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乌恰—伽师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环境,频繁发生强震。本文对该区域构造、现代应力场的分布和强震活动特征以及这样一个地震重灾区的防震减灾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内活动构造极为发育,为强震活动提供了背景;强震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受近南北向的水平压应力为主,震源断错具有不同性质。近半个世纪以来该区遭受多次7级强震、数次6级地震灾害,特别是1997年1月21日至4月16日伽师县连续发生7次6级强震,给该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文中就如何提高该区防御地震能力,减轻震害损失提出了几点具体对策和适合该区大震应急的实施办法,可供乌恰—伽师多震区综合防震减灾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1996,(2)
云南丽江发生7.0级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1秒在北纬27”18’,东径100“13’,仲丽江、中甸交界一带发生了7.0级论震。截止到4月15日09时前,共发生地震4013次,其中1.0~1.9级1641次,2.0...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1995,(2)
我国防震减灾目标的内涵我国防震减灾目标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使目标地区城镇乡村的建筑物基本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水平;2.在遭遇强震袭击时,生命线工程能基本维持城镇功能和救灾的需要,或者可迅速修复;3.防震减灾体系能在紧急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选用月球运动的18.613年和8.85年周期,计算出与之相应的“地震韵律系列”,据此及利用鲜水河地震带1725—1986年度(每年3月至下年2月)期间各年度 M≥5级最大地震资料,计算了1927—2000年度地震活动等级“Ⅰ”。分析1927—1986年度Ⅰ与 M≥6或 M≥5.6级地震的关系,确定3<Ⅰ≤4的强活动年度及其前一年,后二年为划分该带强震活跃时段的定量指标据此预测该带本世纪内下一个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5.
李海华  马秀芳 《灾害学》1996,11(4):30-34
对我国沿海地区1~3a强震危险性给出三级层次分析结果。首先分析地震大开势,其次分区研究强震概率增益,最后以华南为例对小层次即潜在震源未来1~3a强震概率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40年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处燕山、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境内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地震活动频繁,是全国强震多发省份之一。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河北省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26次,5—5.9级地震上百次。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分析聊考带历史上的3次6级以上强震前后的活动图象及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强震活动及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的特征,认为聊考带的强震活动可能是华北南部地区大震的前兆,指出聊考带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可能作为本地震带强震前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1995,(3)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2级大震对我们的启示日本版神7.2级大震对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1)必须认真贯彻我国确定的“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全面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这四个环节的工作。(2)...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2003年,强震活动接连不断,先后发生数次。在年初的1月21日,墨西哥中西部科利马州发生里氏7.6级地震,造成至少2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月24日,中国新疆伽师-巴楚发生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及重大财产损失。5月1日,土耳其宾格尔省发生6.4级地震,造成至少167人死亡,500多人受伤。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6.2级地震,近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1,(1):89-89
2011年1月19日.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召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强震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所属课题验收会议.对“地震立体观测技术研究”和“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进行验收。科学技术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有关同志出席验收会议。经验收专家组认真评审。两个课题均通过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  相似文献   

12.
张艳 《防灾博览》2005,(6):31-31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且有50%的城市处于地震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震害预制表明:在我国大中城市发生一次6级地震会造成数百人的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生7级以上破环性的强震.很可能造成数千到数万人的死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城市防震碱火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剖析了V.keilia-Borok研究小组近年来提出的强震预报(Time of increasedprobability)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采用1970-01-01至1991-12-31的全国地震目录,通过两种途径,用Tip方法对云南省和台湾省发生的7级以上(含7级)强震做了检验地震目录,通过表明Tip方法对强震的预报成功率还是较高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试验将该方法推广应用于云南省发生的6.5级以上(含6.5级)地震,结果表明适当修改地震流函数后,也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渤海和菏泽两个7级以上大震震中区附近地震活动和朔望关系的研究,发现朔望引起的固体潮对该区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当本省孕育中强以上地震或邻省孕育7级以上大震时,该区小震调制比就出现正异常,表现出对区域地震活动较敏感的特点,可作为监视我省或邻省强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干旱与强震     
本文分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六级和六级以上强震前后的年降水分布,证实了大旱与强震存在着相关呼应,并讨论了旱震呼应的机制问题,认为:旱区的出现可能为孕震体输送了一部分能量,同时加快了孕震体能量积累速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全球长持时强震频发,致灾效应十分明显。震害调查表明长持时强震下电力基础设施的易损性相较于常规级地震(Mw=5. 5~7. 5)更为严重,研究长持时强震下电力设施的震害特点和防震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实例,总结了长持时强震典型震害特征;通过与常规级地震中电力设施易损性比较,归纳了典型长持时强震中电力设备的致灾特性,结果表明:长持时强震的强剪应力作用、场地严重液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地震动频谱特性改变是电力设施受损严重的重要原因。最后,基于长持时强震的致灾特性对电力设施的抗震设计提出建议,为长持时强震作用下的抗震可靠性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及应用“地下流体预报方法SHEP软件”,对水化资料和一些Rn,Cl-,Ca2+单项异常进行综合分析,于1996年10月提出:从1996年10月下旬至1997年下半年,在南长带海域(尤其是东经121°±1°,北纬33°±1°的区域)有发生Ms6.0级左右地震的可能,要特别注意1996年10月下旬至1997年上半年(信度CF=0.6)。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映证了这一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开发了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自动扫描程序,能以屏幕显示及打印输出的方式给出各参数的二维等值线图和三维曲面图,使地震活动性强弱的空间分布直观化与形象化。利用本项新技术,对晋冀蒙地区近20年地震活动性系统地进行了多参数的空间动态扫描追踪。结果表明,本区6级左右地震前1、2年,震中区附近A值、E~(1/2)值等参数明显呈高值(峰区),而b值则为低值(谷区),未来强震发生于其中或边缘;在无强震发生时段,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图象则一般呈现相对均匀分布。此过程似显示了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性由“白脸”向“花脸”的转化,反映了孕震系统有序度的增加。由此认为,应用这一技术,可以系统追踪地震活动性的演化全貌,获取较完整的地震孕育的空间动态信息,从而有助于选择未来1、2年左右的强震危险区,以及实现源的过程追踪和场的动态监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7级强震备震过程的科普宣传及其减灾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对高质量生活充满渴望,对防震减灾和社会安全产生了强烈需求.联系到国家科技战略层次高度重视科普宣传的最新动态,提出了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工作的概念,从备震科普宣传的一般问题、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的重点问题及意义等方面展开了初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于珉 《防灾博览》2002,(1):22-23
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北纬36.2度、东经90.9度,发生8.1级强震。在地图上查索标注,震中在青藏高原青海与新疆交界的昆仑山区。 重大震情,牵动着每一位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者的心。 西安。11月15日刚刚上班,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的预报研究人员便接到了召开紧急震情会商会的通知。与会专家很快达成共识:8级以上板内强震的发生世所罕见,在强震多发的青藏高原也是50年一遇;8级以上强震是地震科学家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研究对象与标本;本次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上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后期的特殊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次地震虽然发生在人迹罕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