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劳动保护》2013,(9):44-44
<正>在空间有限,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发掘拥挤的人群想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同时注意脚下的路面情况,不要奔跑,不要试图超过别人,不要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安全》2003,(11):51-51
近日,如果你驾车行驶在阿联酋迪拜的大街小巷,突然有交警让你停车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紧张,因为交警可能交给你一个装有奖金的信封,以表彰你的安全驾驶。  相似文献   

3.
声音     
警惕多余危害物左崇年听说成都飞机公司装配车间门口的警示牌上写着“警惕多余危害物”。这里的“多余危害物”是指不规范的生产工具和非生产所用的杂物。笔者突发奇想:形式主义不也是安全生产中的“多余危害物”吗?大凡越是事故多发的地方,安全口号越是喊得山响,措施定得越多。什么“八大措施”、“九项标准”、“十要十不要”等等,安全横幅、标语遍地。但这些只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笔者曾随消防部门到企业检查消防安全,发现一企业墙上挂着的许多灭火器都是空的,且都用漆刷过如新。这些形式主义的“多余危害物”不知误了多少事,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遭遇艰险不可避免,碰到难事不可避免。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正可谓越是难干越是难得。越是难干越显担当。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  相似文献   

5.
古诗云:"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年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说的是,在情况比较复杂的时候,人们比较谨慎,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相反,在表面看来比较安全的地方,人们往往会思想麻痹,导致"沉沦".安全生产工作也是这样,只有把无事当有事,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才能防患于未然.换句话说,越是安全的时候越要抓安全.  相似文献   

6.
“不换防爆灯防爆电机 不开车!”──海星拿定主 意。 茶不喝,烟不吸,大舅 哥皇甫利气得脑门青筋绽 起。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 面,如今连秀芳的面子都不 顾了。臭书呆子,若不是冲 你那脑瓜里的玩艺儿,八抬 大轿也别想请我来你门里说 好话。当初就没把你瞧上 眼,偏偏秀芳个死丫头鬼迷 心窍,爹妈兄弟都不要,硬 嫁。也算强,结婚五年不要孩子,硬本事学到手,好歹混出个人样儿来。爹妈服了,我也没办法。谁料关键时候卡我脖子。 “唉……”他先叹一口气,松驰松驰紧张的情绪,然后端起茶杯呷一口。 “嗯,够味。说吧,条件讲完,都依你。”他玩起老供梢科…  相似文献   

7.
在交通事故中有一个奇怪的现 象:越是什么所谓的"鬼门关",事故 多发路段等反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在减少,而往往越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路段,其事故的发生率却在增长。 探讨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与驾 车人在宽敞的公路上驾车的心理因 素所致。许多驾驶员在行驶到危险路 段时,往往会精神高度紧张,于是在 驾驶中格外小心谨慎地驾驶。但是到 了没有危险的路段,又会认为没有什  相似文献   

8.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5):57-57
喝水 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 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留意体重变化 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相似文献   

9.
站在夕阳西下  咖啡色旋转的起动臂上  向蓝天和白云扬起高昂的头  不管和风吹拂的紧张日子有多少  总是把一张和蔼的笑脸  呼拉拉刮进人们的记忆  尽管错觉中  还存有一丝离奇的暇想  然而,不要误以为  只要上面挂着橄榄枝的时候  就是生命的永恒  更不要把画面上斗大的“十”字  涂成流血的颜色  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志  要用它酿成甜美的葡萄酒  让休憩的汉子在劳动之余  品尝生活的滋味  其实  当你能够读懂安全的真正含义  就会用瞳孔十倍地放大  那绿色的希望  那充满惬意的艺术图案  放大…  相似文献   

10.
每年春运,都是客运车辆司机朋友最为辛苦和忙碌的时候。几十名乘客的生命安全都系于司机一身,一旦不注意交通安全,引发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省交警总队提出7点注意,给司机朋友提个醒,不要超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无牌无证行驶,希望司机朋友做到“手握方向盘,心中想安全”。  相似文献   

11.
人到中年,人不找病病找人。青年期积累的病灶逐步显现出来。要化险为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应该起居有常。这主要指工作、饮食、休息、娱乐、乃至性生活都要有规律。二、应该节制用脑。办公族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要如竹有节,不要像铁锨把儿一橹到底。因为大脑过于紧张,氧和营养物质消耗大,而代谢废物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兴奋就变为抑制,反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脑胀、反应迟钝,使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和脑功能紊乱。三、应该日落而息。这是指保持一定量的夜间睡眠,这主要针对那些经常开夜车的人所说。经…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安全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发生的一些事故中,常常是事故责任人不老老实实按章办事,为了逃避检查惩罚,侥幸过关,用一个错误会掩盖另一个错误,结果错上加错,小事捅出大娄子,酿成大祸。因此,许多责任人悔恨不已地告诫后人:安全生产是一项责任大、标准高、要求严、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企图  相似文献   

13.
三色花的故事里有一个我我把安宁送给飞翔的白鸽人流熙攘的地方有我深情的目光在默默闪烁不要问我是苦是累我的青春是一首真诚的歌当大地一片春色的时候三色花的故事象首歌三色花的故事象首歌三色花的故事象首歌象首歌三色花的故事里有一个我我把祥和融进满园的春色都市辉煌的交响乐也有我无悔的岁月把平安诉说不要问我流血流汗我的生命是一团不熄的火当大地一片春色的时候三色花的故事象首歌三色花的故事象首歌三色花的故事象首歌象首歌三色花——交警的心声@林仁平 @马滕宙  相似文献   

14.
1.新职工上岗作业不久的时候; 2.刚接班与快下班的时候; 3.上班迟到的时候; 4.违章、蛮干、呈能的时候; 5.夜班作业疲倦的时候; 6.工作岗位变动的时候; 7.脱岗、窜岗、离岗的时候; 8.突击任务、工作紧张的时候; 9.多工种“大会战”、有立体交叉作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正>眼下,世届年终,各行各业都很忙,大家都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搞大突击:工程项目建设速度需要加快,任务指标需要按时完成,经济效益需要达标,各项工作需要"收尾"……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些单位在抢时间争速度,加班加点搞突击,把完成任务作为头等大事,进行最后冲刺。然而,越是这年末岁尾的关键时刻、非常时期,越是要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越是在这节骨眼上,越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期"。越是工作忙,越是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健康》2007,(8):31-31
除上述路段外,大学城和金山除主干道以外的部分路段均可作为新手的练车路段。这些路段的共同特点是路面较宽,路面状况也比较良好,没有太多的红绿灯。新手们最好选择晚上八点以后,这个时候天气不那么热,相对容易集中精神,最重要的是越晚的时候路上车流量越少,更有助于新手们克服紧张情绪。不过也要注意安全,夜晚的视线多少会受影响,特别要注意随时可能穿越马路的行人。  相似文献   

17.
蛇胆 有关中西医专家解释说 ,蛇胆中含有的胆汁酸、胆红素及胆绿素 ,都有一定毒性 ,如果服用过量 ,会导致心肌不可复性抑制和损害 ,中毒症状表现为 ,开始时心跳加速 ,尔后心跳减慢 ,并因毒性的抑制作用造成心肌衰竭而死亡。专家由此提醒说 ,一些人只听说蛇胆有治疗或营养作用 ,而不了解蛇胆还会对人体产生毒性的一面 ,吃起蛇胆来毫无顾忌 ,甚至有的人在街头也敢生吞蛇胆 ,而且越是毒蛇蛇胆越想吃 ,这是很冒险的。因为 ,在杀蛇取蛇胆的过程中 ,蛇胆有可能沾上蛇本身的毒液 ,稍有不慎 ,就会食入蛇毒而导致中毒。专家认为 ,轻易还是不要吃蛇胆…  相似文献   

18.
<正>在地铁内发生爆炸怎么办(1)迅速按下列车报警按钮,使司机在监视器上获取报警信号;(2)依靠车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3)列车在运行期间,不要有拉门、砸窗、跳车等危险行为;(4)在隧道内疏散时,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向邻近车站撤离;(5)寻找简易防护物,如衣服、纸巾等捂鼻,采用低姿势撤离,视线不清时手摸墙壁撤离;(6)受到火灾威胁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摸,要注意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跑;  相似文献   

19.
声音     
过好安全生产这一关,首先需要抓好“责任关”。安全生产涉及部门多,责任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万无一失”,就有可能导致“一失万无”当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部分行业生产经营正值旺季,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  相似文献   

20.
正古语讲:"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越是安全的时候,就越要抓安全。"木桶原理""海恩法则""温水煮蛙"理论都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生产这一根弦。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安全重在抓住关键,找准薄弱环节,加强现场安全的细节管理。抓住现场安全细节管理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事实证明,许多大的事故均缘于最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