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张宝明 《安全》2005,26(4):i001-i001
安全社区建设,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率先发起和倡导的,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强调所有人类在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利.安全社区建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推广和成功的实践,并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安全社区建设,就是以社区为基础,实现社区群众安全、健康为目标的活动,主要是全面改进社区的安全水平,促进社区生活、工作环境和质量的提高,加强安全预防,提高居民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开展建设安全社区活动,建立和促进安全生产、公共安全、道路安全、老人安全、校园安全、社区群众安全的预防和持续改进,并贯彻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近十多年来在世界30多个国家,建设了80多个安全社区.这项活动的推广,在安全社区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事故率和人员伤害降低和减少30%~50%,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6月19日,由柳南区安监局刘楚仲局长带队,组织辖区街道相关人员23人,到丹洲镇就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7月10日至12日,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郭金星牵头组织监测减灾处、减灾中心有关人员就"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了惠安县、尤溪县等6个社区,形成《关于我省农村社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此次实地调研做到"三个注  相似文献   

4.
欧阳梅 《安全》2007,28(1):53-55
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负责安全社区的策划和实施工作,是安全社区标准的首要要求.所谓跨部门合作就是将驻社区的政府部门、安全、卫生、社区行政管理、民政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消防、公安、交通、科研、教育、医院、房管、企业、商业机构等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组成安全社区推进机构,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提供安全服务,并视实际情况设工作场所安全、健康促进、家居安全、学生安全、道路安全、宣传教育、治安、伤害统计分析等执行机构,实施安全促进,为社区内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厦门市将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列为2023年度工作和防汛抗旱重点工作之一。截至2023年6月底,厦门市45个镇(街道),545个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自评均基本完成建设内容。莲前街道、梧村街道和莲怡社区、龙山桥社区、滨中社区、东坪社区作为厦门市思明区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开展建设工作,并于2022年底完成创建,其中,莲前街道在厦门市试点考评中得到较好评价。通过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厦门市防抗救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一线干部和救援人员安全进一步保障,全面提升了厦门市基层防汛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际安全社区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瞻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及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活动。在总结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在上述六条标准的基础上,又对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护》2015,(3):12-13
<正>自2004年起,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十年来,安全社区建设一直遵循民生、民安的原则,对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立足预防和减少事故及人员伤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截至2014年11月30日,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备案、已经启动和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单位达2 606个,分布在北京、  相似文献   

8.
2019年,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一栋公寓楼发生沉降倾斜,渔邨社区在事发前的应急处置、事发后的人员安置、安置后的服务安抚等工作中,处置得当、行动迅速,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不仅赢得了各级部门和社区群众的赞誉,还得到了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的充分肯定,省应急管理厅的高度认可。2020年,凭借在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突出表现,渔邨社区获得了“最美应急集体”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论指导下,提出在区民防办下设街道防减灾办公室,负责社区防减灾的领导工作。根据灾害管理过程,设置下属机构包括:社区灾害预防组、应急救援组和灾后恢复组。明确各相关方在具体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完善社区防减灾机制。按自愿原则组建志愿者队伍,建立良好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确保服务人员的长期化。扩大基层防减灾宣传教育的广度,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宣教。将宣教和防灾演练结合,使得防灾演练制度化。同时,需要重视在现有"120"急救网络上,建立院前急救体系,配备相应的物资和人员。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安全社区综合审定委员会有关文件的通知(安监总宣教[2016]119号)[2016年11月14日发布]【内容提要】按照中央巡视组关于安全社区工作的反馈意见,为规范相关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有关"安全社区"评审方面的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研究,决定废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调整安全社区综合审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相似文献   

11.
<正>"对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镇历来都是高度重视。但百姓能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还是得益于‘省级安全社区’的创建。"邵武市肖家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龚德平坦言,从2013年开始创建安全社区,肖家坊就建立了一系列创安工作机制,保证社区内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直接面对群众的优势,更好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重视社区就业网络建设,自1997年开始在居委会聘任劳动委员以来,注重劳动委员队伍建设,近年来,根据社区就业发展需要,又聘任一批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在内的积极分子作为社区劳动委员,目前街道所属各居委会均配备了劳动委员,在开辟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就业渠道、帮助弱势群体就业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实行封闭式社区管理,严格管控人员出入,在人员身份认证、体温检测、来源追溯等方面,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及时准确地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人脸口罩佩戴识别技术在智慧社区疫情精准防控中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阜宁县吴滩社区管委会重视关心农村从事粮食、饲料加工机械人员“农民肺”的防治工作,自2009年3月以来,加强了对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至2010年4月13日,有关机电操作人员没有发生一例农民肺。  相似文献   

15.
冯志斌  佟瑞鹏 《安全》2009,30(10):26-29
城市社区公共场所作为经济文化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各种活动。公共场所入群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以及城市社区运行承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发生在7类人员密集场所12类事故的460个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的事故和事故易发的场所,以及几类易发事故和其场所的原因,以此总结出我国社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易发事故的现状。对人员密集场所事故风险采取预防、管理和控制,制定全面的风险预防策略,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执行严格的应急控制措施,是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总工会针对当前大量的集贸交易、建筑施工、装饰装修、城镇个体工商户等非公经济组织,大量的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集中于社区的新情况,按照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切实解决工会劳动保护长期难于覆盖社区的老问题,探索出维护社区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新路子。2004年,翠屏区事故起数较2003年下降66.05%,今年上半年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2.36%;所辖城南涌泉社区还被授予“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先进社区”光荣称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领导对他们的作法给予了肯定,央视西部频道报道了他们的基本作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创建安全社区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社区”的宗旨是联络社区内不同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整合、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安全促进活动。安全社区计划最早在北欧的瑞典及挪威推行,其后扩展至美洲、亚洲及澳洲等地。  相似文献   

18.
韩涛 《现代职业安全》2010,(12):104-106
<正>2010年1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以下简称大屯街道)顺利通过国际安全社区现场考察,成为"安全社区"认证级别中最高级别的"国际安全社区"。近5年的创建工作中,大屯街道"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水平为核心",以伤害监测为基础,以"两高一脆弱"(即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梁加新 《安全》2009,30(8):45-47
“安全社区”是近10年来世卫组织倡导的安全理念,强调人人都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平等权利。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是将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和人员紧密联系起来,整合资源,开展以实现社区群众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各种活动,加强社区安全预防,为区内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提高社区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害。基于这种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是提高国民安全素质,弘扬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实现根本好转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社区建设将辖区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让辖区内所有人员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消防、老年人、工作和居家安全等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自杀等各种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