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4.
5.
<正> 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已逐步从定性管理转到定量管理,在水环境管理中,也已从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对水环境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必须对水体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这是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在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之前,首先要建立水质模 相似文献
6.
河流健康评价在城市河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具有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参数、河流生物5类一级指标及17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2001~2005年间完成的53份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丽娃河及张家浜河流监测数据,从河流管理的现状评估、规划、后评估3个阶段,探讨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评估显示,整治前丽娃河流速、河床稳定性、河道护岸形式、大型无脊椎动物、氨氮等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规划评估表明,当前河流管理规划案例中,对河岸带状况、河流生物群落缺乏足够重视,河流廊道连续性及可达性等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后评估表明,张家浜综合整治在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指标、河流生物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河道改变、河道护岸形式等个别指标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河流健康视角审视河流管理现状,提出河流健康与河流管理的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7.
砷是我国污染地块最常见的污染物,具有分布广、毒性强的特点,砷污染土壤所引起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证研究是完善环境监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目前鲜有全国砷污染地块的总体研究。该文以2012-2021年221个砷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污染地块的空间分布、污染特征、修复目标值和治理修复技术,探究砷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的科学特性与技术监管方式。结果表明,全国砷污染地块分布较集中,61.1%分布在重庆、上海、广西、浙江、江苏和贵州等经济发达或地质高背景地区;地块原址企业90.5%属于制造业,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是重点关注的行业类别;规划用途最多的类型为居住用地,占比63.8%,此类地块原址企业多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污染行业,重金属、多环芳烃、石油烃、氯代烃复合污染发生频率高。砷修复目标值主要引用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占比84.2%。砷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以固化稳定化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应用频率分别为53.1%和35.0%;早期砷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以固化稳定化为主,20...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我国河流污染程度高,污染类型复杂的现状,实施水质目标管理是河流治理的根本选择.我国在水污染总量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但缺少基于水质目标的治理方案编制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基于水质目标的河流治理方案制定方法,基本框架包括水质问题诊断、目标确定与负荷分配、河流治理任务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估4个基本部分.该方法以河流容量总量控制为基础,突破了传统了目标总量控制方式,并在滏阳河邢台段进行了实际应用.水环境诊断结果显示,氨氮是滏阳河邢台段主要超标污染物.以国控及省控断面为基础,在滏阳河邢台段设定了4个考核断面,设置氨氮小于10、11、12 mg · L-1,COD小于80、55、50 mg · L-1等多个组合目标情景.划定控制单元13个,核算了各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和现状负荷,并按等比例分配的原则将需削减负荷分配到排污口.基于负荷分配结果,提出通过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场治理控制点源污染,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控制面源污染,通过河岸垃圾治理减少河道负荷存量,通过河流湿地建设增加负荷去除能力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在作业环境宜人性评价中 ,评价因素众多且具有不同属性。为了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多地体现这些属性 ,且避免多指标权重难以确切分配这一弊端 ,本研究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 ,将宜人性标准的各级别视为区间的概念 ,同时对分辨系数 ρ的取值进行了探讨以避免随意性 ,然后 ,按隶属度最大原则 ,确定作业环境宜人性等级。实例分析表明 ,该方法层次分明、简便实用 ,对作业环境宜人性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大气TSP污染空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对焦作城区大气TSP的污染状况及污染源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建立TSP污染类型划分标准和污染动态变化分类系统 ,对城区TSP污染进行了分区评价 ,并进一步对城区大气TSP污染的空间动态转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以淮南矿区沉陷治理工程为基础,总结了煤炭开采过程造成的地面沉陷问题的类型、特点,并针对沉陷治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特点加以分析,提出了各环节要注意的考虑的问题及沉陷治理工程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