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思维是大脑的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和创造的价值巨大。思维点燃创意的火花,眨眼间炽热为耀眼的火把;思维铺设创意的道路,一瞬间变幻出飞奔的骏马;思维高扬创意的旗帜,倾刻间飘舞满天的彩霞。[编按]  相似文献   

2.
活化分析法不同于化学分析法及物理仪器分析法,它是一种核分析技术。当被分析元素的原子核用加速的中子,作为“炮弹”进行轰击,就发生原子核反应。中子被原子核俘获就放出一个光子,该原子核就变成一个质量数比原先大一的核素~AX+n→~(A+1)X+r,这种核素如果是放射性的就要进行衰变,放出β或Υ射线。用Υ闪烁谱仪等放射性探测仪器测量它的特定的Υ能量及半衰期就可以知道它是哪一种放射核进行定性分析,测量它的放射性强度就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6):72-72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相似文献   

4.
陈志岳 《环境》2004,(3):57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厂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陈志岳  柯文仲 《环境》2001,(12):40-40
主要威胁是核辐射核电站的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核辐射:来自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的α、β、γ射线。α射线是能量很高、速度很大的氦核粒子流,它带有两个正电菏,质量约为氢核的4倍。由于带正电且质量大,容易和物质发生碰撞而停下来,所以它的穿透能力小,在物质中的射程很短,一张纸就可以挡住它。  相似文献   

6.
核辐射 通常称之为放射性,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采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6,(4):55-55
核农学是原子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核素与核辐射应用于农业生物研究中的理论依据及作用规律,应用核技术的研究方法、实验技术,阐明物质运动规律,揭示农业科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5,(3):58-58
核电站的基本构成 核电站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与火电站最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应系统。核电站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系统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核燃料的核裂变能加热外回路的水来产生蒸汽。从原理上讲,核电站实现了核能一热能一电能的能量转换。从设备方面讲,核电站的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起到了相当于火电站的化石燃料和锅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污染源主要是电讯系统。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就产生的射频和微波的能量而言。雷达系统和人造卫星的电讯系统当属最强,而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的辐射功率虽较弱,但多位于人口稠密之地,因此也是重要的辐射源。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主要有射频和微波辐射两类。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后大多能产生电和磁场,然后变成热能,一种是作用于细胞,使其产生变化(即热效应);另一种是作用于细胞膜的生物聚合体(即热外效应)。微波穿透力大,不仅可使皮肤表面加热,而且可以使深部组织散热困难,所以…  相似文献   

10.
地幔对流理论是伴随着板块学说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放射能、重力能等)是以怎样的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从而驱使板块运动、造山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的产生呢?这是地球动力学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地幔对流假说为这种能量传递提供了解释机理。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市垃圾的源与汇的本质进行了理论浅析。任何自然资源都是能量和物质的累积体,根据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这种能量和物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但是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从能流物流的循环角度看,城市垃圾本质上是能量和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能量和物质不完全循环的中间产物,循环经济采用3R原则,避免废物产生是生产和消费两种经济活动的优先目标,对城市垃圾的现状,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提出一体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发展食用菌生产 优化秸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短缺、能源反乏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大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既得资源与能源的浪费又极为严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农作物秸秆,作为光合产物与能量积累的巨大宝库,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与合理的利用。1.秸秆约育并价值众所周知,农作物经光合作用而产生的生物产量中,只有20%~45%是能被人类直接食用,而55%~80%是不能被人类直接食用。据分析,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有机物和少量矿物质、水所组成。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等。碳水化合物由纤维性物质和可溶性糖类构成。纤维…  相似文献   

13.
陈志岳 《环境》2004,(3):57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量子和(或)粒子连续发射出来一种呈现特有的指向相关性流谱。这一流谱是以衰变过程中核和它们的化学或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扰动为条件。对于溶液中的分子,其扰动的程度取决于由核结合而成的分子的大小,扰动存在的时间对于所发生的化学或物理反应来说就是一种指示。扰动指向相关性(PDC)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植物化学生态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居新  陶勇 《环境与开发》2000,15(3):22-24,31
植物的化学信息,早已被人们所关注和利用,目前,该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中最活跃,最能为社会与生产服务的领域之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是资源,而生态学的信息则是更具开发,利用前景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潜力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和化工行业既是生产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工业,又是高能耗工业。炼油、石化和化学工业仍然存在着减少能源消费的巨大机遇,在化学加工过程中,为转化而作为能源使用的燃料50%以上损失掉了,这种损失通过改进能量产生、分配和转化可使其减少。通过能量回收也可使损失减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次声波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而低于20Hz的声音就是次声波。在大自然中,次声波来源甚广,例如风暴、磁暴、雷电、火车高速行驶、飞机飞行、汽笛长鸣等都可产生次声波。这些次声波能量相当大,而且传播的距离较远。据史料记载,1883年,印尼克拉长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能绕地球3圈之多,而且历时108小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环境的周围,有许多小型机械动力设备也会产生次声波,如鼓风机、引15风机、真空泵等。虽然这些次声波能量不大,但当它与周围设备产生共振时,其能量就会增强,而且传播较远。次声波不仅来源广、传…  相似文献   

19.
密集的人群会造成气温上升,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人体产生的热量可能是一种尚未开发能源的主要来源,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受到每天经过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成群结队旅客的启发,瑞典Jernhusen房地产公司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方法,利用250000人行走时产生的能量,加热大街对面的一座办公大楼,从而使得该建筑物的能量费用减少了25%.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纳米通讯》在线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由光子驱动的“分子纳米马达”。这种单分子马达将光能高效地转变成机械力,不仅能将光能的利用率从过去的10%提高到25%以上,还没有人们所忧虑的在其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据介绍,分子马达可以为未来的纳米器件提供一种能量源泉。如果要实现纳米机器的设想。提供能量的动力系统是个关键部分,即使工艺再精致,人们也不可能制作出纳米数量级的机械动力系统,所以科学家们寄希望于分子马达可以为纳米机器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