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国大学积极响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全面推进高校的绿色化改革,主要体现在顶层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建设五个方面。绿色大学又称为可持续大学,倡导在大学建设中发展绿色文明[1],在高校育人的全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思想[2],用“绿色教育”思想培育人、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使大学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3]。绿色大学被看作生态文明时代大学的新形态和新符号,所标志的是,通过绿色化的大学建设、以大学自身的多种职能,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未来的期许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是其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2],其不仅受气候、大气降水、地层岩性、地貌等条件的控制,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3]。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浅绿化”“片段化”和“眼前化”问题,提出绿色育人要从“浅绿化”到“深绿化”、从“片段化”到“过程化”、从“眼前化”到“长远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提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  相似文献   

4.
<正>高校水处理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逐渐向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指出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环境专业中的必修课程[1]。“水污染控制工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等多门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2]。学生需要掌握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水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涉及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兼具理科及工科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低碳教育形式多样化、学科融合渗透、构建低碳评价体系等方式,使小学低碳教育更易于执行,在让小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同时,有利于构建绿色校园,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要达到低碳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1]。“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推进低碳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理应承担起低碳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正>1月初,北京市向市民提交了一份2022年的蓝天成绩单: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0微克/米3;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米3、23微克/米3和3微克/米3。数据或许没有温度,然而“一微克蓝”“冬奥蓝”“常态蓝”这一幕幕湛蓝的画面却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北京市民的脑海里。2013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以超常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综合施策、科学施治,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有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铁军队伍用汗水、责任和深情记录下了北京求索蓝天的艰辛路程,也记录下市民在绿水青山间的幸福时刻。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核算,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新增碳排放,推动企业尽早实现碳达峰。我国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核算方法。文章以某乙烯项目为例,选用“国标方法”“发改委方法”“广东省方法1”“广东省方法2”“北京市方法”“上海市方法”6种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核算出CO2排放量分别为399.49×104,359.02×104,345.65×104,357.09×104,375.33×104,298.7×104 t/a。6种方法在燃料燃烧、火炬燃烧、工业过程、净外购电力、热力等方面的核算内容、量化公式、排放因子上均有所不同,导致核算结果差异较大。考虑到环评阶段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等可获得性低、准确性差的特点,建议企业工业过程和装置层面碳排放核算统一采用碳质量平衡法,将委托第三方处置废弃物产生的碳排放纳入间接排放,增加装置层面的碳排放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依托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力量和场地资源,促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环境,训练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延伸学位课相关理论的实践体验,为“双一流”背景下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奠定基础。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最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3]。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国际"垃圾银行"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生活垃圾银行"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垃圾分类已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与难点,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与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从国际上来  相似文献   

10.
何喆 《环境教育》2023,(9):39-41
<正>学校教育应当转变传统德育与智育相分离的观念,采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融合,进而建构生态文明在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三重维度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关乎到生态文明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法规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将生态文明观、绿色发展观、环境法制观“三观”教育融入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徐明 《环境教育》2023,(Z1):53-56
<正>通过“生态学研究方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提高了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生态学研究方法系统性,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1]。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采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的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设置研究生培养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为更好地对宜宾市中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思想,以宜宾“趣味生物体验馆”为例,从线上“特色”科普和线下组建“趣味生物体验馆”两方面探索中学生物实践教学模式,带给广大中学生“体验—认知—行动”的教育引领和趣味体验,增强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启示,注重培养学生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意识,学会生命共同体的哲学基础[1]。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从基础地理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双向互动作用的角度,阐述一条使教育能长久、有效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路径。“人类在20世纪犯过许多错误,其中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个世纪发生的巨大变革缺乏预见与思想准备”[1]。走向工业文明便是人类历史的巨大变革,其两百多年发展过程创造的物质财富远大于之前所有时代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正>为积极推进国际气候系列公约的有效落实,中国以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以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世界关注的中心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历经了艰难的谈判之路[1]。《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系列文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论是中国、欧洲的洪灾,美国高达50℃的热浪,还是南美连续两年的干旱,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来实现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地理学科具备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环境观的优势,本文提出教师可通过善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问题研究”栏目,把握渗透环境观的三个良好教学时机。人类是自然进程演变造化的产物,自有人类以来,人与环境相互依存[1]。人类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资源,用以生产和生活,并向自然排放废弃物。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索取与排放数量的增加、速度的加快,使得生态环境逐渐出现了许多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个人或集体的行为应受到科学环境观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从三级课程视角,提炼出生态文明教育在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课程状态,展望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中未来生长空间。生态文明是我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生态研究基础上长期探索的智慧结晶[1]。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清洁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上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采用膜过滤,但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液较难处理,而且处理成本高。某工程采用“微电解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A/O+MBR”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50m3/d,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的排放要求。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微电解催化氧化工艺不产生浓缩液、工艺运行较稳定、运行控制较简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