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效果及费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五种方法监测结果及所需费用的比较,得出连续采样方法监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合理性,一次性投资大,但运行费用并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实验部分 (一)、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进行。 (二)、实验方法: 1.进行实地监测:在同一监测点,同时采用间断采样和连续采样对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进行同步实地监测。其中,间断采样时间分别在每天7.11.15及19时,采样流量分别为0.5L/min(SO_2)及0.3L/min(NO_x),采样时间均为30分钟。连续采样,采样时间为24小时,采样流量在0.2L/min左右。吸收瓶温度控制在15±3℃。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方法 (一)监测点位设置 在市区不同功能区的8个监测点设置硫酸盐化速率与SO_2监测点。 (二)监测方法 项目 采样仪器 采样时间及频次 分析方法 硫酸盐化速率 碱片架 冬、夏、秋季,每季连续1个月 重量法 二氧化硫 DK—12C大 气自动采样器 冬、夏、秋季,每季连续10天 盐酸付玫瑰 苯胺比色法  相似文献   

4.
选择大气污染较重的北京西三环典型交通带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重量法和光散射法监测PM_(2.5)。参照美国EPA关于PM_(2.5)连续监测仪器手工采样比对测试的性能指标和认证方法,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采用平行性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PM_(2.5)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然而受颗粒物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温湿度等的影响,测定结果间存在一定偏差,采用光散射法监测PM_(2.5)仍需用重量法做修正。  相似文献   

5.
大气监测的质量主要包括两部分:采样质量和实验室分析质量.后一部分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而前一部分由于方法不统一,影响因素多,加之重视程度不够等,一直是个薄弱环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开始实施,要求将间断采样改为连续采样.本文就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测定大气中SO_2、NOx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监测点,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法(AA)、大气干表面法(ADS)及大气湿表面法(AWS)3种常用干沉降采集方法做大气磷干沉降通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样方法获得的大气磷干沉降通量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及相关性(P0.05),三者间可以进行换算统一;AA法适用于较短采样周期的连续性监测研究,ADS法适用于较长采样周期(5 d)的监测研究,而AWS法更适用于在长采样周期(月)内选取一段时间作为干沉降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2017年2月、5月、8月、11月期间各选取20 d连续采样,采用在线监测和滤膜采集-实验室检测2种方法分析南京市大气PM_(2.5)中多种金属元素,并将两方法的测定结果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K、Fe、Zn、Cu、Pb、Se、V、Ni元素日均值总体相近,其余元素略有差异;Pb、As、V元素相关系数R~2均在0.70及以上,Cu、K、Mn元素相关性略差,均具可比性。Fe、Zn、Ca、Al、Ba、Cr、Ni元素测定更偏向采用滤膜采集-实验室检测法,K、Mn、Pb、Cu、As、V、Se元素测定2种监测方法均可,若要快速且长期监测数据,则在线监测法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大气中的SO_2、NO_x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化学法、自动监测、24小时连续采样,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本方法采用高聚物铝复合膜软气袋采样,用自动监测系统中的在线紫外荧光SO_2仪和化学发光NO_x仪进行单个样品分析.具有操作简便、方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采样无需动力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化工、冶金、石油、环境等气态中SO_2、NO/NO_2/NO_x的监测、评价及规划.  相似文献   

9.
本人认为《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采样方法所采集水样的代表性欠佳,尤其在平原水网地区水流缓慢的河流上,根据水流流动的型态,加强河流监测断面垂线上的分层采样,才能使采集的水样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环境空气质量不同监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中,有些城市存在着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并行的情况。为考察这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于夏季连续20d和冬季连续15d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在对比监测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进行了综合采样器流量校正,现场空白样和全程序平行样测定;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对SO2,NO2监测仪器作零点,标点校正,PM10监测仪作K0校正。对所测得的209个日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O2,PM10两方面测定结果方差相同,NO2两种方法在冬夏两季方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季SO2,PM10,冬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一致;冬季SO2,PM10,夏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样品浓度水平及天气状况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解析废气中二噁英监测采样的现状及不足,针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炉)、蓄热式焚烧炉(RTO)和危险废物焚烧炉(回转窑)3种不同类型焚烧炉,考察了采样过程中烟道类型、采样时间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对二噁英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采样测得二噁英排放浓度水平相当,有垂直烟道时,优先在垂直烟道采样;间隔采样和连续采样二噁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为了便于操作,建议均采用连续采样方式;采样时间上,生活垃圾焚烧炉应保证超过1 h,蓄热式焚烧炉以2 h左右为宜;间歇投料危险废物焚烧炉应尽量满足2 h以上,条件不许可时,可通过增加采样流量缩短采样时间保证采样量,并在危险废物完全燃烧前结束采样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PM2.5中重金属监测国标分析方法,从PM2.5采样方法、采样保存条件、滤膜材质性能等方面说明利用空气自动采样滤膜监测PM2.5中铅和镉是可行的;对手工采样(石英滤膜)和Beta射线法自动采样(自动采样滤膜)2种方法,对PM2.5实际样品中铅和镉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动采样滤膜的空白检出和检出限均满足铅和镉的监测需求,铅和镉的回收率分别为95.2%~107%和91.8%~105%,与手工采样方法相比测得铅和镉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6%~8.4%和1.3%~10.8%,从实践角度进一步证明了利用自动采样滤膜对PM2.5中铅和镉进行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定性比较了环境空气VOCs在线监测法和SUMMA罐采样GC-MS法的基本原理、检测化合物种类和适用范围,并对标样实验、日均浓度、小时浓度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定量比对.研究表明,VOCs在线监测法监测结果与实验室方法有较好可比性,可用于相关领域VOCs的连续监控.  相似文献   

14.
工业废水色度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仍采用“目视稀释倍数法”测定工业废水的色度.实践发现,该书提供的监测步骤有以下二处值得商榷:一是未明确规定,“水样稀释倍数”的具体方法.本试验表明,不同实验室,不同个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其使用的稀释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间断采样和旧监测网络数据与新测点、新方法(24小时连续采样或自动连续监测)所提供的数据可比性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替代?新监测网络设计是否能用实测结果加以验证?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1989年我们在新监测网络按连续采样法开展监测的同时,对旧监测网络仍按原来间断采样的规定,同步运转四个月(1、4、7、10月)以便分析。 一、监测条件及设备 新监测网络四个测点。用上海长城仪表厂生产的CW—1A大气连续恒温采样仪进行连续采样,每天早上9:00~10:00到次日早上9:00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采样是环境监测程序中的关键步骤,是保证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大气监测中尤为如此。 多年来,我区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厂矿监测站所采用的间断采样测定瞬时值的方法,来监测大气的SO_2 ,NOx。由于所得结果缺乏可靠性和可比性,很难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该法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淘汰。为保证大气采样的合理性,代表性和准确性。国家环保局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将大气间断采样改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分别在热光透射法(TOT)NIOSH 5040、870升温协议和热光反射法(TOR)IMPROVE-A升温协议下测定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并将各测定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NIOSH 5040)与实验室分析(IMPROVE-A)结果的相关系数R>0.8,总体相关性较好,EC值差异略大;在线监测与实验室分析在NIOSH 870协议下TC测定值总体相近,OC与EC测定值略有差异;在线监测中NIOSH 5040协议下的OC测定值略低于870协议,EC测定值略高于870协议,日常监测中两种温度协议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随着分析精度的不断提高,对采样精度(即代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对水、大气、土壤污染的监测工作中已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合理、规范的采样程序,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固体废物监测中尚有很大的欠缺,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试就固体废物采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无人值守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引起了国内环境监测界的关注.有些监测站采用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标准方法(即化学法)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照,以论证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论证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两种监测方法具有各自独立的基准传递方式,两者监测数据存在差异,两种方法的对照测试,只能论证监测仪器与标准方法.在规定等效条件下两种方  相似文献   

20.
对非甲烷总烃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进行示值误差、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等性能测试,对非甲烷总烃便携式分析仪进行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满足相关要求后同时利用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催化氧化-FID)、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和实验室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对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进行现场比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工况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便携式FID法与实验室GC-FID法测试结果相对误差为19. 6%~35. 1%,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以实验室GC-FID法为参比方法时,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对准确度为64. 1%,不满足《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013—2018)的要求。以便携式FID为参比方法时,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对准确度分别为28. 6%和35. 3%,相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38—2017)方法一致性更好,均能满足《HJ 1013—2018》的要求。提出,应推进便携式方法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验收和质控比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