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军  罗定 《环境导报》2002,(4):37-38
环境教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但是,现行的《环境教育》教材理论阐述比较多,与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与环境时势等联系不够密切,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应试教育”仍有相当市场的今天,革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兴趣,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良策。环境案例教学是借鉴美国哈佛大学最具特色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些学生身边现实具体的生动的环境问题情境的巧设和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  相似文献   

2.
郭伟 《环境》2002,(5):34-34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一、开展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  相似文献   

3.
张桂萍 《环境》2004,(7):60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类社会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新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要承担这一教育重任。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作理论教育或形势  相似文献   

4.
王荐 《环境导报》2002,(5):36-37
环境调查是高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一项学习活动。为确保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无锡市东林中学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环境调查活动,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共有20多篇获省级优秀奖,3篇获省二、三等奖,一篇代表江苏省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展览,并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兴趣培养与智力开发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起了主要作用。一个人对事物感兴趣,就乐意去接触他,研究它,并设法获取他。反之,就可能厌恶它。学生对待学习也是这样,有浓厚的兴趣,才肯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去研究、去获取,努力去争取好成绩。后进生大都是对学习无兴趣所致。所以说,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0,(Z2)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素养。其具体的策略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环境宣传,增长学生的环境知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强环境意识和环境能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环境素养的提高;开展丰富多样的环境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7.
胡庆生 《环境》2006,(12):84
我校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环保教育、人文教育、安全教育三者融于一休的环境教育为特色,探索环境教育的新路。在2003-2005学年里,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校内教育到社区活动,把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为的养成,贯穿于学校的建设、管理、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关心身边的环境开始,认识环境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为,并影响家人,一起加入环保行列,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多来自于电脑游戏,而对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本文试图结合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对一个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9.
杨绍球 《环境导报》2003,(21):46-46
新课程改革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指向,展现出新的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实践思考。 重视环境教育的自主构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有意义的“生活世界”。开展环境教育实践,就应更多倡导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构建,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学习状态。 一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儿童天性好动,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儿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建立有效的感性认识。我们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育过程的实践环节,实实在在让  相似文献   

10.
初一的学生刚刚换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显著,特别是自我意识、情感方式、认识角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在学期初,学生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师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作为教育从业者,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兴趣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探索如何激发初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图画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识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一、观念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波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而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 在环境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元素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科的学习成绩。本文通过测定高一学生在实施渗透教育后成绩提高的幅度,来展示采用此教学法的优越性。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化学摸底测验成绩平均分(X)和标准差(S)为基准。实验班是比对照班进分低20多分的自费班,总体成绩差异显著。连续一段时间在实验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然后作追踪分析、与对照班比较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小娟  顾妍 《环境》2005,(4):56-56
珠海市从1998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各学校积极响应,并把环境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积极探讨环境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以及与科学活动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结合各类环境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比如香洲七小开展了“捡回一个希望”回收废电池和“改变陋习,做环保家庭”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聚精会神,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从而高效率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王清池 《福建环境》1997,14(5):13-13,17
通过声学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声学教学与环境学技术相结合,寓环境科学技术于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声学有关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4,(9):25
中山市龙瑞小学一向都很重视环境教育,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龙瑞小学环境教育序列》,构建了“环境熏陶——学科渗透——活动提高——实践深化”的模式。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环境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为其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好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重要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就高,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和创造。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收获,就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些事物或爱好的某种活动倾向,是良好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人们一旦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发生兴趣,就会获得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内驱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0.
游利炎 《环境》1995,(4):36-37
发掘历史科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寓环境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环境知识,对提高与深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