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诸暨市山下湖镇通过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合理规划剖蚌点,充分利用废弃的蚌壳和蚌肉,及时回收利用废料、废水、废液等措施,使珍珠循环块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对环境、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思路,努力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在块状经济发展之中,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一项工作。日前,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十条实旋意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成立市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以中国30个省区为研究对象(不含台湾地区),对中国省际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从东往西依次呈现"循环经济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较发达地区—循环经济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梯形带状走向;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最后找到影响循环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去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借鉴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预警模型,对循环经济的预警作初步尝试。通过对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实证,得出:该模型能从定量的角度准确地度量出江苏省经济发展模式偏离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作出明确的警度界定。本文目的在于尝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的框架,从而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定量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南充市2003-2005年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仲万琪  张强 《青海环境》2012,23(2):82-85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地区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从国家层面拉开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及试验区建设的序幕。通过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法律保障制度的研究来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和试验区健康有序发展已迫在眉睫。文章针对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如何在法制保障下更好地发展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研究作为立足点,构建了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再循环利用、污染减排、资源与环境安全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1985—2003年间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分为萌芽阶段(1985—1992年)、起步阶段(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3年)三个阶段;由此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还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此,论文根据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是:制定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明确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指导方针、总体定位和具体实施的途径、采取经济措施促进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用与推广、促进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8.
推进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及试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在福建省城市和农村、重点行业和产业固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介绍了循环经济试点的构想和进展情况,从明晰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与重点、制定配套的法规政策、培育不同模式的试点.增强技术支撑能力、政府起表率作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6个方面提出了推造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追求有效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利用的生态性、技术基础的复杂性、经济运行的社会性等为根本特征。制度与循环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论述了我国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中遇到的制度障碍,如市场机制障碍、产权制度障碍和政策法规障碍等,并提出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效率建立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科学地定量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以生态效率指标为基础,建立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突出强调了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目标,基本涵盖了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3R”原则和本质要求,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程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水平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具有模糊化和良好泛化的能力,在探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状况、循环特征五个方面建立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并按照模糊神经网络结构的建立、输入数据的模糊化、输出数据的反模糊化、BP神经网络训练进行模型求解和运算,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利用该模型评价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一支新军—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私营工业企业是该行业的主力军。《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为该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该行业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田万慧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982-985,989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已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定量研究的热点之一。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改善农业环境,杜绝资源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4R”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甘肃省及其14个地州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及其各区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及循环经济发展等的分析,结合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展循环经济相关工作的调研,提出了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污水回用的技术与经济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钢  何群彪 《四川环境》2004,23(1):21-24,27
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城市污水加以处理再生后回用于可用再生水的地方,取代干净的优质原水,是缓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从技术、经济及环境三方面分析讨论了我国发展城市污水回用事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污水回用不但技术上已经成熟,而且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也是可行的。本文建议我国应该积极、合理、因地制宜地发展城市污水回用事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物资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环境安全四大类指标构成的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及障碍度对四川省2006年~2011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状况逐年趋好,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因素是资源物资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及物质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7.
Higher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caused higher amounts of wastes. Loc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these countries usually fail to provide adequate services to dispose the increasing amounts of waste, resulting in threats for both th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health. There is therefore an urgent need for recycling as a form of wast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top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solid was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a qualitative method of analysis, this study presents a model to measure and rank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cycling programs in India and Tanzania. The model consists of six main constructs including “production, economic, governmental, social, technological,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a outperforms Tanzania in sustainable recycling programs: per capita waste generated per day in Delhi is higher than in Dar es Salaam;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focuses more on developing recycling plans and techniques as compared to the government of Tanzania where the country is not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recycling process; and the solid waste management planning in India is being performed better than Tanzania.  相似文献   

18.
生态工业建设已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追求目标.曲阜市应紧紧抓住新的发展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生态工业,提高城市竞争力,树立自身的发展特色,采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完善和提升传统产业等措施,以促进曲阜市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ity of recycling, a wide variety of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each serving a specific purpose. Despite the current trend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recycling-related material flows,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phys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in recycling is often ignored in current models and analyses. This paper develops a formal model of an international material-product chain (MPC) that represents the mechanism behind international recycling. Th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case of a developed and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exchange material commodities, final products and recyclable waste. Among others,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taking into account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results in higher levels of recycling. Moreover, we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recycling is mainly driven b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actor endowment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ecycling. Given that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are relatively well endowed with recyclable waste, the recovery rate usually exceeds the utilisation r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opposite pattern i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