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国明 《福建环境》2002,19(1):25-26
叙述了合成氨生产造气工段吹风气烟尘治理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指出在改进工况操作后,可取得很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除尘器在气烧石灰竖窑炉顶高温烟气除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烧石灰竖窑炉顶高温烟气除尘 ,采用静电除尘工艺 ,除尘效果明显 ,只要设计合理 ,可应用于气烧石灰竖窑炉顶高温烟气石灰粉尘治理中。  相似文献   

3.
新型组合脱硫除尘工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高效的多电场静电消烟凝并除尘器与湿式除尘器串级组成二级除尘系统,可以有效地治理工业锅炉的烟尘,是改造湿法除尘系统、提高除尘脱硫效率的新方法;测定结果同时表明,电除尘器对系统的脱硫无贡献.  相似文献   

4.
湿法除尘是中小型水泥厂机立窑烟尘治理的适宜方法,重点阐述了机立窑湿法除尘工艺流程、除尘机理及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还对机立窑湿法除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朱义超 《陕西环境》1997,4(4):44-45
1手烧锅炉污染特征目前对压力式锅炉的烟尘治理有许多成功的技术,但对非压力燃烧锅炉的烟尘治理成功的技术还不多见。非压力燃烧锅炉的主要特点虽靠自然拔民燃烧,其烟囱较低,排放的烟尘浓度大,一般达4000mg/N.m3,对周围的环境污染重。本文试根据手烧锅炉的燃烧特点,提出采用水浴除尘工艺对其进行治理。实践表明,其效果较为明显。2治理装置的工作原理水浴式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原来靠自然拔风燃烧的锅炉,改为由风机牵引的动力鼓风装置,烟气在管道中经风机牵引后,沿管道被提升,在行程中,经管道内设置的雾化水喷淋装置洗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某厂设计实践出发,提出对中小型铸造化铁炉烟尘治理的看法,说明以布袋除尘器为主体的干式除尘是有效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高炉出铁场除尘设计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叶 《福建环境》2003,20(4):57-59
论述了高炉出铁场烟尘治理的现状,对二次除尘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来宾煤矿矸石电厂烟尘采用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后,除尘效率达90%左右。但是,水膜除尘器排出的含尘污水排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本文就矸石电厂的除尘污水进行治理,实现污水闭路循环工艺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电厂生产过程中的烟尘是最为突出的污染问题,如何控制电厂的烟尘是电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电厂的生产中应用湿式除尘技术,为解决烟尘污染问题带来了可能,为此,本文结合湿式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对除尘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为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田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麻石(文丘里)水膜除尘工艺在沸腾炉烟气除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文丘里)水膜除尘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加装U型布水装置和采取间歇性用水冲刷灰垢的措施,解决了烟道内壁水、气界面处的结垢问题,替换了人工除垢,且烟尘排放浓度达到了环保要求,其回收的烟尘通过外销又取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HSL好氧生物流化床在不同曝气方式(填料、填装率、曝气水深、微孔曝气与单孔曝气等)下的流化曝气量,结果表明:流化曝气量随填料填装率增加而增大,当填料填装率超过90%,增大曝气量已不可能使填料完全流化;填料流化曝气量先随曝气水深增大而减小,后又随之增加;采用单孔曝气较微孔曝气易实现填料流化,但此时充氧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污水管道内硫化物的产生和逸散常引起恶臭、中毒和管道腐蚀等一系列管网问题,曝气充氧可以作为一种较为适用的控制污水管道内硫化氢产生和累积的方法.针对曝气充氧控制管网液相硫化物的方法,通过实验室批量实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对管道液相硫化物累积、碳源消耗等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充氧主要通过氧化硫化物实现对液相硫化物浓度的有效控制,硫化物累积、碳源消耗受间歇曝气频率影响显著,相对间隔较短的充氧曝气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液相硫化物累积,并且消耗较少的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13.
延时曝气对常温低氨氮SBR亚硝化影响及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温条件[(22±1)℃]下,采用SBR反应器,探讨延时曝气对常温低氨氮生活污水亚硝化的影响及寻找一种因延时曝气失稳的亚硝化高效恢复策略.结果表明,延时曝气可为NOB创造一个迅速增殖的有利环境,经23d的延时曝气(延迟时间1h)最终使亚硝化系统失稳;且失稳后仅通过限氧无法实现其恢复,而通过增设1h前置厌氧搅拌并缩短曝气时间控制氨氧化率在50%左右,经过60个周期(20d)实现了亚硝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投加悬浮填料改善活性污泥法处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向曝气池中投加悬浮填料以改善曝气池的处理效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悬浮填料可以降低曝气池的污泥负荷,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试验用悬浮填料能大大提高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而且该填料挂膜块,膜厚适宜,易于流化,投加和更换方便,是一种极优的生物填料。  相似文献   

15.
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曝气控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怀正  姚淑君  徐祖信  陈卫兵 《环境科学》2012,33(10):3484-3488
通过试验研究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曝气过程中塘内溶解氧和污泥浓度分布以及不同曝气周期对处理效果影响等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的能耗.结果表明,本试验曝气稳定塘条件下,4 d为本曝气稳定塘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间歇运行中曝气时间应该大于15 min,曝气稳定塘中各点在2~10 min内污泥浓度可逐渐达到平稳,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的曝气周期为0.5 h曝气/1.0 h停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寡毛纲蠕虫-水丝蚓(Limnodrilus sp.)的捕食实现污泥量的削减,并针对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的曝气强度所引起的蠕虫活性、泥水性质和污泥减量效能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蠕虫对曝气强度的耐受能力有限,其受损程度与曝气强度和时间正相关,低强度的间歇曝气下蠕虫受损数量较低,为总数的1.7%.蠕虫的组织乳酸脱氢酶活力在2.8~9.5m3/(m2·h)的曝气强度下明显升高,表现了较高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水平.较低的曝气强度下污泥上清液中硝酸盐氮的累积较轻.蠕虫对污泥的捕食能够抑制低曝气强度下溶氧缺乏所引起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增加,改善污泥的沉降性.在2.8m3/(m2·h)的间歇曝气下,污泥减量效率比连续曝气的污泥减量效率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射流曝气与鼓风曝气的氧化效果及能耗,提出了臭氧协同空气射流曝气的一种新型湿法脱硫浆液强制氧化技术,并探究了其在氧化脱硫浆液方面的工业应用前景,讨论了O_3浓度与传输距离、进气量、浆液循环量、温度、pH和液面高度对脱硫浆液氧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协同空气射流曝气、空气射流曝气、鼓风曝气对脱硫浆液的氧化率(η)和能耗(E)的关系分别为:η_1=1.270η_2=3.175η_3(其中η_2=2.500η_3)、E_1=0.747E_2=0.249E_3(其中E_2=0.333E_3),其工业应用前景良好;通过提高O_3浓度、进气量、浆液循环量与液面高度、缩短O_3传输距离等方式均能进一步提高亚硫酸盐的氧化效果,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定不同的进水方式、曝气量、悬浮填料投加比,对比研究了MBBR工艺中三种曝气方式——均匀曝气、渐进曝气、单侧曝气的充氧效率,并且运用Matlab软件,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测试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Cs和氧总传质系数KLα。得出:投加悬浮填料能明显提升原有曝气方式的充氧效率,但首先须保证填料在水中有一定活动强度,否则反会降低充氧效率;均匀曝气本身的充氧效率最佳,不过由于需要更大的气容比来带动填料运动,运行成本高于另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is to elucidate removals of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and odour generation potential in swine manure treated by short-term aeration. The experiment was composed of a 4 × 3 factorial design, with solids levels ranging from 0.5 to 4.0% and aeration lengths from 0.5 to 4.0 days at an airflow rate of 1.2 L s−1 m−3. Manure samplings were conducted on days 5, 10, and 20 during the storage. Solids (TS: total solids; TVS: total volatile solids), 5-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TKN), and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for manure samples were measur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aer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solids (TS and TVS), BOD5, TKN and VFAs were reduced in varying degrees with respect to the aeration length and storage time. Removal ratios of VFAs from 46.6 to 78.5, 49.4 to 86.9, and 48.8 to 95.6% were achieved under the aeration length of 0.5, 2.0, and 4.0 days,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of odour generation potential in the manure treated by short-term aeration can be linearly evaluat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lids, BOD5, and/or TKN, but the feasibility could be impaired for manure with high solids content. Meanwhile, foaming was found troublesome during the process of short-term aeration. Four-day aeration is recommended to treat manure with a total solids level of less than 2.0% for odour control because over 70% of VFAs removal efficiencie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等温层曝气器曝气室内气泡—水接触界面的氧传质过程,确定了表征氧传质效果的各项参数,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等温层曝气充氧动力学模型及其解析方法.应用本模型预测了美国Prince湖等温层曝气器的充氧效果.根据等温层曝气充氧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结果,随曝气量的增加和气泡直径的减小,氧总传质系数和氧传质速率均增大;随曝气量和气泡直径的增大,曝气效率下降.在等温层曝气器结构固定的情况下,减小气泡直径和增加水深均有利于改善曝气室的充氧效果,尤其是当气泡直径达到μm级别时;当曝气量超过一定临界值0.06m3/s时,曝气室的充氧效果略有削弱.根据曝气量对氧传质速率、曝气效率和单位时间内曝气室的充氧量的影响特性曲线,可确定等温层曝气器的优化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