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K检验法对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9个站点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相对湿度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夏季相对湿度最大,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以0.18%/10a的速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秋和冬季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而夏季相对湿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夏季的6~7月及秋初的9月相对湿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均为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地在1983年相对湿度发生了突变;影响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日数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平均气温、风速、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资料,用线性趋势、m-k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系数对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58年来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气温突变年份发生在1987年左右,与累积距平曲线...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同期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CO、O_3)以及气象要素数据,研究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首要污染物最多的是PM_(2.5),其次是PM_(10)、NO_2和O_3,AQI指数与PM_(2.5)、PM_(10)、NO_2、SO_2、CO均呈高度相关,与O_3呈中度相关;空气质量指数与平均气温以及能见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与平均本站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一、新疆生态环境条件分析 (一)自然环境基本特征新疆地处欧亚火陆腹地,四周高山环抱,属封闭或半封闭地形结构,形成独特的“三山夹两盆”地貌。光热资源充足。年总辐射量在125—155千卡/匣米~2之间,居全国第二位;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500—3500小时;积温高,大部分地区≥10℃积温在3000—4000℃;温差大,昼夜平均,温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考察了成都地区PM10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气象要素对PM10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成都地区PM10逐年递减,月际尺度上呈典型的“U”型分布。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最大风速、降水量及气压、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负相关,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正相关。不同季节影响PM10变化的典型气象因子不同,冬、春季最大风速影响最大,夏、秋季平均风速影响最大。通过建立PM10变化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为成都地区PM10变化的预测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果洛地区玛多、玛沁、达日、班玛、久治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温度历史资料,分析了果洛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的温度变化总趋势一致,呈明显增暖趋势。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34℃/10a、0.28℃/10a、0.37℃/10a,最低温度的变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变率,即夜间升温幅度明显大于白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四季的温度变化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冬季升温的速率远远大于另外三季的速率,对整个年增温的贡献最大。果洛的年平均温度没有出现突变,但升温显著的冬季温度出现了突变,时间是1998年。分县情况中久治也未出现突变,玛沁、班玛1999年发生突变,玛多、达日1998年发生突变,即显著升温出现在最近10余年。上述温度变化将会对该地区的畜牧、交通、能源、旅游及草原病虫害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天峻、都兰和茶卡)和西部(茫崖、冷湖、大柴旦、小灶火、格尔木和诺木洪) 10个气象站温度、降水月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对柴达木盆地东西部的气候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总体均为增加趋势,西部上升较东部明显;东西部年和四季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东西部气温日较差均为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西部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东部,气温日较差相反。②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总体均为增加趋势,东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西部不明显;东西部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均不明显。③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东西部差值均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气温日较差和降水日数东西部差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北至南依次连接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和米易县的安宁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光温资源,平均气温14.1~19.4℃,≥10℃的积温4200~7300℃;年日照时数2044~2413h,年总辐射507~590KJ/cm~2;其中中下游区长夏无冬,热量资源为全省之冠。光温生产力达33903~56888kg/ha,增产潜力30228~52410kg/ha,增产潜力指数89.16%~92.13%。但因该流域干雨季节分明,干季降水不到10%,冬干春旱;雨季洪涝成灾,严重限制了光温生产潜力的发挥。自然生产潜力的光能利用率只占光合生产潜力的38%.实行水土综合改良,增加保灌面积和小春复种指数,以及立体开发,是挖掘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寒地黑土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以绥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积温多年平均值等气象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绥化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绥化市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积温变化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加,这与日照时数和≥10℃积温的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从光热水的组合来看,绥化的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数范围为3.4—6.6,且该值有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唐奕  黄健盛  杨皓洁  李翔  杨平 《四川环境》2009,28(6):41-44,49
开发一种改进型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将盘片改为转笼状,并向其中加入颗粒活性发作为载体,研究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转盘转速为15rpm和HRT分别为10h、8h、6h、4.5h情况下,进水COD平均浓度约为223mg/L,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15.6、17.9、23.4、28.2mg/L,平均去除率为93.0%、91.9%、89.5%、86.6%;进水NH3-N平均浓度约为22mg/L,出水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0.32、1.13、2.30、5.71mg/L,平均去除率为98.5%、94.8%、89.7%、74.6%。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分区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青藏高原 81个气象台站近 30来年的降水量资料 ,采用EOF、RE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 ,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 4 2 .8% ,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 ;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未发生突变现象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高原中部区、西藏北部区、青海东部区、柴达木盆地区、高原东北区、中北部边缘区、高原西北区、西藏南部区、高原东南区共 9个区 ,其分区受地形和低涡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站和新疆乌鲁木齐站、伊宁站的1967-2009年1月份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拉木图和伊宁1月份降水变化不明显,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乌鲁木齐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阿拉木图降水年代际变化不明显,乌鲁木齐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降水偏少,此后降水逐渐增多,伊宁和乌鲁木齐年代际变化相似。阿拉木图1月份降水没有发生突变,在1980年以前存在6—7年的短周期变化,此后存在10—15年的长周期变化。伊宁1月份降水没有发生突变,1980年以前存在6年的短周期变化,此后存在8年和11年的周期变化,变化周期不稳定。乌鲁木齐于1978、1981发生了突变,存在6年左右和12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斌  张金屯 《四川环境》2010,29(2):75-78
利用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图,结合黄土高原地区标准气象站的气象因子资料,对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变化和空间分布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东南到西北,年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全年日照时数、全年最大蒸散量、平均风速逐渐增加,植被类型由东南湿润半湿润森林、半干旱森林草原往西北转变成轻干旱、重半干旱的温性草原、干旱的荒漠半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14.
以红水河流域1961—2011年9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为基础,运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反距离插值法对流域50年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而极端高温的气候倾向率高于全国水平。2流域极端高温的突变年为2002年和2009年,极端低温的突变年为1985年,平均温度突变年为1996年。3流域50年来极端高温存在着28年左右的震荡周期,极端低温在14—17年较大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中小尺度上6—8年的周期变化明显,而流域的平均温度存在27年左右的震荡周期。4流域极端高温变幅较大,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极端低温呈"冷—热—冷—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气温总体上呈典型的经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环境》2021,40(4)
利用2015~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29188个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及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AQI (空气质量指数)及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近5年云南省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15~2019年云南省SO_2、PM_(2.5、)PM_(10)浓度呈下降趋势,NO_2浓度保持基本稳定,O_3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波动较小,且逐年改善。(2) 2019年O_3-8h作为超标污染物占比达57.52%。云南省PM_(2.5)年均值相对较高区域面积略有减少,O_3年均值相对较高区域面积显著增加。(3)云南省PM_(2.5)与PM_(10)月均值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变化规律,O_3月均值为春季单峰高值,SO_2月均值整体趋势平稳变化幅度不大。(4)云南省AQI值及平均能见度和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AQI值与平均气温及平均风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显示云南省空气质量优良逐年改善,污染类型由颗粒物污染转为以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空气质量受气象条件影响,能源结构优化、污染物总量减排等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观测站1961—2017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格尔木市近57a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结果表明:近57a来,格尔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最低气温增温最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率最大。年代际变化中最低温度是历史温度升温最快的一项。最高温度在1996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近57a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mm/10a。季节变化中冬季降水量增加显著。年代际中表现为21世纪降水量增加最明显。降水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冬夏比春秋增加略多,夏半年和冬半年气候倾向率均为0.6d/10a,说明57a来降水日数无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变化一致,且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7—2010年新疆巴州地区焉耆和若羌气象站太阳总辐射,建立适用于计算巴州地区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其焉耆和若羌的相对误差分别在3.9%—6%、3.45%—9.3%之间。据此分析了巴州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年际分布状况,并对太阳能资源按行业标准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巴州地区年太阳总辐射等级为II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6h的天数在259—294d之间,利用价值高;若羌和且末K<2,资源稳定度高,是光伏产业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50年来山西省18个气象基准站1960—2004年间的逐月气温、降水量和山西气象观测台(太原站)1966—2005年的逐月太阳辐射资料的统计,对山西省的气候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西省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而且在1990年有一次明显的跃变(1990年的累积距平等于零),年平均温度以0.25℃/10a的幅度上升;降水的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平均以18.7mm/10a的幅度下降,在1990年也有一次跃变;年总太阳辐射量亦呈下降趋势,且在1982年有一次明显的突变,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以每10年238.9204 MJ/m2的幅度下降。1982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1982年后以负距平为主,且跃变的幅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近46年(1961~2006年)气温、降水和径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盆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近46年来气温增幅明显,降水呈略多趋势,径流呈减少趋势,区域内土地荒漠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变暖、大风多、降水少、蒸发强是影响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的钾矿资源占全国探明储量的90%以上,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北部地区发现了以砂砾石为含卤介质的深层孔隙卤水。文章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盐湖的形成过程,说明了盆地内盐湖盐类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条件。并详细描述了大浪滩地区深层卤水形成演化及成矿条件,分析了深层孔隙卤水的来源,指出在柴达木盆地深部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