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和RS、决策支持等特点,可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作为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控制中心的指挥决策保证系统和技术咨询系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功能集成、辅助决策、卫生遥感监测、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特点以及自动报警、通讯联络、数值预测、处理方案、污染预警、污染损害评价、索赔与赔偿等主要功能和系统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3.
青岛海上溢油防治应急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青岛港现有防污设施情况及建设海上溢油应急设施的条件,对青岛海上溢油应急措施,包括事故指挥系统、监视报警系统和实施处理系统等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技术支持,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综合有潮流快速预报模型、、三维溢油行为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5.
大连海域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外溢油应争信息系统基础上针对大连海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大连海域溢油模拟信息系统”,综合了三维溢油扩散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性质变化,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益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预测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验情况完全相符,可用效地提高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采用贴体坐标变换,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系统中流场计算的快速贴体网格生成算法,并实现了在GIS平台上自动生成以电子海图上实际海域为背景的贴体坐标网格。该网格生成方法和技术在溢油应急反应系统中,为实现流场计算提供了快速、直观、方便的条件。通过对渤海海域的两个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贴体网格快速生成方法和技术能够满足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流场计算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海上油气开发强度持续加大,海上溢油事故风险等级逐步提升,溢油事故的处置急需综合智能的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持。通过综合国内外溢油应急系统相关的最新技术,以溢油应急处置单位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基于智能客户端技术,建立具有"决策者视野"的适用于多部门协作的可扩展的溢油应急辅助决策平台,并集成溢油预测模拟算法、GIS空间分析、资源调配和决策文档定制输出等多项功能示范性建立渤海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为综合智能的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刘碧春 《交通环保》2003,24(Z1):88-91
通过对舟山水域现状和溢油事故概况的分析,阐述了溢油应急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国内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薄弱环节,结合船舶防污染工作实际,就因地制宜,整合社会力量,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震宇 《交通环保》1996,17(4):14-16
虽然CCS旗下的船舶都已或将配备《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并开始实施,但还缺乏与之衔接和合作的岸上油污应急系统。从美国很多次成功的应急反应中可以发现后者更为重要。因此,建立国家海上溢油应急系统实乃当务之急。本文就海上溢油应急系统的建立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海域突发性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概率计算,突发性溢油影响范围预测分析,提出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底管线溢油污染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的溢油模型主要是针对海面溢油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预测海底管道出现裂纹和腐蚀形成的小孔时发生溢油的模型.预测在海底管线上某一位置处的蠕孔漏油后,油的浓度超过某一规定浓度的范围,海面上形成油膜的起始位置,估计油膜是否能到达海岸线,以及被风浪携带到海岸线上的原油量.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渤海自然状况及原油性质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海底管线上蠕孔溢油的污染情况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学准确的溢油应急评估是合理配置应急资源、迅速提高应急能力、有效降低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合考虑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筛选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层复合运算,确定了适合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价等级,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并在我国渤海海域和渤海油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上溢油风化特性及化学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渤海埕北油田B平台外输原油为对象,在人工模拟波浪下,研究原油特性随风化时间的变化在伴随着的化学分散效果的变化。本文同时研究了化学分散剂处理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决策溢油事故时能否使用分散剂,在什么时间、条件下、使用保种分散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行油指纹鉴别技术主要以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依据进行溢油种类和油源鉴别。本文对于采集的来自不同油品及不同风化程度、沾污不同环境介质的样品,进行总组分的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δ13C)测定,有针对性地分析具有时空关联性的样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性,为溢油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溯源技术方法,为海事主管机关开展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调査处理提供多元化的证据支持。针对4种溢油风化实验样品、来自东海“桑吉”轮溢油事故、福建福清江阴港“正力洛杉矶”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福建平潭看澳锚地“鑫海盛168”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的源项样品和现场污染样品,进行了总组分δ13C测定及其基于差异性分析的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品的溢油风化样品δ13C随风化时间的增加而具有类似趋势的差异性变化,可用于说明相应油种的同源相关性;利用溢油事故船载货油和燃料油的δ13C差异性,能够鉴别事故海域采集溢油样品的种类;溢油事故船舶燃油舱油样和清污现场采集的溢油样品可用于与受污染环境介质采集油样的δ13C差异性溯源比对;通常环境条件下,同源相似度较高的差异性限值为两倍平行样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溢油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污染面积和溢油量对溢油污染事故的重要性,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适用于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的几种技术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同时阐述了每种评估方法的实质以及其自身的技术局限性,以及在实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推进我国的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工作,实现规范化、系统化评估,提高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水上溢油鉴别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溢油鉴别是溢油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取证手段,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溢油鉴别体系及最新溢油鉴别方法研究情况,对国内主要鉴别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认为应把这些单一的、孤立的溢油鉴别技术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成系统的、快速的、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比对的、支持溢油应急决策的集成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角型网格系统结合有限体积法,建立河北省曹妃甸海域的潮流数值模型,潮位、潮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在近岸水动力场模拟结果基础上,耦合基于油粒子模式的海上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型,对曹妃甸南部甸头航道交汇区域的船舶相撞溢油事故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中拟合了该区域风场与潮流涨落的不利效应的叠加,对该海域船舶相撞溢油事故各响应时间节点处油膜运动可能产生的最大漂移距离、扫海面积及运动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