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审定会于1984年9月初在开封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各有关部委以及厂矿企业等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4,(1)
正近日,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以及《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以下分别简称《一般固废标准》《危废标准》《医废标准》)3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针对3项标准的制修订情况,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讨论制订有色金属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有色冶金总公司从6月10日—6月18日,在清华大学核能所召开了有色冶金废渣试验方法及处理处置技术讨论研究会。参加的单位有总公司全国二十多个重点有色冶金企业、研究所、设计院及医科院、清华大学环工所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的合格评定,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感官检验的定性方法,引起了较多争议。以《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GB16487,12)为依据,分析了GB16487.12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进行规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采取定量化的合格评定原理,提出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制定定量化限量要求,并建议尽快修订现行国家标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4,(1):26-27
正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 3)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2013)等3项标准,以及《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7.
该成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试验,摸清了铁路货洗固体废物的来源、产生量、特性,提出了《铁路货车洗涮固体废物管理办法》、《铁路货车洗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铁路货车洗涮固体废物治理方法》。管理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货洗固体废物的发生量,保证了固体废物的治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5,(10):75-75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你局《关于海滨滩涂灰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有关问题的请示》(鲁环审[2005]92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危害而制订。 1.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1.1 标准值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市2008年-2012年连续5年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利用和处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重庆市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庆市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特征、综合利用现状以及环境管理需求,从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工业共生项目、综合整治现存污染源、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和建议,为重庆市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如何进行容量总量控制的问题,在研究工业固体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工业固体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地表水体、地下水和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相对容量总量控制概念,并探讨了城市或区域工业固体废物容量总量控制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圈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含佩废物污染控制的分级方法和含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值以及含佩废物的处置与监测方法。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过程中产生的含氛废物。2引用标准 GB5086-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 GB7486-87水质氛文物的测定3术语3.1含氛废物指任何过程中产生的含佩固态或半固态废物,包括尾矿、废渣、污泥和尘渣等。3.2废物含氛量指废物在浸出液中总佩化物的浓度。4标准分级含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分为两级。4.1第一级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事业单位应执行的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历程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梅  李晓倩  纪亮  邹兰  魏玉霞  赵国华  车飞  李刚  张国宁 《环境科学》2014,35(12):4759-4766
国家近期修订发布了GB 4915-201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自1985年首次发布标准以来的第三次修订.本文回顾了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历程,重点分析了环境保护形势和环境管理思路的变化对标准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影响,提出了标准制订原则,以及对标准制订中关键问题的把握,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排放标准的制定规则,对于完善我国排放标准制订理论和方法,提高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宇 《环境保护》2012,(9):51-53
政策发展沿革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很早就有了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198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有色金属管理的决定》,其中就开始涉及垃圾分类回收的利用.尽管其不过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所做的分类要求,但它毕竟开创了我国固体废物分类回收利用理念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依照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年实施的<工业固体废物采集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和<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标准>(GB5086-85),结合磷石膏排放及堆场现状,确定了固体废物磷石膏浸出毒性试验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固体废物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不仅在各个国家成为一大公害,而且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也成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固体废物的管理,并采取了多种法律措施。尽管中美两国的法律制度不同,但对两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制建设。一、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制度 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弃物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即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态废弃物质。法律上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固体废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涌清淤工程所产生淤泥经固化后用作路基填料,既能解决淤泥出路问题又能减少城市道路建设对工程土方的需求量,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淤泥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本文综合分析实验室试验及广州市河涌整治项目的实际工程数据,研究水泥固化剂添加量对固化土力学性能及pH值的影响。得出在危险废物控制标准下水泥添加量应控制在20%以下的结论;同时明确提出水泥固化工作为路基填料时,在满足路基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尚需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要求;从保护环境及维护路基力学性能稳定的角度考虑,应对水泥固化土路基采取严格的防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处置现状的详细调查,深入分析了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兰州市经济发展承受能力,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兰州市当前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状况和工业结构特征,从立法、执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思想,提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综合解决方案,并从标准、监测、信息、法律、经济、技术、产业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问题。结合现实,运用系统工程原理,通过监测和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全国固体废物的共性问题和特殊地区、特殊行业的特定问题,对应标准要求,提出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同时培育固体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固体废物越境转移是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由于对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理成本太昂贵,发达国家往往为保护本国环境而向境外转移倾倒。接受固体废物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沦为被转移国的垃圾场。对此,国际社会以及中国政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中国控制固体废物越境污染转移的法律制度主要建立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上,大致包括:固体废物的进口管理制度、固体废物处置配套制度、法律责任制度以及救济制度等。但是,现行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如调整范围过窄;配套法律制度非常欠缺,缺乏固体废物标准体系;救济方式不足;责任限制不够严厉等。这些不足需要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