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聚合氯化铝铁混凝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考察了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铁等混凝剂对炼油厂含油废水的混凝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三种混凝剂,对油及COD的混凝去除效果均不理想。投加聚合氯化铝铁对含油废水中的石油类物质及COD有显著的去除作用,对油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5%和78.1%。将聚合氯化铝铁与聚丙烯酰胺复后,对油对油及COD的混凝去除效果,发现对油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6.9%和75.3%。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当前矿井水净化处理现状,指出了矿井水混凝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不足之处。根据对聚合氯化铝铁性能、特点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详细论述,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在矿井水混凝处理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并对聚合氯化铝铁今后在矿井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聚合氯化铝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明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4):39-40,44
在分析了普通混凝剂的基础上,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混凝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造纸废水的处理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氯化钙对聚合氯化铝混凝去除腐植酸的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aCl2对PAC混凝去除腐植酸的影响作用,发现CaCl2可以改善混凝效果和沉淀性能。探讨了pH值、投加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药剂费用进行了经济分析,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5.
酸性介质对于聚硅酸铁混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混凝剂聚硅酸铁(PSF)中合成原料聚硅酸(PS)进行改性,制备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以及磷酸为主体酸化剂的改性聚硅酸铁混凝剂(n(Si/Fe)=1),进行混凝实验研究并对PSF的混凝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PSF中的PS性质改变并未降低其混凝性能,在投药量为0.18mmol/L时,取得良好的净水效果。PSF主要依靠电中和/脱稳及吸附架桥综合作用产生净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普通混凝剂的基础上,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混凝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造纸废水的处理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宝玉  于慧 《环境工程》1995,13(6):12-16
本文报道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剂对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和PAFC现场处理石化厂、钢铁厂。煤矿废水的效果。PAFC对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对石化厂、钢铁厂及煤矿废水也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PAFC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净水剂。  相似文献   

8.
徐永利  刘斌  赵逢念 《环境工程》2012,(Z2):23-25,78
选用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传统混凝剂Al2(SO4)3处理微污染地表水。以浊度和CODMn去除率为主要指标,考察投药量和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沉淀时间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验现象,讨论三种混凝剂生成矾花的大小和沉降性能。结果发现,PAC和PAFC在5mg/L的投药量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混凝效果,出水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三种混凝剂的最佳pH为6,PAFC受pH影响较小,当pH为5~8时可取得较好的CODMn去除效果。PAFC生成的矾花体积较大,沉降性能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缩短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聚合氯化铝铁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氯化铝铁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结合铝系和铁系净水剂的优点,有助于减少水中铅含量。利用《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铅(GB15892-1995)》和《净化剂聚合氯化铁(GB14591-93)》的方法,对聚合氯化铅铁主要技术指标的检验做了探索。经反复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煤矸石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高宝玉  于慧  岳钦艳  王艳  黄佶 《环境科学》1996,17(4):62-63,66
为了探讨从煤矸石中浸出铝铁的原理和工艺,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PAFC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了PAFC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用煤矸石制取PAFC是可行的;制备出的PAFC是聚合铝铁的复合产物。  相似文献   

11.
显微镜电泳技术研究聚磷氯化铝的混凝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显微电泳技术和混凝实验研究聚磷氯化铝对100mg/L蒙脱土悬浊水的混凝过程。描述了聚磷氯化铝的电泳特征及其混凝作用特性,并在较低的、相同的碱磷化度Bp(Bp<1.5)基础上比较聚磷氯化铝与普通聚合氯化铝的混凝特征过程。结果表明,聚磷氯化铝的混凝效能优于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12.
高浓度聚硅氯化铝(PASC)中铝的水解-聚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采用缓慢滴碱法合成了高浓度(2.0mol.L-1左右)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复合混凝剂(PASC).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碱式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水解-聚合历程及铝硅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l-Ferron络合动力学符合At=A0+A1[1-exp(-kb1t]+A2[-exp(-kb2t)];在PASC中,硅酸钠和铝的水解产物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对铝的水解-聚合历程和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铝酸钠制备PASC时有利于Al的形态由低聚物向中、高聚物转化,且随着PASC中Si/Al比的增加生成多核羟铝配合物的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液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形态分布,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一实验结果,综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在碱化度B为1.0~2.0内,nAl/nFe=9:1时,单体和二聚体(Al+Fe)达20%~60%,nAl/nFe=5:5时达30%~50%,nAl/nFe=9:1时,中间多在络合物(Al/nFe=5:5时达5%~20%,nAl/nFe=9:1时,溶胶(Al+F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向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中投加氯化铝,研究了化学协同生物除磷过程中Al~(3+)对污泥脱氢酶活性(DHA)、胞外聚合物(EPS)及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铝投加量少于0.1 mmol·L~(-1)时,Al~(3+)对微生物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多于0.1 mmol·L~(-1)的Al~(3+)对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氯化铝投加量少于0.1 mmol·L~(-1)时,Al~(3+)能够促进EPS中多糖(PS)和蛋白质(PN)的分泌,多于0.1 mmol·L~(-1)的Al~(3+)则只促进多糖的分泌,但对EPS的分泌总量没有影响.Al~(3+)会使污泥的SVI值显著降低,大大改善其沉降性能.MLSS、MLVSS基本上是随着Al~(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MLVSS/MLSS随着投药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Al~(3+)对COD和TN的去除具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对TP的去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当Al~(3+)的投加为0.5 mmol·L~(-1)时,TP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浓度仅为0.44 mg·L~(-1),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此时,TP的去除率为92.7%,比不加药时提升了10.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制备出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和不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混凝剂,分析研究了PASC中Al(Ⅲ)的水解-聚合历程以及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相互作用,探讨了PASC溶液的酸解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PASC),比较了它们与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铝含量,研究了B值和pH值对其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情况。探讨了PASC的混凝效果和残留铝含量与Al/Si摩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SC较PAC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和较低的残留铝含量。对于高浊度水而言,具有适宜Al/Si摩尔比的PASC才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但对中、低浊度的地表水和含油废水而言,在实验的Al/Si摩尔比范围内,其值越小,混凝效果就越好。PASC在水体中的残留铝含量随着Al/Si摩尔比的降低和B值的升高而下降。PASC和PAC在中性pH条件下具有最低的残留铝含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的影响因素、产品性能和微观结构.选取A(碱化度)、B(n(Si):n(Al))、C(聚合温度)和D(反应时间)对混凝高岭土模拟废水后透光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最终优化方案为:A为1.18,B为5.64,C为47.40℃,D为2.48h,透光率预测值达86.58%,验证试验均值相对误差仅为0.18%,模型相关系数为0.9984,表明RSM优化模型可靠.混凝剂性能随投加量增加而不断增加,最终趋于稳定;随废水pH值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XRD分析PASC主要物相为氯化钠,非晶态衍射峰形成预示着浸出液和聚硅酸加碱聚合形成了新的无定形物;FT-IR测试表明聚硅酸与Al3+及其水解产物间络合形成了金属-OH等非离子键;SEM显示产品为高聚集度和枝化度的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The electr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agulation behaviors of polyaluminum silicate chloride(PASiC)and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by streaming current(SC) measurement and jar test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silicic acid characterized negative charge and hydrolyzed aluminum species result in a decrease of the charge-neutralizing ability of PASiC, compared to PAC.The decreas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basicity(B) and Al/Si molar ratio in PASiC.The less the B value and the Al/Si molar ratio,the lower the change-neutralizing ability of PASiC is.In contrast,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 for PASiC affects the charge-neutralization of PASiC to a smaller extent.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PAC, PASiC may enhance aggregating efficiency and give better coagulat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含聚氯乙烯医疗废物的热解特性,选取输液管和尿样盒为对象,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重实验,探讨了二者热失重行为和机制,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及热解剩余物性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输液管和尿样盒的降解过程以主要成分PVC的热解机制为主导,分别在约200~390℃和约390~550℃区间内,呈现两段主要的热解过程,最大热解速率分别出现在315℃和470℃左右;增塑剂可降低样品脱氯的温度并增加失重率,样品复杂的成分导致失重峰不规则且不平滑;热解过程为吸热反应,呈现2个明显的阶段,分别对应试样的两段热解,热延迟的存在导致DTA峰温稍滞后于对应的DTG峰温;建立的"整体两步四反应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输液管和尿样盒的热解行为.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絮凝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秉晖  栾兆坤  潘纲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74-1880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特性粘度分别为2.7,1.4,0.7)为絮凝剂,对比PAC和PFC,通过残余浊度、Zeta电位、FI絮凝指数的测定,研究了PDADMAC对高岭土悬浊体系(浊度分别为6000,1000,200和10 NTU)的絮凝特性,并对其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DADMAC的吸附构型决定其絮凝机理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 NTU)为单个颗粒物表面吸附覆盖及其"吸附电中和"絮凝模型;在高浊条件下(>1000 NTU)为单颗粒表面(Monomer)部分吸附覆盖及其"吸附架桥"絮凝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