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论述了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问题。针对人们对农产品安全质量与环境标准的要求,简要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明确了河北省坝上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地理区位优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等,并指出该区存在的干旱多风少雨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坝上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限量施用纯氮≤225kg·hm-2和有机肥≤75000kg·hm-2等措施。这些对我国入世后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与环境质量管理,推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体系与技术指标,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在1990年5月15日我国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长何康宣告绿色食品开始在中国起步,同时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同年11月22日农业部召开的绿色食品证书颁发会议上,推出了首批“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现状1992年广东省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实施绿色食品工程,推动了…  相似文献   

3.
制约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生态环境成本难以通过市场来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生态补偿为突破口,首先从理论上明确绿色食品生产具有正外部性,政府对其生产企业或农户进行补偿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进一步探讨其制度构建与政策设计。(1)构建一个包括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三方的博弈模型,着重分析绿色食品供需过程中、政府影响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动机和博弈行为。模型结果显示,存在能够满足绿色食品供需平衡的1个纯战略纳什均衡解和1个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这两个纳什均衡解的实现条件均要求政府对绿色食品生产者提供补偿和对消费者实施优惠政策。(2)利用C-D生产函数建构的利润函数和恢复费用法探讨绿色食品生产补偿标准范围,结果表明最低补偿标准应满足生产者生产绿色食品和生产普通食品利润相等,而最高补偿标准则应对绿色食品生产中创造的环境效益进行支付。(3)文章最后从“建立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构筑科技进步支撑体系,完善品牌质量保障体系,培育产业化生产体系”等4方面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广东省五华县河东镇农业开发基地土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基地坡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土壤改良途径;结合基地的情况与当前绿色食品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在退化坡地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开发的新农药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残留低、与环境相容的无公害的农药,从一些植物材料中分离出杀虫活性物质来防治害虫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优势,从印楝中可以分离出多种对害虫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如印楝素及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自印楝素被分离鉴定以来,其广谱而独特的生物活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印楝素具有良好的杀虫、拒食、驱虫、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药、日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印楝素制备的印楝杀虫制剂对害虫的广谱作用、无残留,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理想农药,已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植物源杀虫剂。针对日益严重的农药残留及热点关注的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系统总结了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对人、动物等的毒性及环境安全性评价,将有利于全面评价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及有效地指导印楝杀虫剂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掌握衡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动态,有效的指导衡阳市蔬菜生产,笔者对2006年衡阳市蔬菜品种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摸清蔬菜品种,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蔬菜品种及产业发展措施,把衡阳市蔬菜生产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表10,参7.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蔬菜硝酸盐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了解广东省蔬菜硝酸盐含量状况,分别对阳山、番禺、深圳等蔬菜生产基地和深圳市各流通领域中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特别是市民食用量较大的几种叶类蔬菜超标最为明显。定点监测结果表明,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新鲜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蔬菜越新鲜其硝酸盐含量越高;在2次定点监测中,蔬菜硝酸盐平均含量都呈现出如下的趋势:生产基地的>批发市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永年、藁城、定州、青县和玉田等5个县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分析不同设施类型和种植年限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对同一设施类型下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年限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与全国和河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典型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明显的是Cd、Cu和Zn。参照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土壤Cr和Cd的超标率分别为4.72%和6.60%,其它元素均不超标。除Cr外,所有蔬菜可食部位中重金属Cd、Pb、As、Hg均不超标(GB2762—2012)。设施蔬菜土壤中Cd、As、Cu和Zn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土壤中Cr、Cd、As、Hg、Cu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露地蔬菜,Pb和Zn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露地蔬菜。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蔬菜土壤中Cd、Pb和Hg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种植年限分别与土壤Pb和H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土壤中Pb和Hg含量限值,推测研究区蔬菜的Pb和Hg安全种植年限分别为239.41 a和64.72 a。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信宜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信宜县山区露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适宜海拔高度和栽培措施,为广东省山区合理利用垂直气候资源,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有机营养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几种常用的有机营养肥料(腐殖酸、核酸及其降解物、氨基酸)的生产及其对土壤的作用和生物效应等作了综述并对有机营养肥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及其在未来的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结合现行的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 ,提出了适合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绿色蔬菜基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Fresh food products such as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 usually degrading fast after harvest, notably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an aging hormone, by the...  相似文献   

13.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oplankton in tropical waters is shown to be a major food source for filter feeders. Since this production greatly exceeds autotrophic production by phytoplankton, the external energy source is believed to be soluble organic material transported from temperate latitudes. In the latter environment this material is produced as part of excessive autotrophic production, but its destruction by bacteria is inhibited at low temperature. The organic material is transported by global circulation to warm tropical waters, where it is utilized to form particulate organic aggregates which serve as food for filter feeders.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区域系统的角度分析农作物的空间集聚和专业化,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以西藏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和饲草4类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20年西藏农业统计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分析西藏农作物种植面积时序变化,基于1995-2018年统计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和74个县域空间单元,综合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区位熵及空间自相关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西藏作物种植空间变化及专业化格局.结果显示:(1)西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历年均占绝对优势,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波动性小幅上升,蔬菜和青饲料种植面积逐年明显增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含油料作物和蔬菜)、饲料作物比例从1995年的86:12:2调整到2020年的68:17:14.(2)1995-2015年间西藏粮食和油料生产重心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范围的地理迁移,其他农作物重心迁移距离较大,从东南向西北迁移416.7 km.(3)西藏农作物均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但在研究期内生产集聚及专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4)将西藏粮食、油料和其他农作物划分为绝对优势区、比较优势区、优势衰退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优势退出区、可种植区和无种植区8种类型.本研究表明西藏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明显,基于生产格局及演变趋势划定了专业化分区,可引导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对有效保障西藏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图6表5参26)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松茎象幼虫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山松松茎象是南岳景区松树上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严重危害华山松和黑松.本文介绍了其幼虫的取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该虫幼虫取食华山松和黑松的韧皮部,同时取食新鲜的松脂,越冬后的幼虫仅靠取食新鲜松脂就能正常发育,并化蛹、羽化.单株虫口数量与松树树干基部直径呈明显正相关,即树干基部直径在10.0~20.0 cm 、20.1~25.0 cm 、25.1~35.0 cm之间的松树,平均单株有虫数量分别为1.0头株-1、1.98头株-1和3.30头.株-1.在5~10月间,采用人工清除幼虫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和有机食品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作了概要的介绍,并对国内外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机食品开发的原则、策略和开发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湖北省潜江市农村6类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采样测定结果表明,在被检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普遍存在,但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以植物油残留量为最大;有机磷农药残留只在蔬菜中检出,检出率以根菜类为最大,叶菜类次之,果菜类和花菜类最小;菊酯类农药残留较少;杀菌剂多菌灵残留未检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典型有机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市典型有机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法,选取北京市5个有机设施蔬菜基地中125个土壤样品和77个蔬菜样品进行了Pb、Cd、Cr、As和Hg含量的检测、统计分析与评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了重金属在蔬菜中的迁移规律,并结合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由于蔬菜摄入导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5个设施蔬菜基地中有极少数土壤样本Cd含量超标,有极少数叶菜样本Cr含量超标,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污染指数评价表明5个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排序为:基地5基地1基地3基地2基地4,主要由土壤Cd累积所致。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性表明,5种重金属含量都受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总体上,5种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迁移能力排序为:CdHgAsCrPb,在不同类蔬菜中的富集系数排序为: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豆菜类。5种重金属造成的目标危害系数大小依次为:CdPbAsHgCr,不同类蔬菜的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排序为: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豆菜类,所有蔬菜单一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和复合危害系数都远小于1,说明单一重金属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都没有明显的负面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检测分析了5种水培蔬菜中4种常量金属元素、18种稀有金属元素以及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对照组陆生蔬菜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评价水培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污染水体中水培蔬菜的金属元素富集水平是不同的。常量金属元素平均富集系数为2~150倍;稀有元素平均富集量总体上高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大多在10倍左右,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两者均在同一水平,低于国家2001年10月1日执行的蔬菜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Diversity in guilds of primary producers enhances temporal stability in provision of organic matter to consumers. In the Antarctic ecosystem, where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is high, sea ice contains a diatom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IMCO) that represents a pool of organic matter that is seasonally more consistent, although of relatively small magnitude. The fate of organic material produced by SIMCO in Antarctica is largely unknown but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sea ice dynamics and secondary production in nearshore food webs. We used whole tissue and compound-specific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consumers to test whether the sea ice microbial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supporting nearshore communities in the Ross Sea. We found distinct gradients in delta13C and delta15N of SIMCO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ces in in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cquisition among sites with different sea ice extent and persistence. Mass balance analysis of a suite of consumers demonstrated large fluxes of SIMCO into the nearshore food web, ranging from 5% to 100% of organic matter supplied to benthic species, and 0-10% of organic matter to upper water column or pelagic inhabitants. A delta13C analysis of nine fatty acids including two key biomarkers for diatoms,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20:5omega3),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22:6omega3), confirmed these patterns. We observed clear patterns in delta13C of fatty acids that are enriched in 13C for species that acquire a large fraction of their nutrition from SIMCO.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key role of SIMCO in ecosystem functioning in Antarctica and strong linkages between sea ice extent and nearshore secondary productivity. While SIMCO provides a stabilizing subsidy of organic matter, changes to sea ice coverage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would directly affect secondary production and stability of benthic food webs in Antarct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