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开发研究了一种新型河道治理技术-移动式纯氧复氧技术(MobilOxygenReoxygenationTechnology).该工艺具有投资省、见效快、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灵活机动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受污染河道及其它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苏州城市河道污染特征,提出了城市河道外循环复氧生态修复技术。以苏州道官渎花园内河为例,通过物理-生物过滤前处理、外循环复氧、微生物降解、水体流态调控、演替式生态修复等核心技术创新,形成针对城市黑臭河道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紊动水体大气复氧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影响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大气复氧速率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自1924年以来国内外对紊动水体复氧系数的理论和实验和发展过程及其研究成果,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目前众多的复氧理论和公式大多不能直接用于天然河流,要通过复氧实验确定复氧系数,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河流复氧规律及其机制,研制出改变河道局部水流流速的深控型水平推流曝气装置,并使用该装置在天津市外环河中进行原位试验,探究人为扰动对河流复氧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工作时纵向流速提高至40cm/s,最大增幅22倍;水体溶解氧浓度提高0.6~1.7mg/L,约10%.研究发现,经典的Owens等5组河流复氧系数经验公式均低估了扰动下的复氧系数,试验均值约为49.5d-1,是理论值的10~100倍,即河流复氧在人为扰动下发生激增现象.分析成因表明,湍流动能与河流复氧系数显著正相关,区别于自然流动,人为扰动提升了水体纵向和垂向湍流动能,加速了中下层水体溶解氧扩散,提高了复氧率,进而发生了复氧激增现象.研究成果为提升城市河流水质的水力学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日前召开的“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工程方案研究”课题鉴定会上,通过该课题的实验室试验以及计算、分析和论证,对苏州河充氧的作用、效果和曝气工程的可行性得出了以下结论: 苏州河下游水体接纳了过多的污染物,远远超出其自净能力,致使水体的耗氧量大幅超出河道的复氧量,为严重缺氧水体。消除苏州河下游水体黑臭和改善水质的根本措施是削减华漕以下支流对苏州河的污染负荷量。苏州河下游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和水体中存在大量的还原性物质。这些还原性物质在有氧的情况下将被迅速氧化去除,从而消除水体黑臭。实验室试验证明,人工充氧对消除水体黑臭有良好效果,并能削减污染负荷。 目前苏州河下游表层底泥处于厌氧状态并影响上复  相似文献   

6.
长期低强度曝气技术处理黑臭水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保持曝气复氧技术优点的同时,通过控制曝气强度以节约曝气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低运行成本,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了1种长期低强度曝气处理黑臭水体的河道复氧技术。取用上海市徐汇区新港河水为实验用水,通过长期低强度曝气与连续曝气,间歇曝气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强度曝气技术消除河道黑臭是完全可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去除水体污染负荷。实验中,氨氮去除率90%以上时,低强度曝气所消耗能源仅为连续曝气的10.52%和间歇曝气的25%,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7.
周益洪  王峰 《环境工程》2012,(Z2):156-157
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河道复氧技术,并以南淝河为例,详细阐述了强曝气池作为一种新型复氧技术的设计要点及运行效果。认为强曝气池复氧效果好,节省投资,运行管理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效果的工程应用,基于“原位生态修复、截污控源、营造景观、水动力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修复理念,以生物修复方式为主,结合河道黑臭的成因与水质检测分析,构建了“微生物载体缓释+曝气复氧+水生植物+循环泵设备”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对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试验进行56 d时,河道上、中、下游COD、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25%、84.10%和89.94%,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体DO质量浓度由1.1 mg/L上升到4.5 mg/L。河道水质修复得到明显改善,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该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城镇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净化和景观效果,同时其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曝气复氧+微生物菌剂"技术进行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移动式微孔曝气复氧机结合投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消除试验区河道的黑臭、改善水质指标,同时消除河道岸边黑泥,降低蓝藻爆发率。试验结果为短期内无法完全截污、进行大规模施工困难较大的黑臭污染河道实现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借鉴,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水体黑臭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水污染问题,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曝气技术在提高黑臭水体自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刻理解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水质的提升效果及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综述了曝气对黑臭水体复氧效率以及对黑臭水体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曝气技术的复氧效率不同,纯氧曝气复氧效率最高,达70%.②单独曝气能有效地去除黑臭水体中的污染物,NH4+-N、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2%~45.6%、19.5%~84.8%和56.4%~88.2%,同等条件下,曝气与其他技术结合使得污染物去除率显著增加,综合治理后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在46.8%~98.7%之间,底泥曝气下污染物的去除率比水曝气下污染物的去除率高20%以上.③曝气深度、曝气时间和曝气强度都影响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但对其影响程度不同,且都存在各自的边界条件;另外,曝气强度影响细菌的优势类群,曝气增加了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及组成.目前仍存在不同曝气技术的复氧效率、曝气边界条件优化、曝气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曝气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等方面研究不足的问题,建议未来我国曝气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①加强不同曝气技术复氧效率的研究;②加强曝气对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③加强曝气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④加强曝气对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型人工湿地的工艺特点,并对自然跌水复氧和自然沟槽复氧两种复氧方式的复氧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m高的跌水,其复氧量在2.2mg/L-3.3mg/L之间,且由复氧数学模型得出复氧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沟槽的复氧效果与槽长呈正比关系,且4m沟槽的复氧量可达到3.0mg/L;试验得出跌水复氧的效果要优于沟槽复氧。  相似文献   

12.
紊动水体复氧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紊动扩散理论及气液界面质量传递过程,在对流场精确描述和对表面传质系数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紊动水体复氧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流场及紊动特性对复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中电偶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从影响因素和微区电化学技术2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海洋环境中电偶腐蚀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电位差、面积比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电偶腐蚀规律的影响.简要介绍了开尔文探针、阵列电极、扫描微电极等微区电化学测量技术在电偶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电偶腐蚀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equilibrium-perturb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e flume reaeration experiment.The interfacia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DO were obtained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oxyge-flux theory in the study.The turbul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The expression of interfacia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related with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was built.Examin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um of different cases showed the validation of th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不同进水方式人工湿地除污效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人工湿地在间歇流、连续流进水方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效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平均水力负荷4.8cm/d时,间歇流和连续流人工湿地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和64%;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44%;TP平均去除率均为53%。结果表明,间歇流进水能够提高床体内的含氧量,缓解植物根系放氧不足.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张波  李光明  恽俊  王华 《环境科技》2006,19(5):49-52
介绍了水热技术的特点,综述了水热技术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态肥料、气化制H2、液化产酸以及生产生物柴油等资源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热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描述北方河流封冻期BOD-DO动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北方河流封冻期BOD-DO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描述这一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形式,并且根据在图们江上收集到的实测数据,利用参数估计方法确定了模型中的耗氧系数K_1、复氧系数K_2和BOD沉淀-再悬浮系数K_3.通过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证明,它能较好地反映封冻期河流中的BOD-DO动态,可以做为这一时期水质预测与控制的基础。 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封冻期河流中BOD-DO的变化规律尚属初次,所提出的模型结构形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动态自然环境试验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常规静态自然环境试验,明确给出了动态自然环境试验的定义及分类,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海上动态和陆上动态两方面的自然环境试验技术发展现状,目前国外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国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动态自然环境试验试验技术发展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