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然界中铀的分布极广,一切含铀的矿物和土壤,都能析出氡,所以在地下开采的非铀矿山和地下工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防氡的问题,为了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将井下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浓度降到放射防护规定的允许标准以下。放射防护规定:井下工作面空气中氡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10~(-10)居里/升,按“潜能值”表示氡子体最大允计浓度分4×10~4兆电子伏/升。经验证明,搞好矿井通风,是排氡、降低氡子体的主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铀矿山通风是稀释和排除井下空气中的氡子体,以减少其危害的主要措施。因此,确定经济合理的通风风量是矿山通风设计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排氡子体风量计算公式是根据氡及其子体放射性衰变规律推导出来的。由于按衰变规律建立氡子体浓度积累方程相当复杂,国内外过去都用图解法(或图表法)计算风量,直到70年代后期才出现几种排氡子体风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铀矿山留矿法采场氡迁移规律,依据留矿法采场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受限空间内颗粒堆积型射气介质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和氡迁移方程,以10 m和20 m高爆破矿堆为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采场中氡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采场下行通风方式降低矿堆上部作业空间氡浓度的效果优于上行通风方式,但对采场运输巷道氡浓度的效果相反;采场排风氡浓度与采场通风风量成反比,氡析出份额与通风风量成正比;2)在相同通风风量下,10 m高爆破矿堆与20 m高爆破矿堆氡析出份额之差随通风风流量增长而逐渐缩小;3)均压通风对渗透率高(k=1×10-8m2)的采场排风氡浓度、矿堆氡析出份额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30多年来,我国铀矿矿井通风降氡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改善了井下作业条件,保障了矿工的安全和健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铀矿工业的发展。 1.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变革铀矿建设初期,几乎全部采用压入式和集中供排风的整体通风系统。由于压入式通风的风门在使用和管理方面问题较多,导致车场或坑口漏风严重。60年代后期,新设计的矿井大多选用抽出式通风,但抽出式通风风质差,氡浓度难以控制,特别是压力分布控制不好时会导致大区域空气污染。针对上述问题,铀矿通风防护人员,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能因地制宜地选用通风方式。目  相似文献   

5.
一、铀矿井抽出式通风氡析出的特征1.排氡量大,氡体积析出密度高抽出式通风由于主扇与排风井井口相连,回风段风压低,压力梯度高,各作业面和采空区的污风迅速向回风道集中,排风的氡浓度高,排氡量大。为进行比较,我们把  相似文献   

6.
矿井排氡通风,不仅在铀矿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非铀矿山中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改造老矿山的通风系统时,必须特别注意采空区中的氡。在开采年代较久的老矿山,采空区比较多,由于地压的影响,崩坍、陷落的情况比较多,这样的采空区,氡及氡子体极容易积累起来。这时,如果采空区位于进风道上,当进风道相对于采空区处于负压状态时,采空区中的氡就有可能污染进风,使整个矿井空气中氡的浓度升高。采空区中的氡有两个来源。一是由采空  相似文献   

7.
铀矿井通风是以降低井下工作面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为主要目的,亦称排氡通风。排氡通风是矿井通风的一个分支,矿井通风学的一般知识都适用于排氡通风。不过,仅仅依靠矿井通风的一般知识还不能搞好排氡通风。因为其中没有充分反映它的特点,也就是排氡通风所特有的规律。目前,对排氡通风特点的认识还不一致。这里粗浅地谈一谈个人的认识。按井下氡的析出量计算风量和分配风量,这是排氡通风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山井下氡问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矿山井下氡问题指的是井下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的高低和影响因素。凡井下有氡问题的矿山,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能否收到良好的降氡效果,取决于它是否适合具体矿山井下氡问题的特点。从我们调查的三十个矿山来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指导铀矿井下独头巷道掘进面爆破后通风排氡与排炮烟的设计与管理,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置换通风理论,建立独头巷道内抛掷空间和风流末端氡及炮烟浓度随通风时间变化的计算模型。分析岩石铀品位、通风风量、岩壁氡析出率和巷道长度对氡浓度的影响,以及通风风量对炮烟浓度的影响。利用所建模型,分别提出满足氡浓度和CO浓度限值条件下,独头巷道排氡与排炮烟的理论最短通风时间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相同参数条件下,由最短通风时间计算方法得到的排炮烟与排氡时间有差异,建议巷道爆破后的最短通风时间取二者中较大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铀矿井,应用地下工程氡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理论上对铀矿井岩壁、留矿堆、充填体、采空区等氡源项氡析出建立数学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践,对计算式进行了分析和简化。相关研究理论为矿山工作人员选择通风方式、估算总体风量、增加辅助措施等方面提供帮助,从而确保做好常规铀矿井的通风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矿井通风方式有三种: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合式。这三种通风方式的差别主要是在整个通风路线上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压力分布状态,从而在入排风量、漏风量、风质和受自然风流干扰的程度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通风效果。判定通风方式的好坏,要从矿山的具体条件出发,看哪一种通风方式有效风量高、排烟速度快、风质好,并易于管理。东北地区的矿山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冬季入风井防冻。下面对三种通风方式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们对三十个金属矿山井下氡危害的调查,大部分矿山井下氡及氡子体浓度,在独头巷道区普遍要高于贯穿风流区,尤其是不通风的独头巷道,氡积累浓度值超过允许标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局部通风虽然是降低独头巷道中氡子体浓度的有效措施,但是,并下空气污染状况不同,按排尘及排炮烟的要求所采取的局部通风措施,并  相似文献   

13.
井下氡及氡子体的危害是导致矿工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许多非铀金属矿山大多也存在氡的危害,井下排氧降氡的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曾提出过一些较有效的防护方法。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主要根据在云锡井下进行降氡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阐明通风压力分布对控制氡污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确定经济合理的排氡及其子体所需风量,是铀矿井和其他有放射性危害矿井通风的一个重要问题。矿井排氡及其子体的风量计算方法按排除的对象分为排氡和排氡子体两种。计算的依据是将井下空气中氡或氡子体浓度稀释到国家规定的最大容许浓度。矿井排除氡及其子体风量计算方法按整体或分点计算可分为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15.
论证了在矿山井下巷道掘进的通风工作中,采用湿式纤维栅除尘器,压入式就地净化环境通风方式,可使工作面的粉尘浓度降到2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6.
辐射防护水平1.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防护水平根据对重点厂、矿空气中有害物质总平均浓度及合格率(1963~1985)的统计资料,铀选冶厂空气中有害物质总平均合格率,约比矿山井下高24~38%,其中氡、氡子体总平均浓度约为矿井的1/21,但矿尘总平均浓度则比矿井高2.8~4.3倍。这一情况说明,矿山辐射防护的主要问题是矿井大气  相似文献   

17.
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利用RAD7测氡仪对西安市室内外氡浓度进行监测,考察了室内外氡的日变化特征,探讨了气象因素与通风条件对氡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室内氡浓度日变化范围在40~100 Bq/m~3,呈现夜高昼低的分布特点,且与温湿度分别呈负、正相关关系。自然通风3 h氡浓度可降至室外水平。不同气流形式下,室内氡浓度均随换气率增大而减小,且均在换气率为2次/h的情况下降至室外水平,下降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侧送顶排、侧送底排、侧送侧排。室外氡浓度日变化范围在3~33 Bq/m~3。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清洁天与霾天时,氡浓度日变化仍为夜高昼低,清洁天变化范围较霾天更为明显;雨天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天气下,室外氡浓度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霾天、清洁天、雨天。加强室内通风、选取合适的气流组织形式,以及保持空气清洁可作为室内外降氡防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矿山巷道的掘进作业及隧道的导洞开挖等工程中,常采用局部机械通风,常见的通风方式有抽出式、压入式和混合式。这3种通风方式各有其特点,但从降低作业面粉尘浓度的角度尚未定量计算分析,在建立通风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分析,为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合理通风量来确保工作面区域粉尘浓度达标,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9.
(一)地面总体布局的防护要求 有放射性辐射危害的铀、钍矿山及非铀金属矿山,只有在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并经审查、验收之后,方准投入生产。这些安全卫生设施包括:通风防氡、通风除尘设施、放射性矿石试料加工室、剂量防护实验室、卫生通过区间、专用浴室、洗衣室、矿石贮存库和放射性废水处理设施等等。  相似文献   

20.
铀矿通风     
铀矿井下对人体的主要放射性危害是氡及氡子体。铀矿的经验证明,井下放射性危害是完全可防的;防止井下氡及氡子体危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是通风。在这方面,铀矿与伴生放射性元素的金属矿和稀土矿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我们刊登这篇文章,介绍铀矿通风的一般知识和设计方法,希望引起有关单位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探索和寻找出适合冶金系统这类矿山特点的风量计算和通风方法,提高通风管理水平,促进井下放射性防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