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性粉尘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符合BMRC曲线透过率的固定微粒,即指能够到达肺泡,并引起尘肺的粉尘,一般指小于5μm的粉尘粒子。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是按粉尘的种类,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低和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超标倍数等三个因素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
1992年5月8~9日,劳动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矿山吸呼性粉尘监测方法》、《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技术条件》、《呼吸性粉尘采样所用滤膜的技术条件》、《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个体浓度管理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个体浓度管理标准》五项标准审定  相似文献   

3.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采煤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仅23.7%;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3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5.5%.(评价标准为GB 16225-1996,GB 16248-1996).  相似文献   

4.
随着冶金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接尘人员的增加,粉尘危害,尤其是呼吸性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日益突出。治理呼吸性粉尘必须对呼吸性粉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冶金工厂实际情况,经过现场实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冶金工厂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建立了冶金工厂采用划分粉尘单元确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和采用餐尘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的方法。同时对国家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在冶金工厂的实旋提出了扩档建乩  相似文献   

5.
<正>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一是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威胁生命或健康的规定浓度。有限空间由于通风不良、空气成分复杂,故与一般工作场所相比,存在更多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更高。在许多情况下,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了规定浓度。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若作业人员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一旦短暂接触高浓度的有害物即会对大脑、心脏或肺部造成终身伤害,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  相似文献   

6.
朱华 《现代职业安全》2013,(11):114-116
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称为"生产性粉尘"。按照粉尘进入呼吸道的部位分为非吸入性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在许多作业场所,粉尘是危害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元凶。尤其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μm以下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的深部,如气管、支气管、无纤毛的细支气管及肺泡等区域。其中尤以粒径5μm以下,特别是2μm以下的粉尘,可以进入肺泡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是基于当时的检测手段和对粉尘的认识而制定的。随着作业环境粉尘治理工作的发展和粉尘检测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粉尘危害机理认识的深入,该分级存在的许多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这主要是由于该分级依据的是采用短时定点采样测得的粉尘作业场所的全尘环境浓度。例如在水泥企业,由于作业环境空间的粉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空间也表现出不同的粉尘浓度值,因而采用短时定点  相似文献   

8.
1 粉丝监测存在的问题 粉尘浓度监测是检验和评价防尘效果的一种主要方法。我国的粉尘浓度监测工作采用滤膜称重法延续了30多年,这种方法只测定总粉尘浓度,没有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因而不能确切反映出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以南昌有色金属公司所属11个钨矿为例,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这11个钨矿山均为高硅尘矿山,粉尘危害严重,对防尘工作十分重视,积极采取防尘  相似文献   

9.
《安全》2010,31(12):48-51
(三十七)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时段进行,呼吸性粉尘可采用定点或个体方法进行。监测周期如下:(三十八)粉尘监测人员及设备配备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粉尘的可吸入部分对人体的危害,必须了解不同作业场所空气含颗粒物的组成分布。颗粒的组成分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计数组成百分数,即某一粒级的颗粒数占所统计粒级范围的颗粒总数的百分数;另一种是计重组成百分数,即某一粒级的颗粒物的质量占所统计粒级范围的颗粒物总质量的百分数。两种表示方法的检测技术各不相同。我国目前公布的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规定粉尘分散度检测采用计数法,而国外由于采用呼吸性粉尘浓度,其分散度测定用的是计重法。  相似文献   

11.
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一、呼吸性粉尘监测仪器用于呼吸性粉尘监测的仪器种类较多,表1列出了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役的粉尘监测仪器,表2列出了国产粉尘监测仪器。国内外粉尘浓度测定仪器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在近年内得到高速发展,其特点是: (1)从测尘人员需随身携带的使用条件考虑,要开发小型、轻便、易操作、易维  相似文献   

12.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多工序、多尘源情况下的呼吸带范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运用Fluent软件对井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风流分布、粉尘运移、呼吸带高度范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并结合现场实测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采煤机械设备的影响使得工作面空间体积发生突变,造成采煤机附近局部风速增大,并且在采煤机下风侧附近产生3 m/s的湍流.湍流使得运移到此处的粉尘发生扩散,致使湍流下风侧呼吸带粉尘质量浓度剧烈升高十几倍.根据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采煤机下风侧10~20 m是粉尘防治的重要区域;而在采煤机下风侧30 m以后的范围,巷道中心部位呼吸带高度粉尘受风流影响漂浮在空中而不易沉降,导致粉尘质量浓度居高不下,此范围也是重点防尘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肺泡区高沉积呼吸性粉尘动态疏散演化特性与机理,解决该类粉尘难以测定的问题,以贵州省内2座在建高速铁路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风筒不同位置布局条件下隧道施工作业区内粉尘质量浓度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现场检测。根据隧道实际工况参数建立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ANSYS-Fluent软件离散模式对粉尘质量浓度场和气流场进行求解计算。结果显示:模拟与实测结果之间相对误差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通风作业时,Ⅰ号隧道内粉尘疏散出现附壁运动效应,疏散运动的活塞效应较Ⅱ号隧道更为明显,试验中后期Ⅰ号隧道的总尘疏散效率高于Ⅱ号隧道;通风95 min后,Ⅰ号隧道内高沉积呼吸性粉尘出现大范围疏散,而Ⅱ号隧道在通风110 min后滞留粉尘颗粒数量逐渐降低。造成2座隧道内总尘与高沉积呼吸性粉尘疏散效率相背离的主要机理为:较大粒径的浮尘在螺旋状偏向卷积运动作用下更容易穿越台车进行疏散,而小粒径粉尘悬浮效应严重且长距离的随流运动使其疏散时间随之延长。对隧体微尘进行气固耦合动态演化模拟与机理分析,可为通风除尘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改善施工环境、保护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AQ4202-2008《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对LD39-92《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的修订标准,它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测定方法和管理标准,为评价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危害程度和进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AQ4203-2008《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对LD41-92《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标准的修订,它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为评价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危害程度和进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冶金建筑企业施工规模大,作业流程长,工艺复杂,产生大量粉尘,威胁施工人员的健康。根据我公司施工现场主要产尘点的监测以及接尘人员的健康检查情况,现对施工现场粉尘分布及其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等简述如下。一、施工现场粉尘分布及其危害根据我公司的实际调查,施工现场粉尘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下: (1)凿岩作业场所。当采用风镐凿岩时,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浓度为0.17~6.9mg/m~3,粉尘合格率约80%。当采用手持式凿岩机钻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 ,从事化纤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化学纤维在丝束、拉断、梳毛、成条过程中 ,纤维尘飞扬通过呼吸道进入操作人员肺部。在车间环境中 ,由于化纤粉尘长短相差悬殊(通过分散度测定粉尘呈纤维、针状、颗粒状混合态) ,用目前国家标准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即质量法测定总粉尘浓度)不能正确评价比重较轻、长短相差悬殊的化纤粉尘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状况 ,而又没有单独化纤粉尘的国家卫生标准。为此 ,建立相应化纤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为今后制定防护对策 ,国家制定化纤粉尘测定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非煤企业,对5个非煤企业的508例粉尘作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20例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粉尘作业人员对粉尘危害预防的了解情况的正答率为84.62%,其中听过企业讲授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比例为79.35%,知道工作环境中有人检测粉尘浓度的比例为77.42%。结论是非煤企业对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粉尘作业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基本防尘措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较低;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矿山推行呼吸性粉尘(以下简称呼尘)监测新技术的实践,分析了矿山粉尘作业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劳动条件分级的基本理论和美国矿山局标准,探讨了以“SiO2浓度”参数和呼尘在矿山粉尘作业中的分布现状为依据的《矿山粉尘作业分级》方法,可供矿山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