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鉴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基于文献综述从人、物、管、环四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集成决策实验室评价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的优点,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及其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领导对安全的重视是影响因素体系中的深层次因素,社会规范是根层次影响因素。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不安全行为理论体系的完善,使企业专注于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进而提高安全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防至关重要。在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措施,进而对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假设;基于理论假设,考虑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氛围、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人因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展开相关的干预试验,建立了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的机理模型,并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产生0.171和0.160的正向影响,但管理安全干预比人因安全干预的干预效果好;②管理安全干预实施后,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③人因安全干预实施后,班组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不安全行为是建筑工人自身安全的最主要威胁,为准确刻画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并揭示个体间的差异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特征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刻画方法。该方法根据现场采集的建筑工人施工视频数据,利用OpenPose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建筑工人姿态的关键点,并结合用户画像理论和潜在类别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反映建筑工人行为特征的事实标签和模型标签。结果表明:以高处作业人员为例,该方法在实际施工视频测试中可取得95.60%的平均准确率和87.02%的平均精确率,且将建筑工人划分为5种不同的行为偏好群体是合理的。该研究结果对揭示建筑工人个体特征差异、促进建筑工人行为的个性化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统计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研究的英文文献数据,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以全面反映当前建筑工人相关行为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整合安全氛围等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安全绩效等结果因素,构建了建筑工人"意向—行为"模型,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更是快速增长;作者间的合作密度普遍较高,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且高校成为主要的研究阵地;安全氛围、安全管理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影响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抉择的关键因素;围绕安全氛围、安全绩效等深入研究建筑工人的心理因素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成为本领域的的研究前沿;未来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建筑工人行为形成的整体路径的完善、学科的深化交叉融合、情境差异下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和行为抉择的边界条件研究等。该研究可为廓清本领域整体发展趋势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分析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利用Meta分析法,整合国内外42项实证研究的13 530个调查样本,基于员工从众行为、社会认知、组织支持理论等剖析安全氛围整体及其管理层承诺、安全沟通、安全环境、安全监督4个维度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企业规模和安全氛围维度个数对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安全氛围整体及其各维度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安全氛围整体、管理层承诺和安全沟通维度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而安全环境和安全监督维度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和安全氛围维度个数对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氛围比大型企业的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安全氛围维度个数与各维度效应值的大小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代的员工安全行为受相关个体变量的影响并不一致,如何提高新生代员工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员工和传统老员工两个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生代员工和传统老员工安全行为受心理资本、安全动机和安全知识三个变量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安全行为受心理资本、安全动机和安全知识的影响均比传统老员工显著要大,且具有以下三个差异:①新老员工心理资本对安全遵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②新老员工安全动机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③新老员工安全知识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新生代员工安全行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建筑行业单一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双方期望收益的最大化,而不同条件下的动态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概率的最小化。从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双方的利益动机出发,构建了以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为主体的动态激励机制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双方关注的利益焦点、策略选择条件和行为演变过程,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了以经济激励为主的正向激励机制与以经济惩罚为主的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仿真分析了该博弈模型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当采用正向激励机制与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混合动态策略时,仿真曲线呈现围绕中心振荡的波动性,说明不存在进化稳定策略;提高安全奖励的额度、加大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采用与不安全行为收益相关的动态惩罚策略均可降低建筑工人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概率;通过改变建筑工人的收益结构,可引导其选择安全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沟通满意度对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以组织愿景、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媒介质量、个人反馈作为沟通满意度的变量,提出沟通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基于SEM理论构建了沟通满意度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对23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沟通满意度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0.627);沟通满意度在上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个人反馈4个维度上与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关系显著,而其在组织愿景、下行沟通、媒介质量3个维度上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该研究从新的视角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无礼行为对机场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的影响,以机场飞行区员工为研究对象,论证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和工作投入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礼行为对安全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孤立疏远和闲言碎语维度对安全情景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隐私侵犯和孤立疏远维度对安全任务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活力和奉献维度对安全情景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活力和专注维度对安全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工作投入在无礼行为与安全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机场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议,对于优化机场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发生频率与强度越来越大,给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选取居民避难主观意识、避难行为态度、避难自我效能、避难演练、避难意向5个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构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居民避难行为理论模型,分析居民避难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与避难行为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同时构建居民避难行为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居民避难主观意识、避难行为态度、避难自我效能对避难意向有积极作用,且避难意向在各变量对居民避难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居民避难主观意识对避难演练的实施有着显著的作用,且在居民避难主观意识与避难行为作用的过程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居民防灾避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的经济负外部性对污染者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对污染者加以管制。作为管制者的政府,需要了解排污者的污染严重程度.井据此限制和惩罚排污者的负外部性,作为被管制对象的排污者,有的要隐瞒真相,逃避惩罚。本文在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和一般消除对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和被管制者之间的博弈对策和行为,说明了惩罚的轻重程度导致的结果决然不同。博彝的最优策略表明。只有一定数额的排污罚金才可以起到惩治的作用,高额罚金不仅可以激励排污者真实披露污染信息。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降低政府的检测概率,减少政府在管制过程中的盘易成本,因此,以高额度的罚金管制污染者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的经济负外部性对污染者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对污染者加以管制.作为管制者的政府,需要了解排污者的污染严重程度,并据此限制和惩罚排污者的负外部性,作为被管制对象的排污者,有的要隐瞒真相,逃避惩罚.本文在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和一般消除对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和被管制者之间的博弈对策和行为,说明了惩罚的轻重程度导致的结果决然不同.博弈的最优策略表明,只有一定数额的排污罚金才可以起到惩治的作用,高额罚金不仅可以激励排污者真实披露污染信息,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降低政府的检测概率,减少政府在管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以高额度的罚金管制污染者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辽河口痕量元素砷的河口混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辽河口痕量元素砷的河口混合行为.分别于2010年4、7、11月从大辽河口采集20个站位,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溶解态砷的含量,目的是探讨大辽河口砷的来源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大辽河口4、7、11月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8~44.1、1.19~14.6、1.27~12.4μg.L-1;4月含量最高,7月次之,11月最低.不同季节其行为差别很大,7月其行为是保守的;4、11月在整个盐度范围其行为是非保守的,但在盐度1~30、10~30之间是保守的.不同季节河流砷的输送通量差异不大,4月起通量主要受砷浓度控制,11月主要由流量控制,7月由两者共同控制.7月河口通量主要来自于河流的输送,4、11月则主要来自河口内部.同世界上其他河口相比,大辽河口砷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污染土壤的恢复 ,应用土壤污染实时模拟系统 ,研究土壤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迁移行为 .结果表明 ,氯苯类化合物主要滞留在土壤相中 ,在气、液 2相中的含量随着其蒸汽压和水溶性的增大而增大 ;15cm以上土壤中的氯苯类化合物由最初的均匀分布 ,变为从上至下浓度逐渐增大的分布 .渗滤液中的氯苯类化合物随渗滤水量变化为 2个阶段 ,渗滤水量 <1000 ml时 ,浓度随水量逐渐下降 ;而渗滤水量 >1000 ml后 ,浓度变化不大 ,趋于某一稳定的浓度值 .氯苯类化合物在土壤层和渗滤水中浓度的变化可较好地用吸附模型来解释 .不同氯苯类化合物的挥发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挥发速率与氯苯施加量的对数和蒸汽压呈良好线性关系 .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人之初始,一切都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育实践表明,3到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应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来给予儿童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时代的到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环境管理行为。本文对其动动机结构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可为矫正和引导企业环境管理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24 h漂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漂流行为是大型底栖动物适应河流水文过程的重要生物行为,也是研究河流底栖动物时空分布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底栖动物的漂流规律对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纵向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8月选择湖北省香溪河的2条支流(九冲河与高岚河)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种类、昼夜节律和功能摄食类群构成.结果表明:①九冲河与高岚河漂流底栖动物均以蜉蝣目(Ephemeroptera)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76.9%、96.1%.九冲河的漂流物种数(35种)远高于高岚河(14种).②优势物种分析表明,九冲河的优势物种为高翔蜉(Epeorus sp.)、弯握蜉(Drunella sp.)、四节蜉(Baetis sp.)、花翅蜉(Baetiella sp.)、扁蚴蜉(Ecdyonurus sp.)、沼石蛾(Limnophilidae sp.)、等翅石蛾(Philopotamidae sp.)和蚋(Simulium sp.),高岚河的优势物种为花翅蜉和高翔蜉.③2条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均为显著的夜漂流类型,且漂流高峰期均出现在06:00.九冲河的夜漂者以襀翅目(Plecoptera)为主,高岚河以蜉蝣目为主.不同物种漂流的昼夜节律不同,高翔蜉、弯握蜉、扁蚴蜉、沼石蛾、等翅石蛾和蚋的第1个漂流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20:00-22:00;四节蜉的第1个漂流密度高峰期出现在04:00-06:00;而花翅蜉的第1个漂流密度高峰期在九冲河出现的时间为04:00-06:00,在高岚河为02:00-04:00.④昼夜间漂流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和生活类型群落组成也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看,漂流者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收集者为主,以游泳生活者占主要优势.研究显示,九冲河与高岚河底栖动物的漂流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是造成漂流规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车辆差速器螺栓失效原因。方法在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检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车辆差速器螺栓的失效行为,推断失效原因。结果差速器螺栓化学成分、氢含量、心部硬度及金相组织、材料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断口有明显的疲劳断裂特征,螺纹表层存在脱碳现象,脱碳层深度约为0.07 mm。裂纹起始于螺纹根部,裂纹两侧无脱碳现象,螺纹表面及裂纹内部均未见腐蚀产物。结论由于表面脱碳使得差速器螺栓表面硬度及疲劳强度降低,而螺纹根部存在的应力集中使早期裂纹在螺纹根部产生,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进一步扩展,进而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9.
乙二胺四乙酸(EDTA)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EDTA作为单一碳源以及在乙酸钠、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EDTA的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特性.静态试验厌氧采用厌氧间歇试验法,好氧采用瓦呼仪测试法.单基质条件时,好氧、厌氧情况下EDTA均难以生物降解;而共基质可促进EDTA降解.动态试验采用活性污泥法,结果表明:污泥经过30d的驯化,EDTA去除率可达到50%左右,加入10mg/L乙酸钠,HRT=160,EDTA去除率可达到80%;当HRT=20h,EDTA去除率可达到92.5%~95.1%.污泥龄是影响EDTA降解的主要因素.乙酸钠本身易生物降解,同时它与EDTA具有相似结构,这种官能团共享促进了EDTA的生物降解.乙酸钠的加入还改善了污泥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计算机模拟了地震搜救工作,对搜救成功率与搜救速度、救援半径、最大转动角度三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搜救成功率,应当确定搜救速度至少超过某临界值,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增加人力投入、细致工作提高救援半径。对最大转动角度的模拟分析表明,地震搜救工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纯粹漫无目的的搜索的效率往往是最低的。模拟采纳的搜救方案经过实验测试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