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Dcr自动连续分析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定废水中CODcr的自动消解,自动比色测定进行了可行性实验研究。在封密的玻璃管内,废水在200℃恒温消除20min后,采用光电比色法,在5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结果,回归分析的相关性在0.95以上,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0.3%。用设计的自动连续测定技术,与标准分析方法同步测定某些废水中的COD值,其相对误差在3.22%-1.89%之间。  相似文献   

2.
用鱼类检测工业废水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鱼类急性毒性力法对抚顺市重点工业污染源21个污染排放口水样的毒性进行检测 ,以K2Cr2O7 作参比毒物 ,使此法所测得的急性毒性值定量化。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 ,对水样毒性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属剧毒污水口1个 ,重毒污水口2个 ,高毒污水口4个 ,低毒污水口2个 ,基本无毒性污水口12个。各行业污水毒性依次为农药>啤酒>石化>矿山>冶炼业。证明用鱼类监测工业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盐为指示剂,测定化合物对降解微生物的毒性,测定条件为:温度25℃,菌种投加量之1ml/L沉降0.5h活性污泥,指示剂浓度1mg/L曝气量400ml/min,作用时间4h,实验证明,当指示剂显著降解率〉70%时无为毒,〈30%为毒性较大,当降解率为50%其毒性浓度抑制值与文献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对鳗鱼苗的毒性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调节pH值前后印染废水对鳗鱼(Angaillajaponica)苗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印染废水原液中的高pH值及其与废水中存在的有害离子产生的复合效应对鳗鱼苗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其24h—LC50为1.17%、48h为1.08%、96h为1.05%;经调节pH值到适宜范围后,废水毒性明显降低,但亦有致死作用,各浓度组96h内死亡率为10~20%。  相似文献   

5.
分散剂对海洋微生物的毒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化的Microtox技术对油分散剂X-81作了毒性检测,EC50=7000mg/L95%的置信区间为5600-8500mg/L。毒性分级属微毒。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8种化合物对一种淡水绿藻-斜生栅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斜生栅藻时Cdso4,的毒性作用敏感,又由于Cdso4具有性质稳定、重复性好、方便易得等特点,因此被选为我们的阳性参比毒物。cdso4的96EC50值为0.543mg/L(细胞数),0.88mg/L(光密度)。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要采三个以上平行样,但未对平行样的精密度作出相应的要求,讨论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综合误差,从理论上推出较适合我国目前使用的监测平行样允许偏差范围值,并通过实际监测数据对其合理性给予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对水中BOD5和CODcr的相关性进行了,以CODcr的值快速推算出BOD5的值。结果表明,废水BOD5与CODcr数值之间线性显著。在生产稳定的情况下,只测定出废水的CODcr就可通过回归方程及默默信区间预算出BOD5,预算值与实测值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6.85%,经济计性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在工业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铁岭市26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所排放的废水进行了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污染源进行了毒性分级,探讨了生物急性毒性试验在污水源监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毒性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报告了十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依其毒性大小分:辛硫磷为剧毒;甲基异柳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为高毒;敌敌畏、氯化乐果、甲胺磷(江苏)、果保灵、甲胺磷(山东)为中等毒性;久效磷、杀灭毙为低毒,并初步探讨了有机磷农药结构和对微藻毒性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TNT值水的BOD5/CODcr值的测定,以及对该废水的生化降解性的研究,认为BOD5/CODcr测定值涌正确的地评价某些废水的可生化性,并从“辅代谢”的原理、TNT降解动力学研究和细菌学指数研究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型溞毒理实验在国内外发展以及在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中的应用,对3个厂家污染源废水的溞类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废水的生物毒性很明显。用大型溞对污染源废水及其他废水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废水的水质状况和综合污染程度,为综合治理污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单甲脒对绿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杀虫剂单甲脒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短期和长期毒性。用细胞密度计算出的48hEC_(50)分别为1.42和1.41mg/L,96hEC_(50)分别为1.67和1.62mg/L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试验初期的抑制后,杀虫剂单甲脒能促进藻类繁衍。  相似文献   

14.
用盐水丰年虫测试4种石油化工污染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水丰年虫为试验生物测试了硫氰酸钠、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和丙烯腈这4种石油化工废水中常见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污染物以盐水丰年虫的急性毒性值(EC50)分别为253.7mg/L、22619mg/L、16050mg/L和14.34mg/L,盐水丰年虫的敏感性基本接近常用的淡水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15.
无汞盐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的CODC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和试验了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精密度与准确度较好,最低检出限1.50mg/L。本法适于测定含氯离子不大于300mg/L,COD值为5.0-80mg/L的地表水样。  相似文献   

16.
制浆造纸废水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而理化分析并不能实际反映出水污染源对水体中受害生物的综合毒害强度。该研究同时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溞类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制浆造纸排放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小,根据上述毒性实验所测定的半数效应的体积百分比浓度,筛选出对该行业废水最为敏感的毒性试验方法和试验生物,同时结合毒性单位法和废水中的常规污染物浓度与特征污染物对该排放废水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33.24%、33.33%和32.96%,属中毒;对大型溞的48 h LC50为27.01%和37.47%,属中毒;对青海弧菌Q67的15 min EC50远远小于10%,属高毒或剧毒;对斜生栅藻的96 h EC50为50%~100%,属低毒。可见,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最为灵敏;同时测定4类生物急性毒性的方法为建立我国重点废水排放行业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体系和适合不同污染源废水的试验生物目录库奠定了基础;虽然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的理化指标已经达标,但是其生物毒性较强,这说明采用生物毒性监测配合理化监测方法监测水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才能更深刻了解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20℃条件下应用换液的方法研究单甲脒农药对大型(Daphniamagna)、方形网纹(Ceriodaphniaquadrangula)、老年低额(Simocephalusvetulus)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单甲脒对类的毒性中等,48hEC50值在552—1514mg/L之间,老年低额比较敏感,大型耐性较强.21d繁殖实验结果获得单甲脒对老年低额的最大无影响浓度(NOEC)为0032mg/L,最低有影响浓度(LOEC)为0063mg/L,其最大允许浓度(MATC)估计为005mg/L,应用系数为001.溶液pH值对单甲脒毒性有明显影响,其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中部莱昂河流域地下水中铬的污染曾作了测定。为了测定其污染程度找出污染源,采用相庆报样和分析程序,根据铬的分析测定和所了解的水文地质结构的物理--化学特征,确定出三个铬的污染来源,其中二个是人为的,一个是自然的。人为活动来源有:制铬盐厂废渣处理不当,造成汉域西南部局部地下水的污染(〉50mg/l),制砖厂产生残灰造成低浓度大面积污染(〈0.05mg/l),分布在莱昂市南部(约180km^2)。  相似文献   

19.
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取代芳烃对发光菌毒性,用Free-Wilson法和分子连接性法研究了取代芳烃结构与活性的相关性,取代基的毒性顺序为:-Br>-COOH>-NO2≈-Cl>-CH3>NH2。建立了EC50与LC50的相关性,并预测一些化合物的LC50值,结果和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不同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对东北三省具有代表性的化工行业中五种企业污染源排放口水样进行监测,按照工业废水试验方法(鱼类的急性毒性测试)研究了化工废水对于敏感鱼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化工行业废水对不同鱼种均有一定的毒性,随着实际废水暴露浓度的增加,鱼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现一定的梯度。同一浓度不同企业的水样,鱼的存活率不同,但有一定的抑制现象。在选取的化工行业中,以不同鱼种作为受试生物的生物毒性大小排序为:吉化1〉吉化2〉吉化3〉吉化4〉吉化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