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影响土地电的因素甚多,除真正的大地电流场外,还有电极电位,过滤电场等。其中电极电位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问题在[1]中曾有较详细讨论。过滤电场的影响在某些论述土地电的文章中虽曾提出过,但过滤电场的数量级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将从实验和理论方面讨论过滤电场的大小(只讨论电位观测),供分析土地电观测结果参考。一过滤电场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灾害观测     
本文应用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讨论了灾害系统的能达性、能控性与能观性。根根系统能观性原理及量测科学的基本原则,讨论了灾害观测系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地应力波接收仪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初步观测结果。该仪器在野外观测中,不仅记录到许多区域性地震,还记录到一些地震前的应变阶跃,它可能是一种临震前兆信息。记录到的震中距小于70公里的地震,其初动方向呈四象限分布。  相似文献   

4.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5.
大地介质极化率和二次场衰减特性时序观测是探索介质新的电性参数作为前兆观测项目的研究课题。经两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极化率存在年变化形态;主要研究的放电时段应放在10~100ms范围;在观测时段(1994 03~1995 11)内台站300km范围发生的唯一一次大于5.0级的苍山5.2级地震(△304km)前,极化率参数异常不明显,而极化率衰减度在该次地震前出现异常,衰减曲线极大值位移、曲线畸变、半衰时亦出现高值。对比地电阻率与极化率衰减度和半衰时的观测数据,在苍山5.2级地震前异常时间同步,呈低电阻率、高衰减度、高半衰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介质新电性参数极化率作为前兆观测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在电磁信息观测中,分辨因电力线接触不良、备用蓄电池漏电、蓄电池电能不足、人为活动、地面振动、附近使用受损的电器具和大气等因素造成的干扰,提出防止或排除一些干扰的方法。介绍了观测点加强观测的几项措施,结合简析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地震前兆信息的实例,证明采取措施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从事电磁信息观测与分析的同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单台数字观测系统的维护和地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州台近两年测震数字观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 ,介绍了在硬件配置、软硬件的应用以及地震分析、保证月报质量等方面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 ,我国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模拟地震观测向数字地震观测的转变中 ,从仪器的管理维护到地震的观测分析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我台用数字地震仪观测一年多来 ,积累了一定经验 ,摸索了一些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于此 ,以便于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长江大桥强震台阵观测技术中,通过多年实践所采用的方法,其中有一些已应用于台阵的改建。  相似文献   

10.
长江南通段江面风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长江南通段江面、江岸建立风观测站,并在江岸建设80m高的风梯度观测塔,与邻近气象站开展了较长时间的风同步观测,获得了实地观测数据.利用同步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长江南通段江面风的观测事实,并利用风梯度观测资料,分析给出了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邻近气象站长年的风观测资料,推算了该处的设计基本风速及其他工程设计风参数.分析表明,该处江面风况明显有别于邻近气象站,风参数计算结果也明显高于风工程理论推算值.  相似文献   

11.
聊古一井地下流体场源兆异常特征及震情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古一井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井孔条件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该井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变化对其周围5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在对聊古一井自1981-01投测以来观测到的水化学地震前兆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及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和地震预报意义。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聊古一井气体总量2003-05~2003-10出现的低值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震情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基本特点.从震源应力场、区域应力场、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岩体裂隙的发生、发展与滑动过程,井孔水位记录到的水位微动态的周期及重锤、爆破实验的结果,详细分析了井孔水位对应地震率与预报率强烈反差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井网进一步优化的六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 ,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 ,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 ,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 1 990年以来全省 4 3个测点 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 ,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 ,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说明利用水化组分预报地震是可行的 ,并以历次地震的震例说明水化组分具有映震能力 ,进而对映震组分的不灵敏原因作了探讨。并就今后如何利用水化观测手段进行地震预报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聊古一井数字化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气水分离装置对于获得真实可靠的观测结果具有重要作用;保障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是数字化氡观测的重要环节之一。聊古一井数字化氡的变化特征主要受气温、气压和井压的影响,分析和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是数字化观测资料分析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色谱柱、固定相以及载气流速的选择性实验 ,提高了气相色谱仪在观测地下水中H2 、He分离效能和检测效能。本文对此作介绍 ,以期对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地下水H2 、He观测的台站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淮阴区政府内和洪泽县被单厂内的两个观测点的地质情况作了介绍 ,对该两点的断层气CO2 观测资料及其方法作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江淮地区开展断层气CO2 观测应注意的问题。认为CO2快速测定法可作为市、县地震部门开展地震前兆观测工作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字强震仪的远程通讯能力 ,特别是Internet通讯能力是建立未来数字强震遥测台网的重要基石。本文概述了K2Altus数字强震仪的远程通讯功能 ,并就通过公共电话网络实现远端连接这一方案 ,详细介绍了K2系统通讯模块的扩展、参数设定以及两种远程通讯模式的实现。另外还讨论了观测数据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冬季冻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燕明  苏志  李秀存 《灾害学》2002,17(3):48-53
利用广西88个观测站1959-2000年冬季(12-2月)逐日极端最低气温资料,根据冬季冻害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冬季冻害的发生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与广西冬季冻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