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干旱区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子,城市是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耦合成的大系统,也是地下水高度集中开发的地区。地下水是干旱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出发,阐述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重点探讨了城市地下水超采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环境要素约束条件严格,在制定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时,一些指标的选取及指标值的确定均与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本文基于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结合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及其他相关指标体系,针对极端干旱区县域环境实际,探讨了干旱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框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在鄯善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了验证,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调控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问题。提出一种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调控管理模型、调控方案优选与实施。并介绍一个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4.
巴彦浩特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巴彦浩特地医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的理论,对中国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煤炭城市所存在的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绿化系统简化与缺乏及环保法实施等问题。论述了进行生态规划、污染预防、加强城市绿化及改善法律方面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机制等是改善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SD-MOP整合模型在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秦皇岛市区的系统特征,应用SD-MOP整合模型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研究,从该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入手,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原始运行和灵敏度分析,寻找出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敏感点及与之相应的参变量,以之核心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MOP模型,获取敏感点最优解集,根据模型的解,针对具体情况设计模拟运行方案,与决策者进行交互,取得系统发展的优化规则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结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脉规划作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正逐步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城市绿脉规划不但对自然资源起到保护作用,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要,恢复并保存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还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引导作用。文章列举了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部分特大型城市绿脉规划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城市在绿脉规划方面的尝试。最后,对绿脉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半干旱区,实施农业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并维持生态安全,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实现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的问题,本研究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并以位于半干旱区的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例,对农业开发前后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做定性测度.结果表明:从规划基期年2013年至规划目标年2020年,孙家滩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从1.9762上升至2.1376,生态安全等级将维持在中等.研究表明,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有效地降低了偶然误差,提高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农业开发规划的编制修改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是再生水利用的前沿领域,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开展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是缓解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水重复利用率低及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水资源供需、再生水利用及水环境现状,考虑地下含水层空间条件及工程场地条件,对干旱区城市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针对干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了开展该项工作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建议在新疆干旱区尽早开展再生水补给地下水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促进城市再生水的安全利用,提早获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分析了小城镇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巴彦淖尔盟地区草场退化问题已十分严峻 ,本文分析了巴彦淖尔盟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开展生态市建设规划成效评估是检验规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方法,文中以福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评估的原则和评估技术路线,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回顾,对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规划指标体系和重点项目进行成效评估,分析了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规划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庆油田景观生态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和原则,综合考虑油田生产设施用地、城镇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因素,制定以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强度和布局调整及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规划措施,旨在维护油田景观生态格局在区域背景下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和健康,强化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的功能,实现油田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探讨问题,文中介绍了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意义,探讨了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功效,并提出了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的选址和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的设计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主要提出了生态保护的优先设计系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生态保护的自然发展、要尊重生态保护的植物配置设计和要尊重生态保护的因地制宜设计,为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威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年-2020年)要求深入分析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等限制因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本文在分析了威海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威海市土地利用环境承载力,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地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考虑环境污染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设计园林景观是当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进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规划的重要手段。对当前园林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案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提出基于环保角度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该思路有助于完善绿色环保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构建节能减排的健康生活,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基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更侧重于对绿色环境的布局,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节能减排功能。该方法有助于为园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积极探索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必要举措。文章以铁岭市八棵树镇为典型,通过对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八棵树镇环境保护规划,并为搞好小城镇环保规划和生态建设给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回顾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过程,分别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等内容,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划方法、思想等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差异,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提出建议,如区别现实生态城市与理想生态城市的差异,探寻城市生态化的驱动因子和建设途径,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营造全方位的生态城市建设氛围等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