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采用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对PbO_2进行还原研究,考察了还原剂浓度(过量系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PbO_2还原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还原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为还原剂时,PbO_2的还原率随着还原剂浓度的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时间对PbO_2还原率影响较小。硫酸亚铁还原最佳条件为:硫酸亚铁过量系数为1~1.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90℃,n(H_2SO_4)∶n(PbO_2)为3∶1,二氧化铅还原率最高仅为52.4%;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时,PbO_2的还原率随着亚硫酸钠过量系数增加和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反应时间对PbO_2还原率影响较小,当亚硫酸钠过量系数为6.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PbO_2还原率可达100%,完全还原后,粉体由近球形演变为短棒状。  相似文献   

2.
戴鹏 《环境工程》2008,26(1):18-20
从反应机理方面分析了pH值和曝气强度对铁还原预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影响。研究表明:pH值对铁还原的影响明显,适当的曝气强度可有效提高铁还原预处理效果。综合考虑,最佳pH值范围为2~4,最佳曝气强度为1.50m3/(m2·h)。CODCr去除率达50%~60%,硝基苯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BOD5/CODCr由不到0.1提高至0.4以上。  相似文献   

3.
钢渣中的部分金属铁及铁氧化物难以有效回收,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重熔还原方法处理钢渣,研究还原剂用量及不同辅助组分对钢渣中铁氧化物还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熔过程不仅可以还原钢渣中的铁氧化物,而且渣铁可以分离沉积回收,提高了钢渣中铁元素的回收率,以金属化率、金属回收率及金属铁沉积情况为主要指标,并考虑经济性,确定最优配料方案为焦炭用量5%,掺加10%石英砂或5%铝矾土。  相似文献   

4.
以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制备铁碳微电解填料,并将填料用于处理甲基橙等模拟废水.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煤用量等制备条件对填料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250℃,焙烧时间为60min,煤用量为3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电解填料对甲基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提高填料用量和降低溶液初始pH值有利于去除甲基橙.用于处理400mL浓度为100mg/L的甲基橙溶液,在填料用量为2g,溶液初始pH值在3~6的范围内,当降解时间为30min时,甲基橙脱色率均接近100%.XRD分析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填料中主要结晶物相为零价铁.SEM显示填料中的零价铁颗粒粒度均在50μm以下,零价铁与残碳构成微电解填料.  相似文献   

5.
电容器油中的多氯联苯(PCBs)含有从二氯到五氯同族元素的多种同系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通过化学还原合成纳米级零价铁(n-ZVI)粒子,并将其应用于在亚临界水中对多氯联苯的脱氯。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的粒径在20~100 nm之间,比表面积34.1 m2/g。在330℃的亚临界水中处理1 h,纳米铁颗粒脱氯率超过40%,而铁粉脱氯率只有不到10%。纳米铁颗粒脱氯产物主要是苯基和低氯代联苯,而铁粉脱氯产物中仅能检测到少量的低氯代联苯。因此,在亚临界水通过离解提供氢源的条件下,纳米铁具有较铁粉更好的脱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绿色、科学的资源化利用木薯渣,该文通过酶法来对木薯渣中的粗纤维等物质进行降解,使得最终产物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生产饲料、酒精等产品。实验探究了纤维素酶、α-淀粉酶、糖化酶水解木薯渣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底物浓度对于3种酶水解木薯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3种酶最佳协同作用效果的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pH=4、温度为60℃最佳酶量为6 400 U/g木薯渣;糖化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50℃,pH=4,最佳酶量为2 000 U/g木薯渣;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90℃,pH=6最佳酶量为480 U/g木薯渣。随着固液比(1:10、1:15、1:20)的降低底物与酶的接触越来越充分,提取率(产生的还原糖的质量与投加的木薯渣的质量的百分比)越来越高纤维素酶降解木薯渣最终得到的还原糖浓度(7.15 mg/mL)要高于理想还原糖浓度(7 mg/mL);糖化酶比α-淀粉酶的作用范围更广,产生的还原糖浓度更高,相应的反应完全所需要的时间更长。纤维素酶、α-淀粉酶、糖化酶的协同作用效果明显,3种酶协同作用下的还原糖浓度较单酶作用至少提高了97.92%,相较于传统的双酶法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糖滤泥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加入黏土制备多孔陶瓷。结果表明:糖滤泥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优化得出糖滤泥与黏土的比例1∶2,最佳温度1 000℃下烧结1.5 h,得到主晶相为莫来石、石英和钙长石,孔径尺寸为1~10μm,孔隙率为26.38%,吸水率为17.30%,机械强度为22~26 MPa的多孔陶瓷,该多孔陶瓷有希望用于废水的过滤和分离。  相似文献   

8.
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脱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全混式厌氧搅拌罐,研究在自养条件下,ANAMMMOX菌利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为氮气的可行性及最佳反应条件.投加铁屑71 g·L~(-1),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200 mg·L~(-1),控制温度33℃±0.5℃,搅拌强度150 r·min~(-1),水力停留时间10 h,pH值为7.0~8.0.在中性条件下,添加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零价铁还原硝酸盐体系一次性投加零价铁,0~5 d硝酸盐脱氮负荷达到0.12 kg·(m~3·d)~(-1).反应出水氨和亚硝酸盐始终小于2.0 mg·L~(-1),硝酸盐以氮气形式损失,出水pH较进水高值超过8.0,并且可溶性铁含量始终小于7 mg·L~(-1).硝酸盐去除氮能力始终高于0.1 kg·(m~3·d)~(-1).批试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在偏酸性条件下(pH值为4~6)反应速度加快,并且液相总氮损失率大于89%.反应温度在30~40℃时,液相总氮损失率大于89%.过于极端的pH值环境及温度环境均不利于耦合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富硼渣、硅灰、高铝矾土熟料和炭黑为原料,采用微波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Ca,Mg)α′-Sialon-Al N-BN粉。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产物中α′-Sialon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450℃时α′-Sialon含量达到最大,长柱状晶粒的长径比大,长度约25μm,且晶粒发育完全,为最佳合成温度;1 480℃时α′-Sialon含量减少,表明部分已经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10.
还原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等还原剂对铬渣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解毒效果。探讨了还原剂的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六价铬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浓度为1mol/L、pH9.5和反应时间为15min时对六价铬的还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胡敏酸对汞还原能力的测定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还原容量(RC)是表征胡敏酸(HA)氧化还原特性的重要指标.采用饱和H2振荡法和土壤溶液法对HA分别进行化学和微生物预处理,结合对照(未经任何还原前处理),在Fe3+还原法测定RC基础上,以柠檬酸铁(FeCit)为参照,分别以氯化汞(HgCl2)及硝酸汞[Hg(NO3)3]作电子受体,测定了3种HA(上海巨枫SH、天津光复TJ、缙云山JY)对汞的化学还原容量(CRC)、微生物还原容量(MRC)、本底还原容量(NRC),以了解HA对Hg2+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电子受体对HA还原汞能力影响显著,FeCit条件下测得RC值远高于Hg(NO3)2和HgCl2(1~2个数量级),因此采用Fe3+还原法会过高估计HA对Hg2+的实际还原能力;②受自身结构和基团的影响,3种胡敏酸对汞的还原能力差异明显,以JY最高,分别(以C计)为(0.95±0.03)mmolc.mol-1(NRC)、(5.95±0.63)mmolc.mol-1(CRC)和(6.26±0.51)mmolc.mol-1(MRC);③溶液态HA还原Hg能力明显高于固态HA,增幅在100%~691.67%之间.同时,通过对比3个还原容量指标发现,CRC和MRC均显著大于NRC,而CRC和MRC之间无明确大小关系,因此,CRC并不能完全代表HA在微生物还原条件下对Hg的真实还原容量.  相似文献   

12.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催化还原作为一种有效脱除氮氧化物的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综述了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畜禽养殖总体数量大、规模小、布局分散,严重影响浙江省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本报告以浙江省水环境质量状况、畜禽养殖业调查资料、现状实测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剖析污染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得出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污染物总量减排存在的主要困难。根据各类污染产生机理和排污特征,参考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传统思路,探索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途径与管理政策集成,推广来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相结会的生态减排理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PTA废水处理污泥生物减量效果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一次性进料、设备温度60℃、菌剂占污泥干基比例4%,可实现污泥含水率、干物质和毒性物质(钴)分别减少79%、22%和9%的最佳减量效果.基于污泥生物减量过程中多参数、三维荧光和微生物属水平变化并结合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探明了影响PTA污泥生物减量的关键因子分别为温度、电导率、胡富比、碳氮比、溶解性有机碳和8种微生物菌属(即为Gemmatimonas、Pelotomaculum、Azohydromonas、Pseudomonas、Paeniglutamicibacter、Weissella、Nitrospira、Novosphingobium).研究结果可为化纤厂PTA污泥生物减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淡水湖泊水生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过程为沉积物中的异养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碳源,但是目前关于温度对沉水植物残体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室内微宇宙模拟实验,研究了4℃和25℃时马来眼子菜残体在沉积物中厌氧分解特征及其主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温度对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分解影响显著,25℃实验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纤维素去除率显著高于4℃实验组.25℃实验组沉积物初始腐殖质占TOC比例为18.23%±1.47%,90 d后达到约46%,这说明微生物对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分解促进了沉积物腐质化.此外,温度升高促进了纤维素降解细菌(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生长繁殖,且硫酸盐还原细菌(如GOUTA19、脱硫球菌属(Desulfocuccus)、LCP-6、HB118)和铁还原细菌(如地杆菌属,Geobacter)是沉积物中主要的优势菌种.在25℃条件下,微生物硫酸盐还原、铁还原和产甲烷作用占马来眼子菜残体厌氧代谢的比例分别达到37.3%、27.8%和10.3%.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沉积物中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厌氧分解,且微生物硫酸盐还原、铁还原和产甲烷过程在其厌氧分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去除废水中的氯霉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飞  唐柏彬  张进忠  汤民  刘江 《环境科学》2016,37(7):2610-2617
为发展废水中抗生素的处理技术、保护水环境质量,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分散碳纳米管,制备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对氯霉素的电催化还原能力和动力学特征,初步探讨了氯霉素的还原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可以有效分散碳纳米管,通过优化碳纳米管和DHP的配比、分散液修饰量,制备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还原2 mg·L~(-1)氯霉素24 h时的去除率达到97.21%;电催化还原氯霉素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去除速率常数为0.157 4 h~(-1),半衰期为4.40 h.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LC-MS/MS)鉴定了氯霉素的还原产物,分析了氯霉素还原的可能途径,电催化不仅还原了氯霉素中的硝基,还可以进一步还原羰基和脱氯,显著降低氯霉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投加硝酸钙为电子受体,促进厌氧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的污染修复,然而目前有关硝酸盐对复合污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减量特点及其微生物响应的了解极少.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到河涌沉积物中,采用极性和非极性逐步分离萃取、GC-MS相对含量测定,以及PCR-DGGE分子生态学分析手段相结合,研究硝酸盐对河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钙的投加可有效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沉积物TOC以及总有机物的去除率比未添加硝酸盐的对照组分别高出47.25%、29.55%.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含硅有机物、烷烃、多环芳烃、杂环、烯烃类、苯系物、极性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醛酮和烷酸酯类物质.其中含硅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苯系物以及杂环物质的去除率比对照组分别高出46.73%、36.25%、23.19%、35.92%.细菌16S rDNA V3区PCR-DGGE图谱显示,硝酸盐添加前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0个主要条带中4条归属于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δ和γ两个亚群,2条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条归属于梭菌纲(Clostridia),1条归属于绿弯菌门(Chloroflexi),1条归属于新发现的细菌门(Caldiserica),1条为未培养微生物.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硝酸盐促进厌氧沉积物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湿法脱硫系统协同脱除二价汞是当前燃煤烟气脱汞的重要方法。然而脱硫系统是一个还原系统,吸收进入脱硫浆液中的二价汞会发生再次还原,显著降低汞的脱除效率。就脱硫浆液中二价汞的还原问题,详细阐述了当前研究者在液相二价汞的还原机制、液相离子、气相条件和操作条件等对二价汞还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温室气体减排背后巨大的利益博弈成为我国开展减排工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国际经验看来,"避重就轻"的减排策略成效显著,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路径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物领域成为他们减排效果最好的领域之一。废弃物领域协同减排具有空间大、难度小、成本低、效果好、技术成熟、手段多样的优点,应当成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为经济发展腾出合理的碳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20.
简要论述了我国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政策导向、7省市温室气体交易试点的发展现状。由此对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十三五”期间建立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更好地为达成指定的减排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