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月7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特聘美国豪斯纳(G.W.Housner)博士为该所名誉教授。豪斯纳教授是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席、美国“国际减灾十年”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地震工程学家。他对国际地震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  相似文献   

2.
<正> 由国家地震局批准,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所于8月25日召开了成立大会,江苏省地震局党组任命张雪亮和董颂声副研究员为该所正副所长。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所是江苏省地震局领导下的一个研究机构,现有研究人员四十多名,下设工程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和工程三个研究室。其方向任务是把地震预报与工程相结合,为减轻地震灾害而努力。近期内侧重于开展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地震危险性分  相似文献   

3.
<正> 应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恢先所长的邀请,美国加州地震安全委员会主任工程师张周育先生于1984年9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期间,他作了有关工程地震问题和能源开发方面的学术报告。除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室、地震地质研究室等有关专业人员外,还邀请了南京水利科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南  相似文献   

4.
<正> 江苏省地震局和江苏省地震学会邀请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刘贞荣副研究员来宁,于1984年6月20日至25日,讲授模糊信息处理及其在震害预测和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由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关于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学术动态的报告会于1984年9月18日至21日在南京华东水利学院举行。会议邀请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胡聿贤研究员和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室主任张雪亮副研究员介绍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盛况和学术动态情况。胡聿贤主讲了“地震危险性与地面运动”和“结构动力试验与理  相似文献   

6.
塌陷灾害与塌陷工程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主要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塌陷灾害及塌陷工程学。叙述塌陷灾害给城市建设、工程建筑,生态平衡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造成的严重后果。阐述塌陷工程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目的及研究方法,以及与岩石力学、结构力学,建筑设计、施工等工程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三“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于1982年8月27日到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中美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办。会议的筹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恢先研究员和同济大学李国豪教授为中方主席,美方主席是加州理工学院詹宁斯(P.C.Jennings)教授和豪  相似文献   

8.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 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 1983年菏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 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 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 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于1994年8月23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270多位作者为本次会议撰写了150篇论文,全国各地教育、科研、设计、管理等部门50多个单位120多位教授、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的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届(1984)在上海、第二届(1987)在武汉、第三届(1990)在大连举行。此后,会期调整为每隔4年举行一次,与世界地震工程会议间隔相同,并安排在两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中间。  相似文献   

10.
<正> 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工程科学讨论会于1985年元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44名,并邀请奥地利、意大利二名正式代表和国内列席代表27名参加。会议由中方主席刘恢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致开幕词,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致欢迎词,美方主席洪华生(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伊利诺大学教授)、日方主席伊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首莫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减缓地震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礼立在向记者介绍国际减灾活动和工程减灾时,强调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必须要考虑到防震抗灾问题。他认为这与解决环境污染同等重要。这位地震专家分析指出,北京地区地震烈度为八度,经常受到周边地区地震波及。谢礼立还举例说,北京周边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3月23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台网中心召开以"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为主题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山有、项目团队负责人王涛研究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李山有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及其直属的工程力学研究所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的有关情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通过审核的会议论文将在中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14,(2):7-8
正2004年4月2日,中国地震局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创建大连市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签字仪式在大连举行。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与大连市副市长张亚东分别代表中国地震局和大连市政府在协议上签字并发表讲话。为落实协议要求,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大连大学也同时签订了防震减灾高端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6.
道路塌陷已成为天津市最主要的城市灾害,使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失,对其成因的研究及制定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以地质雷达管线探测、管内探测为主要手段,结合钻孔及水文地质资料,查明了道路塌陷异常区的分布、地下地层差异压实及管线破损情况,并得出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路面塌陷发生的内在因素,而路面的荷载及潜水面与污水管的水势是路面塌陷的直接原因。以此总结形成了"软塑土的差异压实+侧向位移—管线破损—动水—土体掏空—道路塌陷"的成因机制。最后提出了塌陷前按一定的砂、泥配比合理充填,及塌陷后管线间加内衬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5):61-61
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主编单位 ,由谢礼立院土和王亚勇研究员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已出版发行 ,于2 0 0 4年 8月 1日开始正式试用。本通则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和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的研究基础上 ,经过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台湾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样板规范进行分析研究后 ,结合中国的抗震经验和研究成果 ,按国际上最新的抗震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地震局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联合工作队,有位专家一直奔波在都江堰各个救援现场,查验危楼,制定方案,指导救援,被救援队员和灾区群众信赖地誉为"炼有火眼金睛",他就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柏涛。著名工程结构抗震专家孙柏涛,曾多次参加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建设部、中国地震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科学基金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地震工程国际会议(http://www.3icee.njut.edu.cn)”,将于2004年10月19~20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地震工程、结构抗震与控制、结构健康监测、智能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8月9-1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防震减灾的经验、技术与发展方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