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星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与地球很相似,有昼夜四季之分,有大气层和气象变化,有固定的形态并在两极堆集着冰雪(极冠)等,故有人将火星称之为小型的地球。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火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天文单位(相当于227.94×10~6公里),公转的恒星周期为686.98天,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23秒,火星的赤道直径为68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0.53,极直径为6748公里,平均直径是6740公里,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4.1公里,轨道偏心率为0.093,近日点的距离为2亿700万公里,远日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想象现在是2030年.地勤人员把你送上了前往火星的宇宙飞船。你的任务就是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寻找生命。天文学家认为火星和地球在年轻的时候非常相似。还有一些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化石表明地球上的生命“仅仅”诞生于10亿年前(而地球到现在则有45亿岁了)。也许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 据估计,外空间物质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有几千到几百万吨。已收集到的陨石个体大的可达数十吨如西南非霍巴(Hoba)铁陨石,小至微粒。这些来自外空间的物质我们通常称为陨石,但微粒一般称为宇宙尘埃。陨石,在外空间大约以42公里/秒的速度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一旦它运行进入地球轨道,尾随着以30公里/秒速度环绕太阳转的地球并追上它,这时陨石体就以12公  相似文献   

4.
松涛 《沿海环境》2000,(5):24-25
目前,由于人类生产的盲目发展,使地球的 环境日趋恶化;地球上人口数量也正以前所未有速度疯狂增长,并大量消耗着地球日益减少的资源。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为扩展人类未来生存寻找一切可能的途径。为此,欧美各发达国家竟相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和研究。在太空探测器未发明以前,人们通过望远镜观测火星,发现红色的火星上似乎有山有河,甚至有人宣称火星上有运河,并断言火星上有火星人。这种说法曾让许多人产生奇妙的遐想。然而,火星探测器对火星探测结果却令一些人感到失望。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5.
火星滑坡研究对地球上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具有借鉴意义,其中火星滑坡体体积的计算是调查难点之一。基于NASA火星侦查轨道器背景摄影技术,借助谷歌地球软件,对火星水手谷中的12处典型滑坡进行了识别与分析。运用Alfred S.McEwen公式和方格网两种方法,计算了火星滑坡体的体积V,得出火星水手谷中12处典型滑坡体的体积平均在1 500km3,最高可达5 452.4km3。采用数理统计理论,发现滑坡体体积V与堆积区域面积D满足V=103.046 D1.036,滑坡体高度H与滑移距离L之比(等效摩擦系数)与滑坡体体积V满足H/L=-0.029lgV+0.459的关系。分析滑坡体滑移距离L的影响因素,得出滑坡体滑移距离L与滑坡体体积V和滑坡体高度H基本呈正相关。将火星滑坡体体积计算结果与地球上217处滑坡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火星滑坡具有体积大、滑移距离远、低等效摩擦系数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吕芳 《世界环境》2009,(4):21-22
重新认识太阳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其内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因而释放巨大的能量。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公里。比地球的直径大109.3倍。太阳的体积约1.4122×10^7km^3,比地球的体积大130万倍。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的能量是3.865×10^26焦耳,相当于每秒钟燃烧1.32×10^16吨标准煤所产生的能量。地球上的一切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技术相比,同时也与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不同,  相似文献   

7.
月球起源于一个比火星略大的天体与地球的大碰撞这一假说,可以解释地-月体系的角动量、轨道特征和独特特性。地球与月球在密度和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都可用月球是由撞击体的幔形成的来加以解释。从宇宙化学的角度来看,在内太阳系区域形成一个撞击体是合理的,这是对碰撞形成月球假说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火星探测是目前人类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简述火星大气环境与地球的差别;研究国外火星风洞建设情况;探讨国外火星环境的风工程风洞试验研究。意在为国内未来火星风工程风洞实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自H.Wnke(1966)从轨道的考虑第一次提出某些陨石可能来自火星后,科学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反对这一假设的传统论点是动力学问题,包括物体需加速以克服火星的逃逸速度(5km/s)。1981年以前未发现月球陨石的情况,意味着收集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可能性很小。海盗号空间飞行器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陆,为科学家提供了将来自火星的火成陨石与  相似文献   

10.
据科学家的初步估计,目前在宇宙空间散布着3000多吨的太空垃圾,它们都是些宇宙飞船的残片。到2010年这种垃圾至少会达到一万吨,而仅直径10厘米以上的碎块就会有7500吨,其中的一些碎块用天文望远镜就能看得到。这些碎块在地球轨道上的飞行速度极快,甚至直径1厘米的小铁块在和宇宙飞船或者轨道空间站碰撞时也会带来真正的灾难。直到目前人们还较幸运的是,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碰撞事故。但是在和平号轨道站上的俄罗斯宇航员们已经抱怨,轨道站的舷窗被小碎块碰坏,因而妨碍了拍摄高质量的地球表面照片,并且在回收的卫星上已经可以看到,由于与这种太空垃圾的碰撞,卫星表面嵌入了直径为几毫米的残片。科学  相似文献   

11.
<正> 82年7月16日陆地卫星4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使陆地卫星计划成为这一年地质遥感的一个重大事件。陆卫4与先前的3颗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它具有16天的重复周期而不是18天;低轨道运行(705公里,而不是919公里),并且为了邻幅相接,有7天的间歇跳跃轨道;它没有磁带记录仪,而有7个通道的热制图器(TM)和4个波段的多光谱扫描仪(MSS)。热制图器有3个地质学家们特别感兴趣的新波段(1波段,0.45—0.52微米;7波段,2.08—2.35微米;6波段,10.4—12.5微米)。1波段对浅海水的穿透性较好,便于海岸制图;当它和2、3波段合成时,  相似文献   

12.
空间科学的最新进展,使人们现在已有可能构筑一些关于火星这颗行星的地下水的存在、体积和水循环的模式。 水蒸气的去气模式表明,火星表面理应为厚达10~100m(1.4×10~(15)~1.4×10~(16)m~3)的水所覆盖。地貌证据暗示,火星的大部分表面应当有至少500m深的水(7×10~(16)m~3),但它今天除了在其两极存在冰川冰(2.3×10~(15)—9×10~(15)m~3)外,没有地表水。火星的引力虽然只是地球的40%,但照理应当能使水不逸离该行星。对表面和大气水的体积测量结果表明,火星的大部分水(1.2×10~(16)—6×10~(16)m~3)是作为地下水隐藏起来了。 水循环模式表明,火星有一个活跃、但又近于静态的水循环,这种水循环受沙漠低地中的出水量和两极覆盖的冰川水的补给量所控制。在这个系统中,地下水流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仲民 《环境科学》1991,(5):92-92
保持地球温暖全靠那些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否则地球将面目全非 “温室效应”,即大气的热绝缘效应,千万年来把地球保持在平均温度约13℃,也就是比它本来的温度要高33℃。地球温度上升,证明是同其他星球火星和金星上的温度相一致的。它们离太阳远近不同,大气组分各异。火星上大气极为稀薄,平均温度保持在—53℃,而金星上的大气主要是CO_2,其温室效应无异于“火上加油”,经受着平均温度447℃的高温。在地球上,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是造成大气热绝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火星表面影响航天器工作的相关环境,主要包括低气压、大温区、CO2大气、高风速、尘暴等.首先叙述了低气压环境的真空舱抽放气模拟法(低气压调节范围150~1500 Pa)、CO2环境换气模拟方法(CO2体积分数约95%)、大温区环境气氮调温模拟法(调节温度范围为–150~150℃)、尘暴环境的真空引流模拟法和低气压风洞模拟法(火星尘埃直径为0~100μm)、地形地貌的场景模拟法(粗砂和中砂地貌)、辐照环境的太阳模拟器模拟法、大气环境中灯阵模拟法(辐照度能够达到1760 W/m2)以及低重力环境的配重模拟法(重力加速度为3.72 m/s2).其次叙述了当前国内外火星综合环境的常见模拟方法,包括火星低气压热环境试验、火星低气压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15.
陆彩荣 《环境》2004,(2):52
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肉眼看上去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的亮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四颗行星。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6,(20):1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构成了地球水体的97%,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万物生存发展的家园.一旦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命,地球就会像火星一样寒冷、贫瘠、荒凉.  相似文献   

17.
月球矿物学     
月球物质已从月球上九个不同的地质点被运送到地球。目前世界上不同实验室所研究的资料表明它有足够的代表性,它可以与月球轨道的x-萤光资料和事先的地质观察相配合来说明深达20公里月壳外带的矿物成分。 月球矿物学研究的成果已在文献中屡见不鲜,现有的工作并不希望得到某些月球矿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6,(10B):1-1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构成了地球水体的97%,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万物生存发展的家园。一旦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命,地球就会像火星一样寒冷、贫瘠、荒凉。  相似文献   

19.
生物圈: 地球上一切生物,其中包括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层,这个表面层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的界限包括不到十一公里深度(太平洋最深处)的一切海洋,不到九公里的高度(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的大陆表面、海岛以及较低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般认为,碱性玄武岩的源区深40—80公里,而金伯利岩的源区为80—250公里。因此,对这两类岩石的研究,可了解地球深达250公里的情况。上地幔中由40公里到250公里这一区段很重要,因它是板块活动和地震形成的关键地区、是大部分岩浆和许多与矿床有关的热液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形成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的气体散发地区。 从金伯利岩在全球的分布看(图1),它主要同前寒武纪稳定地块有关。非洲的金伯利岩(图2)没有例外地都出现在西非地块。刚果地块和卡拉哈里地块上。一些金伯利岩虽产于环绕稳定地块的褶皱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