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炯 《绿叶》2012,(12):83-86
“美丽张家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画卷; “绿色新崛起”,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理念; “生态新家园”,一个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从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从全国首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诞生,到成功搭建生态文明基本框架,再到首届江苏省“生态文明号”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近年来,张家港始终秉承“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铺开了一幅“美丽张家港”生态文明的新图卷。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人现在有个习惯,一到周末,就愿意举家出动到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馆呆上半天一天。在这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与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体验什么叫生态文明。独树一帜首家展示生态文明目前,南京科技馆共有32个。其中,南京生态文明教育馆最具代表性。它是全国首家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并命名的公益展馆,自2010年"六·五"世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发达、环境承压的苏南地区,从生态环境、生态效率、社会发展、生态意识4个方面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该地区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5个主要城市以及其中的南京(2008~2013年)分别开展横向城际差异对比分析和纵向年际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就纵向年际变化来看,南京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逐年提升,但上升速度呈现阶段性变化;就横向城市对比而言,苏州、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依据评价结果,苏州、南京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生态节约意识;无锡、常州需着重加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结构优化;镇江则应综合采取措施提高各项生态及经济指标。研究可为苏南地区生态文明科学实践、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对生态环境保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保护与发展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对立的关系,对生态地区的规划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总结了新时期生态地区治理呈现从偏重建设用地到全要素全覆盖的系统性管控、从被动消极式保护到主动实现与城市融合发展、从单一投入到激发多主体积极性的可持续治理三个方面的转变,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从用地管控、生态修复、用地布局以及实施机制方面提出策略,为当前生态地区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从发挥教师第一责任人作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培植生态文明意识,是新时代下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中心幼儿园位于赣县区江口镇,江口镇因处于桃江、贡江、平江三江交汇处,因而又被称为“三江口”。因此在幼儿园周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天然的教育资源,江口镇中心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始终坚持“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喜爱自然”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结合周边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始终为创建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美丽的育人环境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浅绿化”“片段化”和“眼前化”问题,提出绿色育人要从“浅绿化”到“深绿化”、从“片段化”到“过程化”、从“眼前化”到“长远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提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养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状况,无论从认识到实践,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还远远不够。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再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社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综合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背景下生态文明新理念,包括战略目标、道路选择与研究范畴,旨在为引导深入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指导与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喆 《环境教育》2023,(9):39-41
<正>学校教育应当转变传统德育与智育相分离的观念,采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融合,进而建构生态文明在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三重维度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关乎到生态文明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一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新解读,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钟茂初 《绿叶》2013,(1):17-28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因而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需要予以厘清,以此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宏观政策、微观理念与法律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绿色执政方略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全国土地会议”,从“节约粮食和土地资源”到“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从“可持续发展”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顾历史,绿色执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本研究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为资料来源,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方法,使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和KH Coder可视化软件,对重要文献选编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共产党绿色执政理念有关文字表述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系统梳理绿色执政理念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绿色执政理念的集大成者,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走好“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点上绿色发展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实验学校依托生态农场、节日活动、项目学习多元化途径,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入手,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为筑绿色梦想持续助力,做生态文明理念积极的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其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的指标多而复杂。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年末总人口等15个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南京市的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江泽慧 《绿叶》2007,(11):1-1
生态环境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对生态建设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理念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长远与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李钰 《环境教育》2010,(11):42-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之相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现有城市生态建设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六大系统"的全面生态化优化提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城市生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报告还特别强调,“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宣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也为环境宣教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全喜 《环境教育》2013,(11):33-36
全国100多所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生态文明与社会主艾’为主题,从“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艾’、“生态文明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生态文明与环境伦理”四部分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走向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