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134-140
蓄热燃烧法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无二次污染的VOCs控制技术,其适用于处理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废气。该文综述了蓄热燃烧法处理工业废气中VOCs的研究进展,从工业应用的角度,分析了蓄热燃烧法优缺点和应用现状,阐述了流场数值模拟在蓄热燃烧法中的应用,表明蓄热热力燃烧法处理效率高、能耗低、运行稳定,蓄热催化燃烧法可处理简单组分VOCs废气,流场数值模拟能有效地优化蓄热焚烧炉结构,提高其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2.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较好地弥补生活垃圾燃烧处理中的不足,并可以克服垃圾燃烧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垃圾处理的新型高温蓄热燃烧式垃圾焚烧炉,由主燃烧室、副燃烧室、空气回转式蓄热系统等组成,把层状燃烧和蓄热燃烧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垃圾减容和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介绍了此种焚烧炉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而且通过热态测试证实了采用该高温蓄热燃烧技术焚烧处理垃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膨胀石墨(EG)作为载体,以不同比例月桂酸与棕榈酸的混合酸为相变蓄热材料来制备混合饱和脂肪酸/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采用超声震荡处理来使材料均匀混合吸附。然后,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蓄热材料的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从而表明该复合材料在配比为1.5:1(月桂酸:棕榈酸)时的蓄热性能良好,在实验样品制备完成后通过肉眼对样品的观察能够得复合相变材料无泄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相变蓄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用于调和热能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该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重要手段。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与相变储能技术相结合是新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缺点,而相变储能技术能够间歇地利用太阳能。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关于太阳能蓄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太阳能相变材料的分类,物理、化学性质等,指出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集热效率、能量蓄积密度和太阳能保证率。目前对于一些相变材料缺陷的改进方法,及相变材料在太阳能供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分别选取加热炉爆炸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作为顶上事件,对蓄热式加热炉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并从监控系统,作业管理和设备三方面提出了增强其安全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蓄热式热氧化器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目前在欧美国家应用较成熟,但是国内尚无应用的VOC气体处理器-蓄热式热氧化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城市周边小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污染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多蓄热室旋转换向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对现有焚烧炉内不合理的流通截面积分配比例进行了改进,并在北京市郊某工厂建设了处理能力为3 000 m3/h的应用示范装置。通过对焚烧炉出口残留VOC和焚烧炉能量消耗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揭示了影响焚烧炉示范装置VOC处理效果和燃料消耗量的因素。应用情况表明:新型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对VOC的处理效率可达95%,同时比常规热力焚烧炉节能70%以上。  相似文献   

8.
蓄热式热氧化炉处理涂布有机废气可行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节能膜生产的涂布干燥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废气,主要污染因子是乙酸乙酯、丁酮等,通过对蓄热式热氧化炉运行原理及对涂布干燥产生的有机废气处理效率的介绍,举例计算去除有机废气过程中天然气消耗量和燃烧天然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氮氧化物的量,同时介绍多种常用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的原理,并对多种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主要优点、缺点等对比,从经济、技术角度对蓄热式热氧化炉处理智能节能膜涂布干燥有机废气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尽管太阳能、污水源热泵等新能源技术在污泥干化中得到广泛研究,但是太阳能不稳定、非连续性的特点限制了其有效利用,污水源热泵的污水换热器堵塞、结构和腐蚀等问题也使得污水源热泵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文章在总结他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相变蓄热装置的太阳能、污水源热泵组合的新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太阳能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提高了污水源能源利用效率。根据计算,在不考虑太阳能成本的情况下,该工艺方案能够节约能源费用46.0%,因此该类型相变蓄热装置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蓄热电采暖消纳弃风弃光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网、电采暖和负荷聚合商四个主体。从消纳弃风弃光参与方出发,总结典型商业运营模式,分析各方成本收益要素,建立多方参与经济成本分析模型,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与主体进行经济性分析,最后结合典型算例对分布式蓄热电采暖项目经济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四元市场参与模式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通过增发弃风弃光电量获得直接收益,电网企业通过收取合理过网费取得收益,蓄热电采暖购电价格不超过0.15元/(kW·h),可满足项目经济性。结论可为清洁电供暖价格及机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公司有机化工厂蓄热式氧化炉(RTO)的实际运行效果,针对新增废气采取了相应措施,扩大了RTO炉的处理范围,减少相关装置VOCS排放量,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燃油式火化机的能耗问题,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试验相结合,利用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对火化机结构装置进行改进。该技术不仅取代了二燃室,而且简化了后处理流程。改进结果表明,遗体火化平均耗油量为7.61kg/具,低于标准限度的60%;火化平均时间为32min,低于传统火化机的火化时间40 min~50min;通过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与速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RTO(蓄热式氧化炉)应用调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RTO(蓄热式热氧化炉)装置处理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应用实例,对比分析了VOCs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结合RTO处理VOCs原理及相关规范,指出采用RTO方法的优点及需要完善改进之处,为RTO装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意见.在一定VOCs浓度区间范围内,随着VOCs浓度的升高,RTO对VOCs去除率呈上升趋势,RTO对VOCs的绝对去除量有保障.RTO装置比较适合处理VOCs浓度为1000~8000 mg/m3的废气,三室式RTO装置可以兼顾到处理效率和经济性要求,现有主流三室式RTO比较适宜的VOCs废气处理量为10000~30000 m3/h.  相似文献   

14.
以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为热解装置,研究不同热解终温对生活污泥热解产物产率和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液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热解终温为550℃时,热解液产率最高,为39.05%;热解气产率与热解终温呈正比,产气率在650℃最高,为16.86%,热值为19.90 MJ/m3;热解固体产率与热解终温呈反比,当热解终温为500℃时,热解固体产率达到最大值为47.69%。试验结果可为旋转床污泥热解工业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日前,由杭州西子环保设备厂、宁波兴达环保设备厂、上海市闸北区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在上海大学召开了XRCOⅡ-分体型蓄热式有机废气催化燃烧器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以及一些高等院校、设计院、研究院、环境保护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轧钢工业蓄热式加热炉原理,提出在蓄热式加热炉烟气监测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工况、压力、温度、氧量的变化,准确掌握蓄热式加热炉在生产时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域性的三种污泥干化工艺的经济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多和成分的复杂化,污泥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最大难题。脱水污泥含水率高,不利于后续的处理与再利用。污泥热干化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10%~40%,但该过程耗能大,会大幅增加污泥处理成本,不利于污泥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拉萨、上海、重庆为例,分别对带式干化、热泵-太阳能干化、热泵-太阳能-蓄热干化3种污泥干化工艺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阐明了不同干化方式的适用特点,为相变蓄热技术在污泥干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在热轧窄带钢加热炉上的应用情况。论述了加热炉的结构及相关炉用设施优化选择、热轧窄带钢生产对加热炉工艺技术要求.以及在汽化冷却系统安全、经济、可靠、稳定运行中所使用的一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印刷行业的迅速发展,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印刷行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沸石转轮浓缩-蓄热式燃烧技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该工艺处理效率高,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1套60000 m3/h蓄热式热力燃烧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处理工业VOCs废气,装置投运后出现废气停留时间不足、净化气VOCs浓度波动大的情况,采用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后发现,系由RTO燃烧室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优化燃烧室结构,确定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