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命整体中,细胞是基本单元,生命的衰老是与细胞直接相关的。 1.细胞为什么会衰老任何生物的细胞都是有一定寿命的,将人体胚胎成纤维细胞取出进行体外培养,证明平均只能繁殖分裂50代左右,而且越到传代后期,细胞功能越下降,只有个别例外,因此有人认为,在各种生物细胞内都存在着一种决定寿命的生物钟。试验证明:决定细胞寿命的生物钟存在于细胞核内,这一生物钟似乎不是其它,就是DNA模板本身。在正常培养情况下,细胞为什么会衰老呢?原来细胞的衰老是与其代谢活动不可分割的,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DNA模板有损害作用的废物,它们在DNA复制过程中,会产生  相似文献   

2.
二氯化汞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硒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紫强  张连珍 《环境科学》1989,10(2):7-9,49,56
环境中的汞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性。它可与DNA中的不同组分相互作用,引起DNA链断裂和诱发染色体畸变。近来研究表明,硒对汞的毒作用具有防护效应,这对于估价汞的健康损害作用似是一个重要的修饰因子。但是,有关硒对汞化合物引起的DNA  相似文献   

3.
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和维C,是最好的防晒食品。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是胡萝卜素的3.2倍、维E的100倍,能有效保护细胞DNA免受自由基损害,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再生,维护皮肤健康。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摄入16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特别是熟西红柿防晒效果更好。同时,西红柿含有的维C也非常有助于防晒。  相似文献   

4.
镉引起蚕豆(Vicia faba)叶片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半碱性和中性彗星实验方法研究Cd对植物DNA的损伤,同时还采用DAPI染色法从细胞形态学入手研究Cd诱导的蚕豆叶片的细胞凋亡.用3种彗星实验研究Cd处理蚕豆叶片DNA损伤,结果表明Cd能够引起蚕豆叶片DNA损伤,但是不同Cd浓度引起DNA损伤的种类不同:5mg·L-1Cd处理主要引起单链DNA损伤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形成;10mg·L-1Cd处理时开始检测到DNA双链断裂;20mg·L-1Cd处理下,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均明显增加,且DNA双链断裂尤其明显.DAPI染色法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来检测蚕豆叶片细胞凋亡的结果表明,蚕豆叶片细胞在Cd处理下发生凋亡的过程与DNA损伤过程有很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d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同时证明Cd引起的DNA损伤是引起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汞和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3H-TdR参入细胞DNA的方法研究了氯化汞和氯化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氯化汞和氯化镍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和DNA合成的效应是双相性的:在极低浓度下汞、镍化合物均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而在高浓度下则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汞、镍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这种刺激效应比细胞有丝分裂素—植物血凝素(PHA)的刺激效应要弱。汞对细胞转化和DNA合成的刺激效应比镍强  相似文献   

6.
对DNA碱解旋速率法的细胞DNA经碱解旋后通过羟基磷灰石(HA)柱分离单、双链DNA时的洗脱次数、温度以及DNA回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0.125mol/L和0.25mol/L磷酸钾缓冲液各3ml,先后各洗脱一次,即可满足细胞DNA链断裂研究的要求。洗脱双链DNA时的温度为60℃即可。~3H-DNA与细胞其它组分一起通过HA柱时,~3H-DNA的回收率达94%左右。应用这一技术对电离辐射引起的中国田鼠肺细胞和小鼠脾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与照射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NA单链断裂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 ,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稀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断裂损伤。结果表明 ,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 ,对于乙醛和丙稀醛存在明确的剂量 -反应关系 ,3种化合物还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砷中毒人群皮肤损害与DNA氧化损伤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某县长期暴露于高砷饮用水的人群中有皮肤损害者199人(病例组)和无皮肤损害者91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饮用水砷、尿砷和DNA氧化损伤的主要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以分析慢性砷中毒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皮肤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砷性皮肤损害组和无皮肤损害组人群尿中8-OHdG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9(3.5~6.3)μg/g和5.3(4.1~7.2)μg/g,2组对象尿中8-OHd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和饮用高砷水时间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皮肤损害组人群尿中8-OHdG水平升高的比值比(OR)为1.1(95%CI:0.6,1.9),提示在砷暴露人群中,有无皮肤损害与8-OHd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慢性砷中毒人群皮肤损害与体内的DNA氧化损伤之间无显著的关联性,无皮肤损害人群同样有DNA氧化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阿散酸及其降解产物对鱼和蚯蚓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评价有机胂制剂阿散酸对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的遗传毒性效应,文章分别以红鲤鱼和赤子爱胜蚓为生物材料,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了阿散酸降解前后对鲤鱼肾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阿散酸降解之前和降解的第4周阿散酸对鲤鱼肾细胞DNA有显著损伤,表现出明显的遗传毒性作用,但第二周却不引起鲤鱼肾细胞DNA的任何损伤。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阿散酸降解之前不能诱导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明显损伤,不表现遗传毒性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阿散酸降解开始后,各浓度的降解混合物体系都能引起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明显损伤,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烯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的断裂损伤.结果表明,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对于乙醛和丙烯醛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3种化合物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硫对小鼠肺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试验)研究了SO2吸入对小鼠肺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发现,SO2可引起小鼠肺细胞DNA损伤,随SO2吸入浓度的增高而DNA损伤加重,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指出,即使在低浓度SO2吸入(7mg/m^3)的条件下,有DNA损伤的肺细胞也达96.8%,表明肺细胞对SO2的毒作用非常敏感。结果还指出,SO2对雌性小鼠肺细胞的DNA损伤比雄性小鼠弱,其原因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丝裂霉素C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环境污染物质对于人类以及各种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对细胞遗传物质的损害。因此,近年来在利用常规的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的同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生物监测环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生物监测技术中对于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外界环境因子对生物机体的作用。通常可根据染色体畸变率与污染物质的剂量关系来监测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然而,在应用染色体畸变的这项监测技术时,必需要分析细胞分裂时期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在水源水及自来水有机提取物诱导人胚肺(BKM)细胞恶性转化基础上,运用MPV-SP型显微分光光度计对Ⅲ型转化灶中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细胞转化灶的形成,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与源水相比,自来水有较强的潜在致癌性,从Ⅲ型转化灶克隆中挑取的细胞DNA含量增高,与阴性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转化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细胞DNA含量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脏器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了SO2对小鼠不同脏器(脑、肺、肝、脾、肾、肠和睾丸)及血液淋巴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O2引起所有受试器官和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SO2浓度增加,DNA损伤加剧,并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吸入SO2浓度增加,DNA受损伤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率增加,二者呈正相关.SO2是一种全身性DNA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15.
以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受试生物,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研究了石油烃对马粪海胆性腺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发现当石油烃分散液(WAFs)浓度低于40 mg/L时,未对马粪海胆性腺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当浓度达到50 mg/L时,马粪海胆性腺细胞DNA则发生了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表明高浓度石油烃分散液可以对海胆性腺细胞DNA造成严重损伤,且马粪海胆性腺细胞的DNA受损率、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以及DNA平均迁移长度与暴露天数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彗星试验的改良及其在工业废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彗星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将常规的细胞暴露方式改良为浸泡染毒,既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又使得该试验直接用于监测工业废水的遗传毒性成为可能.作者用改良彗星试验直接检测了几种工业废水所引起的V79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所测的各种工业废水均含有DNA损伤剂,能够诱发培养的V79细胞DNA链断裂,其中以制革厂废水的DNA损伤作用最强.本研究显示出改良彗星试验在综合评价各种废水遗传毒性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气PM2.5与惰性SiO2的生物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梦娇  黄艺  文航  邱国玉 《环境科学》2015,36(11):3943-3951
以惰性SiO2颗粒作为模式颗粒,与野外采集PM2.5分别作用于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旨在通过对比实验确定PM2.5致毒的主要因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增值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颗粒物在细胞表面的附着状态,DHE荧光染色剂显色法测定细胞ROS生成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SiO2颗粒在超细粒径尺度(60 nm)下能抑制S.pombe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附着在细胞表面来改变细胞外壁的通透性,并不能通过诱导细胞生成ROS而造成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而平均粒径较大的PM2.5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生成ROS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同时可损伤DNA.结论认为PM2.5毒性大小与颗粒物粒径等物理性质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3种化合物对温石棉致人胚肺(HEL)细胞DNA链断裂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溶液浸泡温石棉1h后,再将其与HEL细胞共同孵育,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HEL细胞的DNA链断裂程度.结果显示,温石棉可致HEL细胞DNA链断裂,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r=0.992,P<0.01),其中80μg/mL石棉所致DNA链断裂为对照组的7倍.与未处理温石棉组相比,经3种化合物预处理的温石棉所致HEL细胞DNA链断裂均明显减少,其中用等量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处理过的石棉,其所致DNA链断裂分别降低了38.3%、61.5%、30.1%,这表明,用上述3种化合物预处理温石棉,有可能减轻温石棉对人类的致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彗星试验技术,研究了酚类化合物对小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2种酚类化合物对小鼠脾脏细胞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P<0 01).试验结果亦表明,其DNA的损伤程度与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排出颗粒提取物潜在致癌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HE细胞恶性转化实验和程序外DNA合成实验(UDS)对五种不同型号柴油机颗粒物的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及潜在致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五种型号柴油机颗粒提取物均存在DNA损伤作用及细胞转化作用,并存在轻型车高于中、重型车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