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条例》、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4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地震局的有关要求。西安市地震局于2005年底将辖区内所有台站、地震监测设施的分布地点和保护范围送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备案,并于近日按照地震监测保护标志设置的规定,制作了地震台站(点)和地震设施保护标志牌,并完成了安装工作,为保护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台站观测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灾害学》2011,(4):139-142
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之本,我国现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地震应急预案在巨大地震灾害应对中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提炼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内容,提出改进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我国于2012年8月颁布修订后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新版预案充分吸取了汶川、玉树等抗震救灾经验,并在芦山7.0级等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地震应急预案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编制时对涉及的灾害程度估计不足,定位不准、实施过程中部门间协调不够顺畅,部分条文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等。针对以上问题,引入美国"事件后回顾方法(After Action Review)"和日本"新澙县震灾应急对策时刻表(Time Schedule)",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地震应急预案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宁洱Ms6.4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我们第一批地震现场工作队奔赴震区,当天10点15分到达现场,并立即开始工作。我们的任务是进行实地地震灾害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为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抗震救灾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同时,又快又好地完成灾区范  相似文献   

6.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大姚县境内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5°57′,东经101°14′,震源深度6公里,云南境内的楚雄、昆明、大理、玉溪、保山、丽江、怒江等地州市普遍有感。震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使地震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程度。 地震灾害及其特点 截至20HD3年7月30日,此次地震共造  相似文献   

7.
1989~2005年中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6,21(1):91-97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的行动纲领。过去重“救”轻“防”,而且“救”的程序也缺少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将“防、抗、救一作了规范.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都作了部署。全国地区(市)级颁布地震预案267个,县级颁布地震预案1603个。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5年,全国共计启动地震应急预案56次。其中,1989~1993年年均启动0.8次,1994-1998年2.2次,1999-2003年4.2次,2004~2005年10次。  相似文献   

8.
<正>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16日18时58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发生M_S5.9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54′,东经119°57′,震源深度15-20km。这次地震震源较浅,极震区烈度达Ⅷ度,震区的大部分房屋被震毁,地震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锡林浩特市强烈有感。震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15—1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郝益东、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区各盟市分管盟市长,地震、建设、民政局局长;自治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有关企事业单位、地震台站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2日,地震的前一天下午5点我因单位工作的需要刚好到达昆明。没想到第二天凌晨5:34就发生了6.4级地震,地震灾区破坏严重,供水、供电中断。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研究所领导的指示,我于8时赶到云南省地震局集中,随后赶赴宁洱地震灾害现场。由于发生的是破坏性地震,地震应急预案随之启动,立即成立了灾区地震现场应  相似文献   

12.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的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张毓丰  邓民宪 《灾害学》2005,20(4):111-115
当地震发生时,保证现场救援各部门、单位与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对及时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分布特点、地震救援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对通信保障的需求,在分析各种无线通信装备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卫星、无线网桥、超短波多层混合组网的立体结构模型,设计了地震现场的通信保障方案.依据电磁传播理论,计算出无线通信设备现场架设的基本参数,并给出了设备选型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防御和切实减轻地震灾害,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重要时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中城市的财富也更加聚集,地震救援工作难度相应加大,为了适应国内  相似文献   

14.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情,判定救灾重点区域,部署救援力量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根据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列举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应当考虑的主要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筛选了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权重系数,构建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模型。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紧急救援优先区域与实际救援重点区域吻合,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调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开展减灾工作的需要和联合国有关决议的精神,国务院 决定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 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 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 与合作。 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由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办、局的部门领导 组成: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副主任:多吉才让、徐荣凯、王光 亚、郝建秀、石万鹏、邓楠、范宝俊、高虎城;委员:张保庆、张广 钦、罗峰、高强、孙…  相似文献   

16.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全国地震重点防御区.这一区域地震的活跃性和震情形势比较严峻.而小震致灾.又使这里的农村牧区存在着遇震的脆弱性。为此.赤峰市人民政府徐国元市长在2007年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07年主要工作任务时.特别强调“加大农村牧区抗震设防力度”。这是赤峰市委市人民政府认清地震形势.加强新农村牧区建设.勇敢而主动应对地震挑战的利民、爱民、护民之策.也是全面落实全国全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在中国地震局指导帮助下,于2001年11月在厦门公安消防支队和市政有关联动单位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分队。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和针对性训练,现已基本具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实践证明,在中心城市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分队是十分必要的。组建地震应急分队,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地震应急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确保地震应急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修订后的《枣庄市地震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0.
枣庄地处山东南部,紧邻苏鲁交界至南黄海地震重点防御区,同时又是煤炭、石膏矿区,经多年开采,造成大面积采空和塌陷区,不仅给城市建设和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经国务院开发办批准,枣庄设立了国家级采矿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在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枣庄市以产业化、生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