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阐述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三种指标体系:指示物种指标体系、结构功能指标体系、V-O-R指标体系.其中,结构功能指标体系从选取指标和指标分类两方面进行了方法归纳,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几种评价方法,以及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的独流减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结合独流减河河口的实际情况,首次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独流减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及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河口生态系统压力评价、状态评价和响应评价首次对独流减河河口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独流减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471,处于亚健康状态,社会因素是造成河口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口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出发,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人群健康状况5个要素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依据,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主要指标及权重;借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天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5年,天津城市生态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天津市城市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和人群健康为优势要素,活力和组织结构为限制要素。最后针对天津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介绍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状况 ,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 ,对它的认识 ,首先是从生态系统自身开始 ,进而发展到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系统健康。笔者指出研究生态系统健康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系统功能失常的分类方法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变化环境、人类健康、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评价结果简化、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了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和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计量模型;给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框架.以黄河流域青海片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并对青海片内水电梯级建设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青海片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共和县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正面影响.但对青海片和沿黄其它县均为负面影响;梯级开发规划全面实施后,将使青海片的生态承载力指数下降9.9%,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也将由亚健康状态降至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浑河沈阳段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公认的河流管理目标,采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来研究城市河流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浑河沈阳段为例,将根据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参考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浑河具体情况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研究尺度,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河流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对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煤炭开采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矿区的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生态终点,确定了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的赋值方法,建立了矿区生态风险估算模型及随时间变化的累积模型,通过计算风险累积速率进而求得矿区煤炭开采的风险累积值,为典型的煤炭矿区开采生态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陶景忠 《环境科技》2006,19(Z1):44-46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分析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构建了城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标准.并对苏州某城镇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制约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为其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神府矿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气象等生态环境与统计数据指标,利用RS和GIS技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神府矿区不同开采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0年、2015年研究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分别为1.598×1010元、1.905×1010元、2.134×1010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例最大,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耕地、草地生态系统为该地区贡献了最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开采强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增长变化较为相似,煤炭开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未显著下降,整体较为平稳。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分析表明在近年来相对改善的气候环境与人工修复共同作用下,神府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未发生明显的缩减。此类半干旱生态脆弱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宜通过主动的“保护性开发”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避免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水土扰动型治理,通过适度的人为干预保证与维持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研究成果不但揭示高强度煤矿开采下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做了定量评估;同时,为将来的矿区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3S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石嘴山市煤炭开采区的生态修复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分析。采用2001年与2011年两期LandsatETM和TM遥感影像图的人工解译与变化监测,分析了煤矿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通过建立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成功的治理煤矸石山,改造塌陷区,建立煤矿地质公园,将塌陷区改善为生态湿地等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进行了全面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通过10年的土地修复,采矿迹地的生态恢复能够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0倍左右,尤其是环境美学功能受到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品质性和稀缺性,对价值当量因子法模型进行拓展,并基于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2006—2015年的经验证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来看,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在降低,主要是由于水源涵养、废物循环和气候调节这3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减弱,不过下降趋势逐步减缓.从空间角度来看,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度呈现东部、南部高,中部和北部偏低的格局,说明目前采煤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仍较脆弱,而传统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在得到恢复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五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五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包头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郭伟  赵仁鑫  张君  包玉英  王宏  杨明  孙小丽  金帆 《环境科学》2011,32(10):3099-3105
对位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包头尾矿库区和白云鄂博铁矿开采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治理草原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包头尾矿库区周围不同方向的土壤都受到了重金属Pb、Cu、Zn和Mn的污染,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Mn〉Zn〉Pb〉Cu;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矿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已经给矿区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矿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不断下降,矿区生态系统正在发生退化。华东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煤炭产区,该地区为高潜水位区域,因此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具有其独特性,地表塌陷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地面积水、水土流失等是引起这一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的江苏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海岸带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近19年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县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3~6之间,处于一般等级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4%~66%,处于较差等级的区域占34%~45%,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研究区中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而南北两侧相对较差;研究区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一般健康水平,但从健康指数构成来看,研究区压力、状态、响应因子值在研究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态健康指数在2002年以后略表现出下降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