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的麦区为例,利用白粉病观测资料与区域病情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法、秩和检验法进行了小麦白粉病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筛选和预测因子临界值的确定;建立了预测因子指标。基于灾变规律关键时方法,建立了白粉病发生程度的预测指标模型,并对区域小麦白粉病年度发生程度进行了拟合、外延预报。结果表明,10年拟合预报中仅有1年偏差1个等级;2年外延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完全一致。对1995—2007年,白粉病轻度发生年份的预测准确率为100%,流行年份的预测准确率为83%,模型的总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试论开展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从开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危害浒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提高宵作物病虫害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宵作物病虫病综合防治的首要措施,并建议围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宏观气候可预测性的机理、浒的前兆性气候指标、浒气候区划、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式的气象信息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危害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云南省近500年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应用R/S分析,预测了未来旱涝灾害的发生时间,但预测时间尺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因此仅从旱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本身来预测,需确定其能够预测的时间范围;应用Smalley算法分别对云南省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干旱年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为0.5498,洪涝年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为0.4923,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均小于Cantor集合的0.6309,可见云南省旱涝灾害发生的自组织程度可能会提高。分形研究的结果反映的仅是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平均状况,由于旱涝灾害的分布具有空间差异,因此需分别研究不同程度灾害区旱涝时间序列的分形及多重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评估及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花期冻害风险评估及预测对促进苹果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冻害风险灾损率为指标,对陕西苹果基地县的冻害发生风险进行了评估,开发了基于数值预报模式和G IS技术的花期冻害中短期预测模型,将冻害温度预报扩大到乡镇级并实现了业务化解释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长期探索方能最终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三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地震预测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多学科协作配合和相互渗透,尽量采用高新技术,继续强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拓宽对地震前兆的搜索范围,并在观测与实验的基础上,构制自由度较小的、定量的物理模式进行模拟、反复验证,可望逐渐地、然而实效上可能会是较快地阐明地震前兆与地震发生的内在联系,实现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2)
泥石流的起动过程是泥石流发展成灾的首要和关键环节。以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多场泥石流原型观测历史数据为依托,基于突变理论,首次将液固比S_r、沟床坡度α和细粒含量C作为泥石流起动的控制参量,建立了细粒含量与泥石流起动之间的量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坡度一定时,细粒含量对泥石流的起动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就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而言:小于1 mm细颗粒含量15%以下时,泥石流常以突然起动模式为主,细颗粒含量15%~30%之间时,多以渐变模式起动,而细颗粒含量30%以上时,逐渐表现为缓慢起动的特点。可通过改变其主要的运动控制参量,一定程度上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拓展突变理论应用范围、丰富泥石流起动非线性理论体系及野外泥石流预测预报与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资源的日渐减少,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水量预测是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技术,合理且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需水量,可以避免投资的浪费和减少将来用水危机的发生。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利用烟台市与需水量相关关系比较好的影响因子对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小,且BP神经网络用于需水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滇、桂、粤、闽、台灾害链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瑾冰 《灾害学》2002,17(2):82-87
由于对洪水、台风和巨大风暴潮的长期预测尚有一定困难,因之需要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对滇、桂、粤、闽、台地区历史上大震后同年或次年发生上述重大气象灾害的事实,讨论了灾害链的预测,同时也讨论了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包括构造活动、北回归线效应以及孟加拉湾大桥活动的双重后果。文中还提出了4条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特征、致灾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1949-1991年间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和程度数据,综合考虑城市化和区域环境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系统探讨了研究时期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性。选取汛期降雨量、米市渡和黄浦公园年最高潮位以及逐年河道消失数作为主要致灾因子,分析了它们对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研究表明,选取时段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下降趋势,灾害程度趋于减轻;水利工程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致灾因子自身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及其区域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其致使洪涝灾害发生的作用方式呈阶段性变化。降水和潮位的致灾影响基本是即时性的,河道消失的致灾影响则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采用米市渡年最高潮位、年河道消失数和汛期雨量指标,可以进行洪涝灾害发生的趋势性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颙 《自然灾害学报》1992,1(1):93-98,T002
估计某个地区未来将会遭到多大的地震灾害损失.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因力地震预防和救灾的基础是对未来地震灾害的定量估计.地震灾害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未来地震动强烈程度的估计(地震危险性分析).另一方面是各个地震动等级对社会、经济、人口等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估计(地震易损性分析). 本文介绍了以上两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国家地震局“未来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组”试编的中国未来50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及其应用.讨论了在灾害预测方面所遇到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停减产损失预测和评估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庆东  迟克莲 《灾害学》1998,13(2):12-16
本文是文[1]的续篇。在文[1]中,作者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则着重对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中的企业停减产损失的预测和评估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相应的预测和评估模式.所建立的模式既可用于灾前对企业停减产损失进行预测,也可用于灾后对其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近一个世纪的一个小的神奇学科是不是还有生命力,是否还能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可持续地探索下去——地震预测能不能实现的争论事态传播到了美国政府科技政策办公室和日本政府内阁政策事务咨询委员会的一些顾问们那里,产生了不小的波动。确定性地报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换个方式,以服务于修订抗震建筑规范和准备地震灾害防御而进行长期的地震预测是完全可能的,这是政府和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当温、湿等气象要素,菌源数量与花期在一定程度吻合时,会导致该病的大流行;El Nino和SST异常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前兆性指示作用;结合地面气象因子、海温和500HPa高空环流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赤霉病。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框架结构房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伤风险,一直是地震工程和生命线工程领域的一个关键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浦东某医院框架结构进行了多地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针对延性破坏指标和强度破坏指标,计算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建筑物震害的严重程度,及5种破坏状态的发生概率,给出了震害率曲线.通过曲线,预测了类似建筑的震害,为城市抗震防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热带太平洋海温场是大气环流异常变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加热场,当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全球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天气气候出现,因此对海温场异常变化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提高灾害性气候事件预测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应用相关、相似、及对海温场分型方法,寻找对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异常的强信号。结果表明:海温变化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稳定性较差,但春季EOF第1~3模态异常时,对夏季降水有一定影响。厄尔尼诺年发生在降水与SST正相关时段里,副高加强,降水多;厄尔尼诺次年处在正相关时段里,副高加强,全省大部降水多,降水中心在西部;拉尼娜年处在降水与SST正相关时段里时,副高减弱,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少。  相似文献   

17.
天然软粘土一般具有结构性,土的结构性反映其内部颗粒孔隙连结及空间组合,决定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效应,是软粘土长期强度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为研究结构性强弱不同对软粘土长期强度特性的影响,人工制备含水率相同而结构强度不同的土体,对其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粘土由于存在结构性,其长期强度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不同结构强度土体蠕变等时曲线进行分析,建立了考虑结构强度影响的软粘土长期强度经验模型。利用本文建立的经验模型,以结构屈服应变(1.9%)作为人工结构性软粘土蠕变变形的破坏准则,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验证了本文建立的考虑结构强度影响的土体长期强度预测关系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倪化勇  王德伟 《灾害学》2010,25(1):124-128
在对基于雨量(强)条件泥石流预测预报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降雨型泥石流预测预报中存在的问题:①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发生的贡献问题;②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影响的衰减问题;③前期有效降雨天数的确定问题;④前期降雨和短历时降雨的权重衡量问题;⑤基于前期有效雨量的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式的确定问题。提出了降雨型泥石流预测预报程式框架和相关建议:①基于雨量(强)条件的泥石流预测预报应同机理研究密切结合;②单沟泥石流临界雨量条件和预测预报应同泥石流类型密切结合;③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条件和预测预报应同环境地质背景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滑坡时间预测中,基于变形监测数据的速率倒数法受到了广泛重视。在该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模型参数难以同时标定、难以考虑预测时间的不确定性的难题。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两阶段速率倒数模型的标定方法。基于该方法可以对模型参数进行同时标定,同时可对滑坡时间进行概率预测。结合10个滑坡案例比较了不同模型假设对滑坡时间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滑坡时间的不确定性后,预测滑坡时间与实际观测滑坡时间更为符合。考虑速率倒数模型的非线性后,拟合最优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更好;但从预测效果而言,线性模型预测结果与滑坡实际发生时间符合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库岸高速滑坡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滑坡的判定是滑坡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滑速计算方法,因而给高速滑坡的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针对库岸高速滑坡发生的各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鹅公带古滑坡体的高速滑坡体危险度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库岸高速滑坡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