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嘉兴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污泥处置的目标与原则,依据现状污泥定量分析,选择了嘉兴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预测了污泥处置规模与投资,提出了污泥处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固体废物的海洋处置、土地填埋处置、深井灌注处置,有机固体废物的堆肥处置、焚烧处置、热解处置,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的定义、机理及这几种处置技术各自的优点、缺点或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几种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经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固体废物处置将以土地填埋为主,而资源化技术是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燃煤企业低碳化现状和利用污泥资源化的可能性。针对目前燃煤企业处置污泥缺少系统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缺少处置监控、缺乏处置技术规范和关键技术基础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统筹规划污水处理行业污泥处置,强化落实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监控、技术规范和污泥处置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等燃煤企业大规模资源化处置污泥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资料收集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污泥的产生情况、特点和处置现状,指出了目前南京市城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污泥的处置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探索了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的可行性。拟定了南京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中心的场地规划,制定了适合南京的污泥深度脱水干化焚烧处置工程方案,分析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得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前,科研机构在处置危险废物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为提高处置效率、进一步优化危险废物处置经费的使用,根据科研机构具有产废种类多、产废量不均的特点,通过对省辖区内危险废物经营市场的调研,分析了影响危险废物处置的因素,并从科研机构的视角出发探索了灵活高效的危险废物处置模式,实现了产废单位危险废物处置费用47%的降幅,为相关单位决策危险废物处置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泥处置日益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入手,比较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几种常见工艺,分析了污泥及污泥产品的两种资源化再利用途径。同时,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污泥处置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处置费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引入了几种新型的污泥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镀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电镀污染处置意义,国内目前处置现状,F法处置详细技术路线、参数、经济综合评估及特点,提出了电镀污泥处置处于领先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医疗废物的污染问题,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利用现场视察和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置情况的资料。提出了可行性处置措施,利于环境保护,利于医疗废物收集体系的完善和收集、处置、运行机制的合理社会配置,使医疗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置。医疗废物应以"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交由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处置,利于地方环保部门监管,使医疗废物及时得到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省19家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为例,在对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以及应急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医疗废物如何产生、处置技术、处置中心运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及应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河南省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构建方式和建议方案。以期为完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东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处置现状,分析了东莞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内外现有的污泥处置技术,通过比选,得出了东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cedure and methodology which can be used to select the optimal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to policy-making, on the basis of study o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and abroad. Focusing on various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of MSW,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Monte-Carlo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st minimization for MSW handling subjected to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 new method of element stream (such as C, H, O, N, S)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economic stream analysis of MSW was developed. By following the stream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consisting of various techniques from generation, separation, transfer, transport, treatment, recycling and disposal of the wastes, the element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its economic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possibility functions was identified. Every technique step was evaluated economically. The Mont-Carlo method was then conducted for model calibr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also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s. Model calibration indicated that landfill with power generation of landfill gas was economically the optimal technology at the present sta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re than 58% of C, H, O, N, S going to landfill. Whether or not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was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 If landfilling cost increases, MSW separation treatment was recommended by screening first followed with incinerating partially and composting partially with residue landfilling. The possibility of incineration model selection as the optimal technology was affected by the city scale. For big cities and metropolitans with large MSW generation, possibility for constructing large-scale incineration facilities increases, whereas, for middle and small cit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inerating waste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城市固废为原料制备生物炭为其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思路,但在制备方式、影响因素及主要应用领域仍缺乏有效阐述。介绍了生物炭的制备方式,系统分析了城市固废原料、生产工艺对生物炭产率和性质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生物炭在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场覆盖、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和土壤改良(理化性质、营养环境)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1) 热解和水热碳化是城市固废制备生物炭的常用方式,其形成的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更丰富的组分,对污染物质(如I-、Cu2+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 城市固废自身特性及生产工艺都会对所得生物炭的性质产生影响;3) 以特定城市固废生产的生物炭可用于垃圾填埋场修复和土壤改良,对填埋场造成的土壤、大气、地下水污染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也能充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该成果可为基于城市固废的生物炭生产及环境治理修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提出了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应走综合处置和清洁能源化为主的道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利用传统焦化工艺系统来实现煤与生活垃圾高温炭化处理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个待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场处理技术的综合分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然后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归一化,得到一个通用的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该垃圾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卫生填埋是当前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级市、县、中心镇三个层次总结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可燃组分、热值逐年上升,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容重、碴石含量呈下降趋势;目前江苏省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四种处理方式中均有一些问题,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很少;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缺少资金,减量化、资源化尚未引起重视,法规不健全,混合收集,废品回收率低,处理模式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使控制垃圾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并确定其处理方式,以及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垃圾处理与节能减排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北京市2001~2007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发展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物理组成的变化,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多,总排放量从2001年约363万tCO2当量增加到2007年1157万t左右。目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每处理1t垃圾的单位排放量分别为2.1t、0.4t和2.0tCO2当量。虽然堆肥具有相对低的单位排放量,但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堆肥在北京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比重并不大,2007年处理的垃圾量不到无害化总处理量的7%。2007年填埋产生CH4总量约48万t,若50%回收利用,其发热量相当于约40万t管道煤气,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焚烧垃圾进行供热或发电的技术在国内外正蓬勃发展,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垃圾回收与分类是从源头减少垃圾,实现节能减排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揭示生活垃圾分类和末端处置匹配对全过程管理环境效益的改善,按照张家港市日均生活垃圾产量1850 t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实测垃圾组分数据,通过测算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和电能回收量折算后的总环境影响潜值,分析和预测了垃圾分类典型情况和不同末端处置能力匹配情景下的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处置环境效益.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的平均厨余组分质量占比(厨余垃圾纯度,95%)较未分类小区(66%)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他垃圾中的厨余组分质量占比(41%)则降低了25个百分点.末端处置能力现状情景下,厨余垃圾分出量为150 t·d-1时,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随厨余垃圾纯度提高逐渐降低,较垃圾未分类时(3.41×10-10,以PET2000计,下同)减少约10%;厨余垃圾分出量大于150 t·d-1时,厨余垃圾分出量和纯度不断提高,分流厨余垃圾的填埋处置将导致污染排放增多,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逐渐增加.生活垃圾处置环境效益的提升不仅依靠分类效果的改善,也依靠末端处置能力的匹配.末端处置能力规划情景下,生活垃圾分类后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1.73×10-10~2.40×10-10)均低于末端处置能力现状情景.厨余垃圾处置能力充足,相同厨余垃圾纯度下,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随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而降低.末端处置能力现状情景下电能回收量折算后的总环境影响潜值为-0.89×10-10~-0.39×10-10,高于末端处置能力规划情景(-2.13×10-10~-1.82×10-10).结果表明,末端处置能力按规划扩建后,垃圾分类效果持续提升利于提高全过程管理的环境效益.从全过程角度协同提升垃圾分类效果与末端处置能力匹配程度,能有力改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同垃圾组分有其各自适宜的处理与利用方式,因此,有效的垃圾分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以人工为主的垃圾分类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准确性差等弊端,而垃圾智能分类技术是解决相关瓶颈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述了中国代表性城市生活垃圾分布和近年变化趋势,从密度、电、磁、声...  相似文献   

19.
周宏磊  王玉  王澎  马志强 《环境工程》2015,33(5):126-130
输氧抽气技术是基于好氧降解原理对垃圾填埋场中固体废弃物实施原位处理的先进环保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垃圾填埋场中固体废弃物减量化研究,总结了技术应用中的关键参数:有效影响半径,最佳真空度等。结果表明抽气流量大小与影响半径密切相关,抽气影响半径建议取20~25 m,抽气系统最优负压为20 k Pa,同时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应保证垃圾场表层覆盖层的密封性能,尽量减少空气的渗入。输氧抽气技术在垃圾场的成功实施为同类型场地治理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单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但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还鲜见报道.以青岛市内4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垃圾分类前后不同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垃圾分类可以显著降低处置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式1(混合收集+填埋)、模式2(混合收集+焚烧)、模式3(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和其他焚烧)和模式4(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和其他焚烧)垃圾处理全过程净碳排放量(以CO2/MSW计)分别为686.39、-130.12、-61.88和-230.17 kg·t-1.提高厨余垃圾回收效率并不能显著降低碳排放.随着垃圾回收效率的提高,碳减排量呈线性增加,可回收垃圾回收效率每提高10%,其净碳排放量降低26.6%(16.5 kg·t-1).适度分离餐厨垃圾、提高可回收垃圾回收效率和降低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沼气泄漏率是目前减少生活垃圾温室气体排放和社会成本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