号航班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巡航阶段挡风玻璃突然破裂脱落,都是驾驶员的身体"飞"出去一半,仅有一人控制飞机。略有不同的是,这次川航遇险,民航各保障单位、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等多个部门反应得更快、配合得更好,跟机组人员一起,共同化解了一次灾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应对、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段时间,四川航空3U8633号航班化险为夷的事迹广为流传,让笔者联想起与之相似的那起英航5390号航班事故。  相似文献   

20.
如何预防飞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民航飞机的运行过程大致分为起飞、爬升、巡航、航路下降、进近、着陆6个阶段。飞机起飞爬升和进近着陆是飞行事故的高发阶段。笔者分析了飞行各阶段的危险源,尤其将起飞爬升和进近着陆两个阶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指出了飞行各阶段的关键操作技术及原理;提出了起飞可能面临多种危险,给出了起飞前机组风险意识检查单,并列出了国际飞行安全基金会(FSF,FlightSafetyFoundation)提出的进近着陆风险意识检查单;运用机组资源管理工具使飞行员树立安全风险意识,从而达到降低飞行事故率,提高飞行安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