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论述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理化性质、大气化学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并从流行病学方面讨论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可能行成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工作的薄弱环节,很多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大气颗粒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10 μm)的研究进展 ,主要围绕可吸入颗粒物的基本特性、可吸入颗粒物与健康的关系、可吸入颗粒物的源解析 ,对其研究动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阐述了可吸入颗粒物的一般特性,其主要物理性质大多数取决于粒径;城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组成是可溶性无机盐、矿物颗粒、有机化合物和元素碳四大类。同时,详细阐述了国外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现状,确认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程度与死亡率增加之间的关系。以上海为例,介绍了我国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主要论述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理化性质、大气化学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并从流行病学方面讨论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 ,也指出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工作的薄弱环节 ,很多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健康效应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原发和继发性损害,决定这些损害程度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质量浓度、微观形貌和粒径、颗粒物的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及健康效应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用于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的受体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粗集理论模型、BP网络权重分析、投影寻踪回归、正定矩阵分解和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指出了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和还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伦 《山东环境》1997,(1):40-41
本文对大气粒状污染物的成分,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对策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气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等资料,计算分析了锦州市区大气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在锦州市区空气污染以煤烟类为主,汽车尾气成为大气污染源之一。PM10和SO2超过二级标准的天数将近95%出现在采暖期。提出了可行的具体措施,指出采用以集中供热、推广使用天然气、小型锅炉改造工程和控制汽车尾气为主要措施,廉顾绿化,制定市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超声波振荡法能使可吸入颗粒物中的阴离子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可获得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是在气污染研究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污染物质的追踪评价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的现状,从气溶胶的特征上分别论述气溶胶物质来源的矿物学(颗粒),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厨房的主要空气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厨房内空气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污染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亚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模拟研究了2010年东亚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时空演变,并初步评估了其对人群健康的危险度.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够合理地反映东亚地区PM10的时空分布,不同季节观测值和模拟值的总体相关系数达到0.65~0.85.2010年东亚PM10的地面浓度高值区(100μg·m-3)出现在我国华北、华中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其中,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对我国东部PM10的贡献最大(10~70μg·m-3,20%~50%);一次PM10次之(5~50μg·m-3,10%~30%),有机物(5~30μg·m-3,10%~20%)和黑炭(3~20μg·m-3,3%~5%)紧随其后.PM10可以引起我国东部人群急性总死亡率增加2%~5%,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3.
用因子分析法解析抚顺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2002年1月和7月在抚顺4个采样点采集的PM10样品进行污染物来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得出抚顺市PM10样品主要污染来源是土壤扬尘和燃煤烟尘.  相似文献   

14.
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以煤炭为燃料的锅炉是主要污染源,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及控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分布、危害、来源以及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以煤炭为燃料的锅炉是主要污染源,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及控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分布、危害、来源以及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邵龙义  时宗波  黄勤 《环境保护》2000,(1):24-26,29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大气颗粒物中的PM10和PM2.5研究现状,主要围绕这些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特征、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步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环境保护中各种应用软件亦层出不穷。但大气固定污染源监测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还是个空白。目前区(县)级环保部门中大气固定污染源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量大且繁琐。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达到环境管理、环境监理与环境监...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2004~2005年对厦门大气中PM10开展的3期采样分析数据,利用主因子分析法定性分析厦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法,求出定量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厦门市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有四种:工业燃煤、汽车尾气、土壤风沙尘和海盐粒子,其中二次粒子为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为30.0%,其次为汽车尾气占29.4%,土壤风沙和建筑尘的贡献约占21.7%,海洋粒子的贡献为6.5%,不可识别源18.1%。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的规划城市新增大气污染源的布局问题,在不断增加新污染源的情况下,把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我们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12月,从蚌埠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现场实测和利用近10年大气例行监测资料,气象常规资料等,综合考虑污染源本身和气象因素,以确定新增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大气小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在北京市5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小颗粒物样品和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并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小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半春结果应用于化学质量平衡法解析污染源,主要结果,秋季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尘土为15.9%,燃煤为28.3%,燃油为54.1%,钢铁工业为1.56%:冬季科污染的贡献率:尘土为19.2%,燃煤为37.7%〈燃油为42.6%,钢铁工业为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