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妍 《环境教育》2005,(7):35-35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对于学校的环境教育,笔者仅对其基本原则及途径进行了初步总结与概括,希望能与热心于环境教育事业的同仁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索。一、学校的环境教育要贯穿以下五个原  相似文献   

2.
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环境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的环境意识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是一项亟待探索的重大课题。我校经过了近五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当前创新教育与减负形势下的小学环境教育模式,重点是对小学环境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式和途径,以及小学环境教育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3.
范春梅  刘捷 《四川环境》1997,16(3):61-64
本文对环境教育的涵义与基本特征作了简要的分析,重点论述了实施环境教育应遵循的七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少先队是一个有领导有组织的儿童集体,她对少年儿童政治思想启蒙和个性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我校环境教育寓少先队为主阵地,以少年儿童自主活动为途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效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小学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我有幸担任了由德国巴伐利亚州小学环境教育专家帕普勒先生主讲的浙江省首期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班的教学翻译,使我有机会较直接地了解国外环境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外先进的环境观念、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参照,比较两年来对周围环境教育实践的观察所得,我对我们目前的小学环境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学校环境教育应符合 而不是违反儿童的天性   学校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对保护生态的责任感,有效地消除他们的生存恐惧感。而小学的教育对象是儿童,这就要求我们的环境教育要以小学生的心理发…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的原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对确定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选择、使用环境教育方法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针对学校环境教育实际,并结合环境教育的相关理论提出如下原则,以求教于广大同仁。道德性原则环境道德观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有人甚至认为:“环境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德教育”。前苏联院士伊·比德诺夫·索科洛夫指出,大自然的污染,首先是“人类意识的污染”,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新的生态文化,从观念意识上扭转对自然的认识。当前,我国在实施环境道德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担负着全面提升师范生自身的环境素质以及开展环境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互动式合作学习”策略强调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和交互影响,它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尽可能周密地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育资源之间的互动合作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反应和创造,从而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掌握环保技能,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达成提升师范生自身环境素质的目标;通过对参与互动式合作学习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自然环境的继承,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性发展政策,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因此在图书馆工作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如何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科学观、价值观,关心环保,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谈几点具体做法,意在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一、课前做好准备在备课时,我们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联系周围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环保信息,准备好学生上课用的教具、学具包括图片、录像、动画、实物、实验材料、采集的标本等。二、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和渗透1.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人类关心的重大课题之一,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与水体污染正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约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高广大干群的环境意识,尤其是加强对城镇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更有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对小学生的自然常识与城乡绿化、城市创卫活动及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STS课程相结合,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校内外环境教育是非常紧迫、可能而富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大事。  相似文献   

11.
圈定以农村环境为大背景开展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社区,考察农村环境,了解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农村学生未来小学环境教育能力和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出现,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环境教育作为环境保护系统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强化全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学生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5,(11):43-43
广州市荔湾区珠玑路小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区一级学校,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始终把环境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把它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学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校内,走出校门,积极开展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定期组织开展环保活动,如:“旧报换新报”,组织学生收集旧报纸、废胶瓶、废易拉罐并进行分类和整体(三项)评比,对获奖中队学校赠送《岭南少年报》《现代小学生报》若干份,并根据名次奖励用废旧报纸制成的环保铅笔和彩色笔;学校还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4.
易进 《环境教育》2001,(4):6-7,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英、美、日、澳等发达国家,或者是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论城市或乡村,不同民族不同学校的环境教育实践已在蓬勃发展。这些实践为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环境教育提供了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路、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实施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终身环境教育已日趋必要与紧迫。本文运用环境保护理论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世界与我国环境教育的形成与历史演变着手,论述了我国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思路、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卞华 《环境教育》2000,(5):9-10
在我国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阶段,其课程设计是以学科为基础,按学科设课的。每门学科都有独立的教学大纲,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都是根据规定的课程和它的课时来安排的,是十分严密和饱满的。严格地执行教学计划,是每所学校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既不可能专门设课,也不可能影响各学科本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而现有小学各学科中,均有不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机地结合环境保护内容,进行渗透环境教育,是目前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17.
所谓环境教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环境教育过程的实施,对受教育者施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首次建议在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工作开始,环境教育在中小学蓬勃开展,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教育的效果尚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环境意识停留在浅层面,没有内化形成环境道德。其意识和行为常割裂不统一。环境教育实效性如何,关键是看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即它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难点则在于环境道德的内化。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环境教育无非是不乱丢…  相似文献   

18.
以学校少先队为龙头的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互动环境教育模式的目的是动员广大少先队员小手拉大手,带动身边的家庭成员,影响社区成员,使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改善周围生活环境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通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转变环境道德理念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走向和谐,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儿童的发展打好基础,特别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加强调了以儿童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为此环境教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以保护典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明晰的森林垂直分带、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人文景观闻名于世,倍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区地处太白、眉县和周至三县交界处,涉及9个乡(镇)的部分行政区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面临来自周边社区的压力越来越大,与社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保护区要缓和与社区日益恶化的关系,减轻社区对保护区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