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蓄滞洪区在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所面临的矛盾以及国内外蓄滞洪区管理和规划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治水观是蓄滞洪区防洪减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蓄滞洪区复合系统的分析 ,探讨了区内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及防洪减灾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蓄滞洪区复合系统的概念模型 ,提出了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并分析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对南宁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南宁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瓶颈问题,为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的重要实践。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创建主体是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首要步骤,需要对作为创建主体的城市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能够对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基础进行绝对值评估,或作为城市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监测工具,但难以体现不同规模、级别和类型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优势和特点,有可能忽略了规模较小、但具有较大示范性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因此文章从示范导向角度构建了包括城市发展基础、发展经验、重视程度、创新能力、辐射性和可塑性6个相对值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将指标与SDGs框架相对应,旨在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验、特点和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示范区的选择提供思路。通过对已建立的6个示范区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不是唯一标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力较为突出的小城市也可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②发展经验、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创新能力对示范区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影响;③单个指标突出较难形成推动城市整体提升的持续动力。后续示范区的筛选和建设应重视各指标要素的协调性,形成推动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介绍了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体系.对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内涵和原则及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阐述.建议改进现行的环境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使它们综合为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在综合分析经济、环境和社会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评判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循环经济发展度。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筛选,确定由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43个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度。最后介绍了循环经济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重庆市作为一个特大的复合型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开发的桥头堡,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对其本身乃至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重庆直辖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以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保持较快发展,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未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城市管理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构成了其关键要素。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首先提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分析法。就中国1987~2001年度的综合发展指数与协调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8  
本文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区域社会大系统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了可持续发展指标及评估系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DEA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层次分析法等常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一定程度地掩盖了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象,并且评价结果只给出被评价对象的排名,不给出排名较后的被评价对象的排名较后的原因,不能为被评价对象的优化调控提供较为明确的依据,一些学者尝试将DEA方法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但DEA方法的应用,需要对输入与输出指标的设计,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输入、输出指标的综合生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例,在满足DEA方法的要求的前提下,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性、理论性、系统性等原则,分输入、输出两类指标,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基于DEA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办法生成了DEA输入、输出综合指标,并举例说明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尝试为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无论从输入、输出单项指标来看,还是从输入、输出综合指标来看,被评价为DEA有效的城市的输入指标值相对较小,输出指标值相对较大。相反地,被评价为DEA无效的城市,特别是效率指数较低的城市,输入指标值相对较大,输出指标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实际,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建立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原则为指导,针对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以及资源环境状况特征,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指标权重,以1990年为基准率,2000年为目标年,跨越十年的数据为支撑,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标准,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纵向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0年来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分析了评价结果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因素 ,并且提出了进行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对近年来长江流域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青岛市崂山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制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对青岛市崂山区近几年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固有的制约因素,特殊的内涵与目标,首次利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模型,构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湘西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实证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水资源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水资源自然格局及利用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的水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格局,即流域经济系统格局,并实现流域基础上的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从地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看长江分蓄洪区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14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 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 “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