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TLC定性法和HPLC定量法研究了Geotrichum candidum Dec 1对邻苯二甲酸脂的分解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于培养液中的邻苯二甲酸脂的量逐渐减少,并且有新的化合物生成,证明Dec 1能分解邻苯二甲酸脂。邻苯二甲酸脂对Dec 1的初期增殖有阻碍作用,但当葡萄糖枯竭后,Dec 1可以利用邻苯二甲酸脂分解产生的化合物增殖。  相似文献   

2.
邻苯二甲酸脂的微生物分解性及其分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说明了邻苯二甲酸脂的用途及安全性。再次介绍了邻苯二甲酸脂的微生物可分解性、分解途径及分解的中间产物、参与微生物分解的酶。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6种U.S. EPA优控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总含量(∑PAEs)在10.465~114.166mg/kg之间,多数在20mg/kg左右.分子量较低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在所有的城市污泥中均检测到,但多数含量较低(小于1.0mg/kg).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在少数城市污泥中未检测到,但在其他城市污泥中的含量都较高.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仅在个别城市污泥中检测到,且含量较低.各城市污泥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都是以个别化合物为主,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污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臭氧氧化和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两种条件下的氧化降解历程。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反应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跟踪分析。初步认为 ,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 ,首先是侧链反应 ,生成邻苯二甲酸 ,然后再进一步氧化降解。而TiO2 光催化氧化时 ,则为自由基直接攻击苯环 ,开环生成链状化合物 ,最终降解为CO2 和H2 O。  相似文献   

5.
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出一株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降解菌。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降解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的生物降解特性并探讨了可能的生物降解途径。实验得出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邻苯二甲酸丁基酯能够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浓度为50 mg/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在48 h内可以完全被降解。检测到一种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一丁基酯估计在降解过程中可能有邻苯二甲酸产生。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臭氧氧化和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两种条件下的氧化降解历程,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反应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踊跃分析,初步认为,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首先是侧链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然后再进一步氧化降解,而TiO2光催化氧化时,则为自由基直接攻击苯环,开环生成链状化合物,最终降解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7.
开放系统下方解石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开放系统条件下方解石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邻苯二甲酸在方解石上的吸附3 h后渐趋平衡,一级动力学方程与二级动力学方程都能较好拟合吸附过程;2当p H从7.7增加到9.7时,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率逐渐降低,溶液中HCO-3和CO2-3的竞争效应及方解石表面的静电效应是其主导因素;3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率随离子强度升高而减少,这是由于电解质的"盐效应"作用增大了竞争离子HCO-3和CO2-3的浓度;4与间、对苯二甲酸相比,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率明显较高,可能是由于邻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距离较近,容易在方解石表面形成环状的络合物结构.通过研究邻苯二甲酸在方解石上的吸附特性,有助于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利用方解石去除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好氧生物降解及生化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菌。对此菌株进行了16S 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并研究了该菌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以及生物降解途径。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邻苯二甲酸甲酯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快速降解,浓度为50 mg/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5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降解过程,主要的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MP)和邻苯二甲酸(PA)。试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能够被红树林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而且分离得到的菌株Rhodococcus rubber1k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具有高效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酯的摇瓶生物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好氧活性污泥对 9种邻苯二甲酸酯进行了摇瓶生物降解研究 ,结果表明 ,邻苯二甲酸酯的摇瓶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 ,速率常数 (kb)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其表达式为lnkb=0 0 2 6 2x2 - 0 6 6 7x +2 15 2 (r =0 976 ) ;降解半衰期与烷基链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表达式为t1 2 =0 0 391x2 +0 0 95 3x - 0 0 2 5 9(r=0 972 )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浓度超过 6 0mg·L-1时 ,其自身降解速率下降 ,邻苯二甲酸盐浓度超过 5 0 0mg·L-1时 ,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EP)的降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酶促降解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S1),测定了P.fluorescens FS1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的降解特性。P.fluorescens FS1细胞中的颗粒部分、溶液部分对DEHP都具有降解作用,初步认为P.fluorescens FS1降解酶属胸内酶。P.fluorescens FS1降解酶对DEHP的最适酸度为pH6.5-8.0,温度为25-35℃,米氏常数Km为190.48nmol/mL。在好氧条件下,DEHP与P.fluorescens FS1降解酯酶作用,形成邻苯二甲酸单酯和邻苯二甲酸后,可进一步降解成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最终转化为CO2与H2O。  相似文献   

11.
刘青  陈成  陈泓哲  杨绍贵  何欢  孙成 《环境科学》2013,34(7):2670-2676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紫外光(UV)-H2O2体系下的光降解机制,利用质谱仪鉴定了目标化合物的降解产物,并借此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UV-H2O2的体系中,10 mg.L-1的DMP在90 min内的降解率达到92.3%,溶液pH值由初始的6.50降至4.98.通过GC/MS、LC/MS分析,DMP在UV-H2O2降解过程中的产物有六类,并且推断出DMP的两条侧链同时发生水解作用,生成的邻苯二甲酸可以异构为更加稳定的对苯二甲酸.此外,DMP还可以发生苯环取代、侧链缩合成环等反应,最后,在.OH的作用下,DMP及其芳香族中间产物发生开环反应,苯环被破坏,生成多种小分子有机酸,并进一步矿化为CO2和水.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介绍     
美国大西洋研究公司采用光活化降解法处理有机卤代化合物,此法是用光照射来成激发目标化合物,使分子反应性提高,从而可加氢来分解为无害的物质。据称此法特别适用于生物或阳光不能降解的化合物。 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HPLC及HPLC MS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小鼠肝匀浆中的代谢动力学、酶动力学特征并进行了代谢产物鉴定.测得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雄性小鼠肝匀浆中的t1 2为73 72min,Km为(73 52±24 11)μmol·L-1,Vmax为(2 85±0 62)μmol·g-1·min-1);在小鼠雌性肝匀浆中t1 2为144 37min,Km为(275 02±64 97)μmol·L-1,Vmax为(6 18±2 30)μmol·g-1·min-1).实验鉴定出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丁酯及邻苯二甲酸甲丁酯.实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肝脏中代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驯化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降解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能在1d内降解90%以上的BBP,是一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降解菌群.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在100、300和500mg·L-1浓度范围内的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c=-0.0699x+5.6171、lnc=-0.0683x+8.4083、lnc=-0.0583x+7.2806,半衰期为9.92、10.15、11.89h,降解速率常数kb为0.0699、0.0683、0.0583d-1.其降解速率常数随着BBP浓度增加而降低,说明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对其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另外,采用HPLC-MSn方法从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降解物中鉴定出2种产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丁酯和邻苯二甲酸苄酯,降解途径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先生成单酯,然后变成邻苯二甲酸,最终氧化成CO2和H2O.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多氟烷基磷酸二酯(DiPAPs)对斑马鱼的脂毒性作用,构建15种全氟化合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结合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3D-QSAR),分别对6∶2和8∶2的DiPAPs与PPARβ结合亲和力进行预测;基于分子对接分别研究6∶2和8∶2 DiPAPs与PPARβ的相互作用;分别考察6∶2和8∶2 DiPAPs暴露对斑马鱼Pparβ表达的影响,对3D-QSAR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2和8∶2 DiPAPs的半数竞争效应浓度(pIC50)的预测值分别为3.73,3.63 mol/L,说明二者可能均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性;6∶2和8∶2 DiPAPs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PPARβ结合,且6∶2 DiPAP结合活性更强;二者分别暴露后,PPARβ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50 ng/L 6∶2 DiPAP组比50 ng/L 8∶2 DiPAP组的表达量更高,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综上,6∶2和8∶2 DiPAPs可通过影响斑马鱼PPARβ的表达,产生脂毒性。研究结果可为评估DiPAPs这类新型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  相似文献   

16.
3种PAEs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和组织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艳  马泽民  吴石金 《环境科学》2014,35(2):770-779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DEP和DMP对赤子爱胜蚓毒性显著,滤纸接触法染毒48 h时,DMP和DEP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29.603μg·cm-2和145.336μg·cm-2.自然土壤法染毒14 d时,DMP和DEP的LC50分别为1 560.120 mg·kg-1和1 516.186 mg·kg-1.DBP的LD50尚无确切数据.自然土壤法研究DMP、DEP与DBP对蚯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CAT和AChE活性对DMP、DEP和DBP的毒性响应各不相同,其中,DMP、DEP和DBP的浓度对SOD、CAT和AChE活性呈显著性影响.SOD活性被DMP和DEP诱导增加.CAT的活性在DEP和DBP低浓度下诱导高浓度作用下抑制,而AChE活性在DEP和DBP低浓度下抑制高浓度下诱导.处理时间对SOD、AChE活性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油是由上千种化学特性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体 ,没有明显的总体特征。按我国 GB/ T16 488-1996对石油的定义为 ,石油类 :用四氯化碳萃取、不被硅酸镁吸附并且波长为 2 930 cm-1 ,2 96 0 cm-1 ,30 30 cm-1 全部或部分谱带有特征吸收的物质。提高石油类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赖于各种正确的选择。1 方法的选用化验室石油类监测有重量法、红外法、紫外法、荧光法、非分散红外法。重量法的原理是用 30~ 6 0℃石油醚提取水中的矿物烃和生物类脂 ,挥发去溶剂后即得油和脂 ,其中有些低沸点烃和脂肪酸等在提取和溶剂蒸发过程中很快氧化而损…  相似文献   

18.
有表面活性作用的非离子活性剂,加入到有机废水中,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多环芳烃的碳氢化合物。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的 William Guevih 说,多环芳烃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是极端憎水的,所以细菌无法去分解它。可是,非离子活性剂能增加多环芳烃的碳氢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因而细菌能够分解它们。如果微生物没有得到如类脂化合物、缩氨酸和糖等  相似文献   

19.
菌株HP3对溴胺酸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株HP3降解溴胺酸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值7.0,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基中不含NaCl有利于溴胺酸的降解.在此条件下,溴胺酸的降解遵从负指数模式.葡萄糖和硫酸铵的加入显著地提高菌体降解溴胺酸的速度.不同金属化合物对菌株HP3降解溴胺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HgCl2和AgNO3最显著.菌株HP3能降解化合物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和1-氨基蒽醌-2-磺酸钠,表明该菌株对底物的降解没有严格的专一性.溴胺酸经菌株HP3作用后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TOC分析表明,菌株HP3将溴胺酸的蒽醌环破坏后利用其中的一部分有机碳.液相色谱检测有中间产物邻苯二甲酸生成.溴胺酸降解终产物分子量为289和290.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体沉积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河水体沉积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能力,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沉积物与DMP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得出20℃和15℃DMP在黄河水中的等温方程Cs=0.3488×Ceq0.7799和Cs=0.3354×Ceq0.7849。因指数项常数小于1,说明沉积物对DMP的吸附不随溶液中DMP的浓度成正比例增加。黄河水体沉积物对DMP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