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温层下的腐蚀(CUI)发生了什么?一根管径为10厘米的液氨输送管道由于大面积腐蚀而发生了泄漏。由于该管道保温层的质量差,使得水渗进了保温层。尽管上一次的大修对管道系统作了部分检查,然而这段出事的管道恰好没有得到检查。由于保温层下的腐蚀使管壁变薄,一根2.5厘米管径的易燃气体输送管破裂泄漏,造成易燃气体起火燃烧。事故管道实际上是一根旁路管,当时并没有处于运行状态。由于没有工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2015,33(1)
针对注烟道气稠油热采中管道输送烟道气酸凝结问题,以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烟道气沿管道流动与传热计算模型,计算了烟道气沿管道的压力分布、温度分布和酸凝结点距离,分析了不同入口参数和烟道气成分对管道中烟道气的压力、温度、酸凝结点的影响。结果表明:SO3或水蒸汽含量增加时,烟道气酸凝结点温度提高,凝结点距离减小;入口烟道气压力提高,烟道气压降变小,温降不变,酸凝结点距离减小;入口烟温升高,压降和温降都增大,酸凝结点距离增大;保温层厚度增加,温降减小,酸凝结点距离增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减少烟道气中SO3或水蒸汽含量可以有效地增大酸凝结点距离,减轻管道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建峰 《陕西环境》1999,6(4):19-21
室内管道噪声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公害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个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不仅要求“居者有其屋”,而已要求居住环境舒适、安静。管道噪声做为噪声的一种,日益受到管道_上程设计、安装等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室内管道噪声主要包括供热管道噪声、给水管道噪声、排水管道噪声等。1室内管道噪声的产生由于管道输送介质,管道用途和材质不同,因此管道噪声的产生机理也各不相同。11室内供热管道噪声的产生室内供热管道噪声的来源主要是管道的流水噪声、冲击噪声、摩擦噪声…  相似文献   

4.
以某炼化企业一套200万t/a连续柴油加氢装置中加热炉出口至反应器入口之间的管道P1110为例,借助CFD软件对该管道内介质进行了流态模拟,并研究了易发生冲刷腐蚀的管道部件如异径管、三通接头、弯头等部位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流体流经管道部件后,其流态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管道易发生冲刷腐蚀。  相似文献   

5.
来自停用设备的危险●2007年2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家炼油厂,丙烷从已停用了15年的控制站管道系统的裂缝泄漏出来,由此引发的大火(见右图)导致4人受伤、全厂人员撤离、工厂停产2个月,损失高达5000万美元。●在一家食品加工厂内,由于管道保温采用了石棉材料,这部分管道被停用了,但仍然留在原位置上。结果,由于隔断阀发生泄漏,致使产品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艺管道保温层下的腐蚀,从腐蚀的特点入手,重点介绍了高精度、定量化γ射线检测技术、光纤在线监测技术及新型外防护层材料在保温层下腐蚀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节,天然气能源作为新型的能源,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利用。其较煤炭先比较具有价格低廉、无污染等优势,所以被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我国天然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天然气管道的大量铺设和运行时间的延长,由于管道完整性问题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了火灾、爆炸等。为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所以天然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锐  沈致和 《环境工程》2012,(Z2):218-220,198
铜陵市铜冠电工漆包线生产厂房的催化装置中产生大量温度高达500℃的烟气,该工业余热一直以废气的形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污染和能源浪费。回收该工业废热,利用该烟气余热直接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不仅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特点,而且从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入手研究烟气回收管道保温的计算分析,建立管道等厚度保温层的管网计算模型和基本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可借鉴计算模板。  相似文献   

9.
长输管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游的气田、输气站场、管道、储气库和下游的各个用户。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特别是一旦出现事故不能向下游正常供气时,将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再加上油气的易燃易爆及其毒性等特点,一旦管道系统发生事故,将很容易产生重大火灾事故甚至是爆炸、中毒、污染环境、人员伤亡等恶性后果,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不安全因素。所以,为了使油气真正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长输管道的安全设计及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油气管道雷达预警测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油气管道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输油气管道上安装SCADA流量监测系统,即利用流量差和负压波技术来判断油气管道的泄漏并定位;另一种是利用声波技术来监测油气管道的安全状况。我国的输油气管道普遍安装了SCADA流量监测系统,长期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反应迟滞,对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往往是油气泄漏发生了很长时间才能报警。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和法国使用声波技术,1km造价在1×104美元以上,因其造价昂贵和使用不方便,我国没有采用。油气管道雷达预警测漏技术,是针对我国输油气管道的实际情况,采…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隧道穿越具有减少地表植被破坏、减小管道敷设施工难度、降低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影响和破坏、利于后期运营管理和维护等优点,油气管道采用隧道工程穿越山体、河流的做法在近几年逐步被建设单位广泛认可和采用。但隧道工程具有地质情况复杂、作业空间狭窄、作业风险性高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善,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为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安全处置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穿插更新技术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综合性报废管道的修复方法,HDPE管插入金属或混凝土管道后形成了一种新的管道结构,使HDPE管的防腐性能和金属材料等机械性能合二为一,从而大大提高了管道的整体性能,使用寿命可以延长40~50年。该...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威胁长输管道安全的一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而且随着大型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和大口径、高压力管道钢的投入使用,研究地震作用下长输管道的安全性对保障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在长输管道的地震反应与稳定性研究领域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当深入对气固耦合...  相似文献   

14.
<正>国内新建油气管道时均设计配备远程控制功能,由于后期系统运行维护技术力量和运行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导致在实际运行中远程控制系统利用率低,对在役老管道进行技术改造时能实现远程控制功能的就更少。东临复线原油管道是通过改造而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的老管道,运行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减轻了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管道整体自动化管理水平,为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可靠保障。1东临复线概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最大的高酸气田普光气田投产,中国石油罗家寨高酸气田的开发、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发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天然气中含高浓度的硫化氢有毒气体,集输管道阀室密封点较多,发生泄漏难以避免,同时又具备密闭空间的特点,在应急处置上要高度重视,防止应急处置不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笔者对管道阀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探讨。1阀室简介依据集输管网所在地等级和管线发生泄漏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的发展离不来住宅的建设,在大多城市中旧式的住宅区居多,旧式住宅区的供热是供热系统的重要部分,而我国旧式住宅供热的管道存在着保温层断裂、保温层与管道已分离、管道阀门丢失以及损坏、在对城市旧住宅的管理上也是极其不完善的,城市旧住宅中出现许多被遗弃的住宅,这些住宅中物业的组成部分是被遗漏的,物业公司的管理范围包括了供热系统的维修与维护,然而这些直接的因素导致了供热的质量,对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输油气管道里程的不断增长,由于管道老化、腐蚀等原因,特别是我国局部地区输油气管道遭遇的第三方破坏(如打孔盗油(气)、施工破坏等)形势口益严峻,管道发生泄漏的概率越来越大。为了及时发现泄漏事故和打击猖獗的盗油犯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具有实时在线监测或预先报警功能的科技防范技术被用于管道的安全防护.但是目前不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对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案例,总结了交流输电线路等交流设施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的特征、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交流电对管道钢材料活化和钝化体系的电极过程和极化行为的主要影响规律;高阴极保护水平对交流腐蚀的协同加速作用。系统阐述了阴极保护条件下管道发生交流腐蚀的机理及评估准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交流干扰腐蚀机理模型中的主要观点和影响因素,同时阐述了交流干扰下阴极保护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起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生的原油管道泄漏事故,分析了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对我国原油管道的维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管道泄漏定位系统指导输油生产,对异常压降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判断,有效避免了大面积漏油现象的发生,维护了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