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解析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特性,并探讨了DOM组分干湿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络氨酸(220nm,270nm/300nm)、UVA类腐殖质(250nm/430nm)和类色氨酸(225nm,280nm/335nm),其中类络氨酸为主要组分,但其含量干湿季变化不大,而UVA类腐殖质和类色氨酸含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荧光特征指数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的来源具有显著的陆源特征,其特征在湿季更加显著.水体DOM各荧光组分在干湿季均与TP呈正相关;在湿季,类络氨酸组分与Chl-a、浊度和CODMn呈正相关,而在干季无相关性.UVA类腐殖质与DOC在干湿季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湿季相关性(P<0.01)大于干季(P<0.05).类色氨酸与CODMn相关性也表现出湿季(P<0.01)大于干季(P<0.05)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不同天气下的硫沉降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欧拉型硫沉降模式分析3个个例,讨论了东亚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硫总沉降、干沉降和湿沉降。不同天气条件下硫沉降的分布不同。干沉降与污染源的分布有很好的相关性,而总沉降的分布除决定于排放量外,还明显受到降水场分布的影响。24h硫沉降量一般为1.0~10.0mg/m2,最大可达32mg/m2,干沉降量的值为1.0~5.0mg/m2,最大值为14.8mg/m2,湿沉降量的值为0.5~7.0mg/m2,强降水区附近可达22mg/m2。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2011年10月,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0 g·(m2·a)-1]、高氮[20 g·(m2·a)-1]这4个净氮输入量处理,模拟研究了大气氮沉降水平变化对土壤总有机碳(TOC)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外,土壤TOC与D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4 a的连续施氮并未改变土壤TOC与DOC的垂直分布规律,但施氮降低了土壤TOC的垂直变异,增加了土壤DOC的垂直变异;施氮4 a对于草地表层0~20 cm土壤TOC与DOC含量的变化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在3.9~5.6 kg·m-2之间变动,试验前两年不同氮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接近,试验后两年,施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密度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的差异仍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0~20 cm土层DOC/TOC约为0.32%~1.09%,氮输入增加普遍降低了DOC在整个TOC中所占的比例;草地土壤TOC与DO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处理草地土壤DOC随时间的变异均远大于TOC,与TOC相比,草地土壤DOC的变化更为迅速,是研究草地土壤碳库对氮沉降变化响应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CriticalloadofsulfurdepositionforecosystemanditsapplicationinChinaZhaoDianwu;ZhangXiaoshan;YangJianxin(ResearchCenterforEco-E...  相似文献   

5.
为阐述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来源、迁移及转化研究,2013年7月31日、10月25日分别在青木关地下河入口、天窗和出口处进行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月和10月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354、667 ng·L-1和24 203、2 526ng·L-1.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含量随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基于正构烷烃分子特征参数CPI、OEP、Paq和R(ΣC≤20含量与总量的百分比)发现7月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细菌等微生物和藻类.10月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生植物,但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的贡献逐渐增大;溶解态脂肪酸C16:0比例最高,结合碳峰分布特征显示7月和10月水样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为地下河中溶解态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五大连池水溶性有机磷矿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斌  席北斗  赵越  魏自民  白雪  王曼林 《环境科学》2012,33(5):1491-1496
通过2010年10月对五大连池采集水样,开展了水溶性有机磷(DOP)矿化速率的室内模拟实验,通过连续取样,分析了溶解性反应磷(DRP)、水溶性有机磷(DOP)、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矿化过程中,五大连池3个点位(W3SB:三池上游;W3XB:三池下游;W5B:五池)中,W3SB与W5B的DRP质量浓度比较接近,明显高于W3XB;DRP质量浓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W5B、W3XB、W3SB,上升倍数分别为50.00、29.00和2.50倍.DOP质量浓度均呈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W3XB、W5B、W3SB,分别下降了85.58%、77.83%和68.00%.DOP矿化速率均表现出下降趋势,W5B的矿化速率明显高于W3SB、W3XB这2个点位,其最大矿化速率为14.10×10-4mg.(L.d)-1.微生物数量总体表现上升趋势,微生物数量与DRP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与DOP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482,P<0.05).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流域西北部殷村港和陈东港两条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每月采集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水温、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细菌丰度,并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值(δ13CDOC)、紫外吸光度SUVA254(specific UV absorbance)以及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殷村港和陈东港δ13CDOC变化范围为-27.03‰±0.30‰~-23.38‰±0.20‰,以外源性碳为主.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释放和外源输入是河流中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两条入湖河流中多糖PCHO(polysaccharides)和单糖MCHO(monosaccharides)浓度在春夏季与秋冬季具有显著差异(P0.01,n=12;P0.01,n=12).这与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组分的可利用性有关.秋冬季藻类消亡过程中释放的PCHO在低温下不易被降解,容易堆积,因此两条入湖河流总溶解性碳水化合物TCHO(total dissolved carbohydrates)以PCHO为主;而在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PCHO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转化为MCHO,MCHO是TCHO中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8.
Hydro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plant species ecology cause mosaics in forested watersheds in permafrost zones. Measurements of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stock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DOC concentrations in litter leachates, subsurface flow, stream and seasonal and annual export were made in two contrasting slopes and valleys in the northern taiga of Central Siberia. Increased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in litter was found in poor hydro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north-facing slope and bottom valleys. In contrast, DOC contents and its export to soil were almost two-fold higher in warmer well-drained sites of the south-facing slope. The overall DOC flux to mineral soil from the beginning of June to mid-September was 17 g C m−2 in the south-facing slope sites and only 9 g C m−2 in the north-facing slope sites. DOC expor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stimulating leaching of mobilizable organic matter. Accordingly intra-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DOC fluxes was tightly coupled with water input. Meanwhile DOC export in Sphagnum and feathermoss sites showed different behavior in dry and wet years. The presence of permafrost preventing deep seepage of organic solutes results in higher stream DOC fluxes compared to permafrost-free or island permafrost regions. However, thawing of seasonally frozen soil layer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led to the de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DOC in the stream from June to September. For two seasons of continuous stream water sampling (June and August–September), the riverine DOC flux constituted about 14% of DOC entering mineral soil on both slopes. The ratio of hydrologic DOC loss to NPP of larch forests of the region was estimated to be 1.1%.  相似文献   

9.
白塔堡河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韩璐  宋永会  弓爱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3038-3046
为研究白塔堡河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的污染现状及来源,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的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4种致嗅类VOSC的浓度,并依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白塔堡河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31个点位中,各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浓度范围为0~35.98 μg·L-1;甲硫醚(DMS)为最主要的污染物,其均值为3.36 μg·L-1,检出率为100%,变异系数为2.30.河流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其中,城市段水体重度富营养化,农村段和城镇段VOSC浓度与TLI显著相关(r>0.70).14种致嗅类VOSC的污染来源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第一主成分(硫醇类、DMS、甲乙硫醚(EMS))代表由微生物厌氧分解造成的二次污染,其贡献率为44.42%,这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活污水、含蛋白质的工业废水及养殖废水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主成分(乙硫醚(DES)、二乙基二硫醚(DEDS)、甲丙二硫醚(MPDS)、1-丙基二硫醚(1-PrDS))代表农业面源,贡献率为30.77%;第三主成分(二甲基三硫醚(DMTS))代表工业源,贡献率为7.83%.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硫恶臭物质采样和分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继宗  王立  胡玢 《环境科学》1993,14(5):27-31
本研究以二甲二硫醚和甲硫醇为代表对有机硫恶臭物质的采样浓缩,热解析和GC,GC/MS的色谱分离,定性鉴定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技术研究。与此同时研制开发了恶臭污染监测的系列配套装置-采样管,微型采样泵,热解析色谱进行装置和标准气体物质发生装置。经筛选确认,国产GDXE105采样管可对DMDS和CH3SH实现直接常温采样浓缩,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0%和60%。GC/FPD对二种硫化物的检出下限分别  相似文献   

11.
王伟颖  吕昌伟  何江  左乐  颜道浩 《环境科学》2015,36(10):3674-3682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2个湖泊水-沉积物界DIC和DOC交换通量及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90 d的时间内,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表现为上覆水中DIC和DOC的碳源,DIC和DOC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71.07 mmol·(m2·d)-1和185.09 mmol·(m2·d)-1;岱海浅、深水区沉积物整体上表现为上覆水中DIC和DOC的碳汇,浅水区DIC和DOC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55.75 mmol·(m2·d)-1和-1 478.08 mmol·(m2·d)-1,深水区DIC和DOC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486.53 mmol·(m2·d)-1和-1 274.02 mmol·(m2·d)-1;岱海浅水区和乌梁素海水-沉积物界面DIC与DOC耦合作用(含量、释放速率、总量变化量的同步变化)主要受微生物摄取、微生物或非生物降解及水生植物的影响;岱海深水区水-沉积物界面DIC与DOC耦合作用则主要与Ca CO3共沉淀作用及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分布特征等有关.总体上,不同类型湖泊或同一湖泊不同湖区的DIC或DOC源/汇功能差异是湖泊类型、离岸距离、湖泊水文地球化学及无机碳形态分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水库沉积物间隙水中汞及甲基汞的分布及扩散特征,于2009年春、夏两季对东风水库进行了采样,分别采用两次金汞齐-CVAFS法和蒸馏-乙基化结合GC-CVAFS法测定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DHg)和甲基汞(DMeHg)浓度。结果表明夏季沉积物间隙水DHg浓度远高于春季,而DMeHg浓度却略低于春季;沉积物间隙水中DHg和DMeHg均有向上覆水体扩散的趋势,其夏季扩散通量高于春季;间隙水中DMeHg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大于DHg,最高可达30%,再次证明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DMeHg是其上覆水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FDOM(荧光有机物)在线荧光探头是采用激发波长370 nm和发射波长460 nm下荧光强度来计算水体CDOM(有色可溶性有机物)丰度的传感器,为探究该传感器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和适用性,以水源供给水库千岛湖为案例,通过FDOM荧光探头监测该湖泊不同季节CDOM丰度,结合CDOM光谱吸收、ρ(DOC)(DOC表示溶解性有机碳)、ρ(TN)、ρ(TP)、ρ(CODMn)、ρ(DTN)(DTN表示溶解性总氮)、ρ(DTP)(DTP表示溶解性总磷)和ρ(Chla)等水质参数数据,揭示FDOM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参数的耦合关系,检验FDOM荧光探头对有机物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①2014年5月千岛湖TLI平均值(38.4±4.4)显著高于2018年10月TLI平均值34.9±3.0(t-test,P < 0.001),根据TLI及各水质参数平均值判定该湖处于中贫营养状态.②大部分水质参数呈现出由西北入湖河口向下游大坝出水口方向递减的趋势,表明上游新安江对该湖有机物具有较大的贡献.③FDOM荧光强度与CDOM吸收系数a(254)(R2=0.91,P < 0.01)、a(350)(R2=0.90,P < 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优度,这意味着FDOM荧光强度可以很好地表征CDOM丰度.④FDOM荧光强度与ρ(DOC)(R2=0.49,P < 0.01)、ρ(TN)(R2=0.61,P < 0.01)、ρ(TP)(R2=0.75,P < 0.01)、ρ(CODMn)(R2=0.35,P < 0.01)、ρ(DTN)(R2=0.59,P < 0.01)、ρ(DTP)(R2=0.56,P < 0.01)、ρ(Chla)(R2=0.68,P < 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大多数水质参数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并且能很好地识别潜在污染物高值区.研究显示,荧光探头在可见波长下所得陆源类腐殖酸FDOM荧光强度能很好地成为潜在污染物替代指标,并能有效呈现有机物分布特征,因而该技术在饮用水湖泊水质监测中具有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巢湖溶解性有机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巢湖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每月在巢湖3个不同湖区17个点位采集表层水样,测定了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浓度.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这3个湖区DON浓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n=13),这可能与西湖区入湖河流的外源输入以及DON的可利用性有关.水华期间,水体总氮总磷比、总溶解性氮磷比以及溶解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与溶解性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比值迅速降低,其中西湖区DIN/SRP在2013年8月降至5±7,表明水体出现氮限制.此外,DON浓度迅速降低,西部湖区叶绿素浓度与DON显著负相关(r=-0.265,P0.05,n=91),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DON具有一定生物可利用性.DOC浓度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水温是控制这3个湖区DOC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东部和中部湖区DOC浓度还受叶绿素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此外,巢湖DOC/DON变幅较大,由于含氮化合物更易降解,因此DON是影响碳氮比值的主导因子,是表征DOM可利用性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硫酸铝、工业氯化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3种无机混凝剂,对广州珠江、北京密云、天津滦河不同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分析了不同混凝剂去除水体有机物的特性以及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内在分级特征与其混凝去除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珠江水体由于碱度低,pH较易下降,高投药浓度下此水体DOM更易被氯化铁去除;中低投药下,在南方水体中,PAC与盐类絮凝剂对去除DOM的混凝性能差别不如在北方水体中明显,表明南北方水体DOM的内在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即北方水体DOM中可混凝去除部分的有机物易发生电中和作用,带有较多负电基团,南方珠江水体DOM含带电基团的有机物相对较少,而中性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这与进一步分级结果一致.②所有水体从混凝收敛点看,总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都是工业PAC最高,显示电中和(憎水化)-沉淀(吸附)可能为这些水体DOM的主要去除机理.③从不同水体的DOC平均去除率看,珠江水体高于密云水体,它们又明显高于滦河水体.对水体DOM进一步的化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DOC去除率越高的水体,其中的憎水中性物质(HoN)含量也越高.这表明,除了碱度、总有机碳(TOC)外,原水DOM的内在化学分级特征也是影响水体DOC混凝去除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栽实验,探讨氮沉降与生物炭(BC)施用对杉木幼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学特征的短期影响.氮沉降处理为0(对照)、40(低氮)和80kgN/(hm2·a)(高氮),在不同氮沉降下BC施用水平分别为0(对照)、12(低量BC)和36t/hm2(高量BC).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单独低氮与单独高氮处理3个月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0.06和0.09(P<0.05),但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上升趋势,增加了0.32~0.94(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单独低氮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单独高氮处理的则显著升高且DOM结构趋于简单;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中,低量B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高量BC处理的显著提高了30.1%~95.6%,并且DOM结构趋于复杂.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值是导致不同处理DOM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氮沉降背景下施用高量BC短期内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DOC含量并使DOM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捕集、解析、氧化、紫外荧光检测技术,用于水中痕量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自行研制的低温捕集-热解析装置实现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富集,富集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和助燃气作用下,充分氧化为二氧化硫,采用紫外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含量,从而间接获得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值.方法的捕集温度5℃,解析温度150℃,氧化温度1000℃,气提室温度65℃,气提时间20min,精密度5.5%,检测限为6ng/L,加标回收率为91.6%~95.1%.利用该装置对青岛市某池塘水样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含量为1503~1911ng/L.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区硫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个硫沉降模式分析了东亚地区SO2和SO42-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不同天气条件下,SO2和SO42-的浓度不同,高层SO2和SO42-的浓度分别为04—10μg/m3和02—05μg/m3;中层为40—100μg/m3和20—60μg/m3;近地层为40—300μg/m3和20—80μg/m3.分析表明,近地面浓度分布受源的影响比较明显,高层的浓度分布与湿清除过程密切相关,其浓度的低值区与降水区和云区有较好的对应.中层浓度分布体现了源、中层气流及湿清除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氮沉降与生物炭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探讨氮沉降与生物炭(BC)施用对杉木幼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学特征的短期影响.氮沉降处理为0(对照)、40(低氮)和80kgN/(hm2·a)(高氮),在不同氮沉降下BC施用水平分别为0(对照)、12(低量BC)和36t/hm2(高量BC).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单独低氮与单独高氮处理3个月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0.06和0.09(P<0.05),但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上升趋势,增加了0.32~0.94(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单独低氮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单独高氮处理的则显著升高且DOM结构趋于简单;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中,低量B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高量BC处理的显著提高了30.1%~95.6%,并且DOM结构趋于复杂.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值是导致不同处理DOM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氮沉降背景下施用高量BC短期内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DOC含量并使DOM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华中丘陵区的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典型水稻种植区,对2015与2016年2年雨水样中的SO42-S和大气SO2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分析雨水中SO42-、NO3-的关系,解析大气硫沉降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SO2-S和雨水中SO42--S的年均浓度分别为8.5 μg/m3和1.1mg/L,大气硫沉降年均总量为26.8kgS/(hm2·a),其中年均降雨混合沉降量18.2kgS/(hm2·a),年均干沉降量为8.6kgS/(hm2·a).研究区域硫素干、混合沉降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硫素混合沉降春季高于夏、秋、冬季,而硫素干沉降冬季高于春、夏、秋季.雨水中NO3-/SO42-的质量比大多小于1,表明研究区大气硫素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燃煤).华中丘陵区稻田具有较高的硫沉降,但硫沉降量已较21世纪初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农田硫素收支状况酌情补充硫肥来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