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来,职业病防治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统计,目前东莞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超过6000家,主要分布在制鞋、电子、玩具、家具、建筑、五金、化工等20多个行业,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则达百万人以上。噪声危害、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二氯乙烷中毒、苯中毒、尘肺病等是东莞最常见的职业病,多发生在鞋厂、玩具厂、印刷厂、电子厂等类型的企业。从2009年开始,东莞市每年免费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不过,相对于覆盖面较大的职业健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 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周军 《安全与健康》2011,(13):34-35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化工企业噪声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化工企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很多,直接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然而噪声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其实,暂时性听觉位移以及噪声聋已经成为石化企业某些工段职工的职业病.本文就着重从化工企业的角度讨论噪声.  相似文献   

5.
正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都需做职业健康体检。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已经意识到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疾控中心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两年来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明显增多。据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主任李继猛介绍,造成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很多,其  相似文献   

6.
<正>到哪里诊断职业性噪声聋国家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到哪里诊断职业性噪声聋 国家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存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都需做职业健康体检。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已经意识到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长沙市疾控中心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发现的疑似职业病病人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两年来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明显增多。据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主任李继猛介绍,造成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的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5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以"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为主题。4月28日,由福建省卫计委、省安监局、省人力资源保障厅、省总工会主办,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南平市卫计委、南平市安监局承办的福建省2017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暨主  相似文献   

11.
《安全与健康》2015,(9):28-29
<正>据《劳动报》报道,上海职业病数量总体平稳下降,但KTV、酒吧等服务行业职业病数量增加,小微企业员工是高发人群。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健康处获悉,上海职业病存在从第二产业这个主要区域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形势:电焊肺和噪声聋最多见随产业结构调整,各地职业病数量、种类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安徽省的最新调查就显示,该省职业病形势依然严峻,存在"旧病未了、又添新伤"的现状。据统计,  相似文献   

12.
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职业健康监护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易感人群,预测项目建成后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情况.以某金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对类比工程、调研数据以及文献数据中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病三种职业病的易感人群,远远高出其他工种,是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重点;而采矿场破碎、运输工罹患尘肺病的可能性较大,矿运车司机可能会产生腰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结合职业健康监护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补充控制措施,避免项目建成后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噪声能够引起人体多方面的生理变化,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视觉器官以及听觉器官等。目前,因噪声危害因素列入职业病的是噪声聋和爆震聋,噪声聋是因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慢性的听觉器官损伤,爆震聋是瞬间发生的短暂而强烈的冲击波或强脉冲噪声暴露,所引起的急性听觉器官损伤。本文主要探讨职业性噪声导致的噪声聋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性噪声聋,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性噪声聋是由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职业病谱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噪声聋等职业痛呈暴发式增长。长久以来,噪声的职业危害,并不为一般劳动者所重视,而噪声作业岗位却普遍存在。为提醒广大劳动者爱护自己的耳朵,保护听力,本刊专门为您提供有关噪声的职业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6.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类比工程进行分析,识别了某铁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了职业病危害程度,得出来了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的易感人群,球磨工和破碎工罹患尘肺病和噪声聋的概率较大,凿岩工、球磨工和破碎工是本项目重点保护对象和监护人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煤炭企业综采面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在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职业病发病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各类防治技术的原理,结合综采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分布特征,通过综合运用净化风流、优化设备启动流程、4路联动降除尘、架间导矸槽、超限自动预警、自移式全断面防尘滤网、正压式全封闭头盔、远程封闭操作室、有源消声、过滤噪声等多种技术和设施,从源头控制、过程消除和终端管控3个维度降低粉尘和噪声危害,并在神东各矿井进行探索使用。结果表明:粉尘含量和噪声值可以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限定值内,降低尘肺病和噪声聋的发病率,有效保护员工职业健康,缓解职业病高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问题日益凸显,在传统尘肺病、职业中毒高发的同时,新型职业病危害防治问题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如"毒苹果"事件、"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等近年来频发的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和群死群伤事故,给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由于作业集中、人员密集、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多  相似文献   

19.
<正>目标设定的变化规律1.从职业安全转向职业健康,重点涉及心理健康、肌肉骨骼职业病、粉尘危害等方面。日本在1993—1997年"八五规划"中表现出了对职业健康的关注,提出加强职业病预防;1998—2002年"九五规划"对职业病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减少容易导致死亡的职业病例,如尘肺病、职业性癌症、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澳大利亚在2002—  相似文献   

20.
分析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5家造船企业以及公开报道的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等方法分析船舶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发病风险,并探讨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船舶制造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粉尘CTWA超标率可达44.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TWA超标率达65.0%,噪声超标率76.9%;案例分析表明,尘肺368例,电光性眼炎2000例、高温中暑200例、苯系物等中毒19例.船舶制造业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中暑、电光性眼炎、苯系物中毒等风险较高,船舶制造业应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