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两种描述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 和σH 对华东地区 1972年以来ML≥ 2 .3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Wq 在华东地区大多数M >5地震之前均出现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的平静异常 ,震中一般在平静异常区的边缘或内部。对Wq 空间异常区σH 的时间扫描在某些地区也能够较好地显示1年左右的平静异常。这可能说明了地震活动平静也是中强地震的一种中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它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就死亡2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地震又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至今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的地步。而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屋倒塌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世界上发生的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建筑物倒塌造成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江北地震灾害与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表述了1989年11月20日发生在重庆市江北县的5.2和5.4级地震的受灾范围、人畜伤亡、地表破坏、建筑物损毁、各类生命线系统工程及设施机能破坏情况;分析、计算了地震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析、研究了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表局部地形对地震波的传播有重要影响,会造成地震波的散射与衍射,从而导致地震地面运动的放大或减小,该问题是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的交叉研究课题。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局部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分布影响很大,在河谷场地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河谷地形地震放大效应对该地区工程设施的灾害影响不可忽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河谷地形地震放大效应的研究成果,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对后续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为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地震易发区,地震给这些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震易发区城市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由地震波在地表传播引起的强震地面运动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需要根据未来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强震地面运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准确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的强震地面运动是抗震设计和加固的重  相似文献   

6.
1979年3月15日云南普洱县勐先一带发生了6.8级地震,它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死伤60余人震中烈度达9度。1981年9月19日该地又发生了5.9级地震、它加重了6.8级地震造成的岩层结构破坏及地表裂缝。 1984年7月,这里连降暴雨,上、中旬降水量达416.8毫米,其中13日1点到20点降水118.2毫米,造成山洪暴发,大量滑波、崩塌、泥石流相继发生,使勐先河水位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3月31日,美国爱达荷州斯坦利发生了Mw6.5地震,本次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远在数百千米外的华盛顿州、北加州等地都有人有感。该地震是爱达荷州有仪器记录以来第二大地震,距离爱达荷州历史最大地震1983年10月28日的波拉峰(Borah Peak)Mw6.9(Ms7.3)地震发生已有37年。地震时震中区还覆盖着积雪,积雪厚处达一米多,使得设置临时台网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青海玉树州玉树市结古镇附近,地表破裂带长约51公里。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全国地震系统技术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震害与损失调查、科学考察等,积极协助灾区政府抗震救灾,也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扎实的地震安全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20日晚21时16分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发生3.6级塌陷地震。山东地震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调查后确认,地震为峄城区底阁镇境内5个石膏矿采空区塌陷所致。 地震使原来平坦无际的麦田“七零八落”,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陷落区,最  相似文献   

10.
就地震灾害而言,上海及邻近地区,地处中国华北地震带的南缘,是我国发生中等强度地震活动的地区。上海行政区(陆地)自1624年发生一次4.8级地震后,至今还没有发生过更大的地震。但周边地区对上海造成有感的地震时有发生,从70年代以来就达14次之多,这些地震主要发生在南黄海至长江口海域及西部的江苏省境内,时而也受到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影响。因此,上海市政府历来十  相似文献   

11.
《民防苑》2003,(5)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人们感觉不到,只有用灵敏的仪器才能测到。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有五万次左右,能造成破坏的约一千次。像海城、唐山那样强烈的地震很少,平均每年发生20次左右。至于更强烈的地震平均每年仅一两次。  相似文献   

12.
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如地裂缝、喷沙冒水、滑坡等,对于研究震害,分析和判断发震构造、构造应力场、探索地震成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考察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地表现象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次地震的地裂缝及喷沙冒水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东京都、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地震共造成10.5万人死亡,其中由于建筑倒塌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万人,地震引发火灾造成9.2万人死亡,其他次生灾害造成0.2万人死亡。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发生在首都圈大都市地区的一次灾难性事件。虽然这次地震事件已经过去100年,但造成这次地震灾难的教训仍然需要人们深刻反思,并针对近百年来社会经济巨变及未来发展对大都市地区大震巨灾风险进行科学预判,防抗救相结合,将巨灾消弭于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课题确定与实施地处长江金三角腹地的茅山地区,分别于1974和1979年发生了5.5和6.0级地震,这种五年内原地重复发生中强地震的例子在中国东部是绝无仅有的.它所造成的损失又远比边远地区同级地震、甚至强震还要大,仅据6.0级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倒塌六万多间,死伤二千多人,其直接经济损失达二亿多元.溧阳地震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并造成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澳大利亚以北的西南太平洋.1957年,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地球物理观测台,1975年该国独立之后,该台于1978年已移交给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间的碰撞,该国成为一个非常的地震危险区,自1900年以来已发生了100余次M≥7级的地震。Brooks(1965)最早详细地编制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震活动性目录和地震危险性图。他确定了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预期会重复发生所给MMI烈度值的地区。Everingham(1974)研究了至1972年的M7和M8级地震,Ripper(1979),Ripper和McCue(1982),Ripper和Letz(1991)对该目录不断地进行了修改及再版。  相似文献   

16.
智利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全球四分之一的地震能量是从狭长的智利释放出来的,每隔2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特大地震,其中1960年的9.5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大的地震。特别是2010年的8.8级大地震,仅造成500多人遇难,1985年以后的建筑物仅有0.1%受到损坏。与我国的小震大灾、大震巨灾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智利防震减灾的经验做法先进的抗震设防理念。重视建筑规划、工程选址,选择良好的场地条件;确定较高的抗震设防要求,建没大震不倒的房子;决不因节约材料等节能措施降低抗震标准;科学施工,决不抢工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9月9日凌晨,一场6.9级地震袭击了北非国家摩洛哥,震中位于古老的阿特拉斯山脉中部,地震已造成超过2000人遇难,这是今年继土耳其7.8级强震以来,又一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摩洛哥地震之所以伤亡惨重,主要原因仍然是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弱。纵观摩洛哥的震灾历史,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下结构失稳诱发的塌陷和地裂缝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崴  孙强 《灾害学》2007,22(1):23-26
分析了地震诱发的地表塌陷和地裂缝机制。通过地裂缝微观机理分析研究发现:(1)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地裂缝和塌陷,这些破坏的出现与地震发生时造成的瞬间应力变化和结构破坏密切相关;(2)利用结构突变失稳理论来研究岩土体内部结构是可行的。当应力状态满足孔隙结构失稳判别式时,结构元的变形状态将产生一个“跳跃”;(3)地震情况下岩土体颗粒之间有效接触力的增加,使得结构的变形能增大;同时导致颗粒间连接刚度的降低,导致结构的失稳,这些变化又是在瞬间发生和完成的,这就造成了在地震发生时总是伴随着大量的裂缝和塌陷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赣南及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 M≥4.8级地震19次,尤其是1987年8月寻乌 Ms 5.5级震群型地震,对赣南及邻区影响极大,造成经济损失达3700万元,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收集整理了1971年以来地震台网观测和地震调查等有关资料,并将近期发生的5次影响面较大的地震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53分,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共和国发生7.3级地震,由于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仅16公里,而且震源深度很浅,距离地表约10公里,再加上海地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能承受该级别地震的房屋建筑,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1月12日的地震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地总理19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